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二宜楼”的含义

标签:
蒋士熊大地村土楼王祥扣冰鱼跃赞礼记、婚义杂谈 |
解读“二宜楼”的含义
⊙林艺谋文/图
http://59.60.156.26:8080/rp/fs/cp/141/223/20080205/7/image/7_5.jpg
坐落在华安县大地村的巨型古建筑物“国保”级重点文保单位二宜楼,创建者是仙都镇大地村后井自然村人,清初“乡饮大宾”蒋士熊(1678—1744年),兄弟排行第五;择址本村蜈蚣山麓从后井迁出,因居二宜楼,为第二后井人,故时人称“后井二”。蒋士熊少时家贫,外出谋生,艰苦经营,有所积蓄,中年后返乡,耗巨资建造大土楼。蒋士熊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选址购买良田约1000多亩兴建二宜楼;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筹资兴建玄天阁后,着手筹划二宜楼;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秋,筑此罕见的大圆楼的基础工程,其间改造河道500多米,建造亭台两座,挖掉小山包一座。清乾隆五年(1740年)延聘安溪县、永春县的土木工程队对二宜楼主体工程进行全面动工。二宜楼工程浩大,蒋士熊积劳成疾,工程未竟而辞世。其妻魏颜娘承志续建土楼。命名“二宜楼”。一
石刻“二宜楼”匾额嵌在土楼正大门上,“二宜楼”楷书阴刻。二宜楼楼匾经考证系安溪县举人刘瑞紫在清乾隆三十五年葭月(公元1770年11月),赴任浦城县令时途经土楼,巧遇二宜楼竣工庆典,特受蒋长子所邀题写的楼名。二宜楼匾额的书法结构平稳,疏密有致,“二”字奔放,“楼”字紧凑,整体严谨协调,方峻秀丽,神采清妍。耳门上各刻“拱辰”、“挹薰”两块门匾,并有“清乾隆庚寅岁(1770年)葭月立”的纪时款。1992年被收入《中华名匾》一书中。
经十多年考证楼主蒋士熊当年对此座大宅的布局立意及命名甚是煞费苦心。二宜楼坐东南(巽位)朝西北(乾位),“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四周山脉郁郁葱葱,草木繁盛,水源充足,宅基“蜈蚣吐珠穴”、“五鬼运财格”为吉相,可达旺丁财足,整座楼建造布局严格按照阴阳八卦理论。二宜楼是中国传统风水术数的理论在闽南山区的一大实践,为“康乾盛世”中国夯土建筑史上一大奇迹。二
二宜楼的“二”从表面上看是数目字,一加一所得,其实不然,二宜的本义是取蒋士熊夫妻二氏,二姓(指婚姻的男女两家),《礼记、婚义》:“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或二老,指父母。庾信《王祥扣冰鱼跃赞》:“二老同膳,双鱼共浮。”并有“二氏”信仰,
即本
村人信仰以释道两家(左边达摩岩为释、右边玄天阁为道);韩愈《重答张籍书》:“今夫二氏行乎中土也,盖六百年有余矣。”再则是二宜,谓立德、立功。例证:二宜楼聘请民间名画师在祖堂的额枋上绘制代表“福禄寿喜”为体裁创作的《第一家》、《九世同居》彩绘作品作为座右铭,为建楼的思想,以古代名人为楷模,期望蒋氏子孙世世代代圈在土楼内并能够和睦团结,共同发展,建功立业。
本人认为“二宜”是从阴阳八卦中的“二仪”(仪与宜谐音)得到启发而得名,原因是蒋士熊精通易经阴阳五行术数。
“二”指天地、阴阳、日月。《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张载《正蒙、太和》:“不有两则无天一”,认为没对立面也就没有统一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说卦传》云:“参天两地而倚数”,意思是以“三”代表天,以“二”代表地,而作为数的演算依据。天数本应为“一”,但天包容着地,即“一”包含“二”而成“三”。通俗来说:阳阴阳(表示吉数),而不是字面上二是属阴的表意。古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风;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究天下实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语)。它是真正追求居住环境和谐“天地人合一”的目标所在。
