背景新闻:
北京奥组委正式宣布了阿迪达斯将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阿迪达斯将为北京奥运会提供包括志愿者、工作人员、技术官员以及火炬接力人员的运动装备。
这无疑将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但无论是阿迪达斯还是北京奥组委方面都拒绝透露有关商业数字。引人注目的是,作为连带合作,此次阿迪达斯还将为东道主国的中国奥委会提供运动装备,以及为参加2006年冬奥会和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提供运动装备。
1、毋庸质疑,在李宁起步的阶段,赞助中国奥运代表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策略,当时人们并不是特别关注产品质量本身,而更关心是中国人终于穿着自己国家的体育服装品牌在世界赛场上扬眉吐气!可以说民族情结是人们支持李宁品牌的关键因素,也是李宁能迅速崛起的关键因素。但是,时过境迁,今天的李宁已经确立了国际化的发展目标,使品牌内涵更国际化而非民族情结是个非常重要的转变。可以想象,如果NIKE或者阿迪一味倡导本国化,就无法做到全世界的市场份额。我们要看到的是能让世界都接受的成熟的体育品牌,而绝不是仅仅被国人喜爱却无法征服世界的中国商标。基于此点,李宁并没有为了承担民族品牌大旗而不惜血本的去拼这个合作资格,李宁参与这个合作伙伴资格的竞争完全出于商业战略的考虑!
2、今天的李宁已经是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公司,企业运营状况好坏直接涉及到股东和股民利益。投入多少钱去争夺奥运合作伙伴能够确保企业的良性发展?取得合作伙伴资格能够得到多少回报?这都需要严格的测算和分析。如果投入的费用超过预测底限,则不得不选择放弃!
3、从资金角度来看,上面的新闻背景也介绍了,取得奥运会合作伙伴权利所投入的资金绝对不是个小数字,10亿人民币仅仅是个入门线,国内品牌也只有李宁有这个实力去参与竞争。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李宁目前还仅仅是国内的优势品牌,在国际市场还没有足够的实力。而阿迪则是国际企业,它的销售网络遍步世界各地。阿迪可以用自己在中国市场一年的利润去争取奥运合作伙伴权,而李宁则不能。如果李宁放弃了中国市场的一年的利润,则意味着放弃了全部!李宁当然不能够这样去做。
4、除了去争取“奥运会合作伙伴“的权利,李宁还有更多的选择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与NBA签约、赞助西班牙男女篮等都是李宁已经操作的项目。还有更多的项目去推动李宁的国际化步伐。正因如此,李宁没有去与阿迪血拼到底,而是选择全身而退,完全是“心中有数”的明智之举!
5、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通过阿迪取得“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的事件,也反映出: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更注重对国际惯例的尊重,而没有采取政府干预的行为去左右形势。在“奥运会合作伙伴”资格的竞争中,组委会并没有对本土品牌“偏袒”或“政府操控”,最终“谁拿钱多就给谁合作伙伴资格?完全听从市场调控。而获得更多的资金,自然能够更好的去组织好这届奥运会。组委会显得更加务实!
退出“奥运会合作伙伴权利”之争好象说明李宁“败了”,但只要你全盘的来看这个问题,你就会知道,李宁的选择是为了更好的去赢得未来!
(以上文章并不代表李宁公司言论,完全是李宁新浪俱乐部原创的网络评论。仅供网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