宜:合适、相称。《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 有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兄宜弟,令德寿岂”此句出自《诗经——小雅·蓼萧》,意为和睦兄弟,德寿无止境。“宜者和顺之意,室为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称家庭和顺,夫妇和睦,大小平安。宜,朱熹言:“犹善也。”也就是今天所讲的宜山水,宜内外,宜家室,宜夫妻,宜兄弟,宜父子,宜姐妹,宜文武,宜前后,宜上下,宜左右等等。二宜楼择址是阴阳之气合和之地。正如土楼楹联所描述的“倚杯石而为屏四峰拱峙集邃阁,对龟山以作案二水潆洄翠高楼”;“祥钟大地且继琼林开六秀,庆溢二宜还向龟山对九龙”;“派承三径裕后光前开大地,瑞献九龙山明水秀庆二宜”等等对联形象地描述了圆楼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它对于古代生活习俗与人文景观的构设等方面的研究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文化遗存。圆土楼就像一个完整的句号,走进去你得到的是一个惊叹号,走出来会留下无数个问号。二宜楼这种巨大的魅力,促使我浅释楼名的真正所在。
二宜楼航拍图
http://59.60.156.26:8080/rp/fs/cp/141/223/20080205/7/image/7_5.jpg
坐落在华安县大地村的巨型古建筑物“国保”级重点文保单位二宜楼,创建者是仙都镇大地村后井自然村人,清初“乡饮大宾”蒋士熊(1678—1744年),兄弟排行第五;择址本村蜈蚣山麓从后井迁出,因居二宜楼,为第二后井人,故时人称“后井二”。蒋士熊少时家贫,外出谋生,艰苦经营,有所积蓄,中年后返乡,耗巨资建造大土楼。蒋士熊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选址购买良田约1000多亩兴建二宜楼;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筹资兴建玄天阁后,着手筹划二宜楼;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秋,筑此罕见的大圆楼的基础工程,其间改造河道500多米,建造亭台两座,挖掉小山包一座。清乾隆五年(1740年)延聘安溪县、永春县的土木工程队对二宜楼主体工程进行全面动工。二宜楼工程浩大,蒋士熊积劳成疾,工程未竟而辞世。其妻魏颜娘承志续建土楼。命名“二宜楼”。一
石刻“二宜楼”匾额嵌在土楼正大门上,“二宜楼”楷书阴刻。二宜楼楼匾经考证系安溪县举人刘瑞紫在清乾隆三十五年葭月(公元1770年11月),赴任浦城县令时途经土楼,巧遇二宜楼竣工庆典,特受蒋长子所邀题写的楼名。二宜楼匾额的书法结构平稳,疏密有致,“二”字奔放,“楼”字紧凑,整体严谨协调,方峻秀丽,神采清妍。耳门上各刻“拱辰”、“挹薰”两块门匾,并有“清乾隆庚寅岁(1770年)葭月立”的纪时款。1992年被收入《中华名匾》一书中。
经十多年考证楼主蒋士熊当年对此座大宅的布局立意及命名甚是煞费苦心。二宜楼坐东南(巽位)朝西北(乾位),“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四周山脉郁郁葱葱,草木繁盛,水源充足,宅基“蜈蚣吐珠穴”、“五鬼运财格”为吉相,可达旺丁财足,整座楼建造布局严格按照阴阳八卦理论。二宜楼是中国传统风水术数的理论在闽南山区的一大实践,为“康乾盛世”中国夯土建筑史上一大奇迹。二
二宜楼的“二”从表面上看是数目字,一加一所得,其实不然,二宜的本义是取蒋士熊夫妻二氏,二姓(指婚姻的男女两家),《礼记、婚义》:“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或二老,指父母。庾信《王祥扣冰鱼跃赞》:“二老同膳,双鱼共浮。”并有“二氏”信仰,
即本
村人信仰以释道两家(左边达摩岩为释、右边玄天阁为道);韩愈《重答张籍书》:“今夫二氏行乎中土也,盖六百年有余矣。”再则是二宜,谓立德、立功。例证:二宜楼聘请民间名画师在祖堂的额枋上绘制代表“福禄寿喜”为体裁创作的《第一家》、《九世同居》彩绘作品作为座右铭,为建楼的思想,以古代名人为楷模,期望蒋氏子孙世世代代圈在土楼内并能够和睦团结,共同发展,建功立业。
本人认为“二宜”是从阴阳八卦中的“二仪”(仪与宜谐音)得到启发而得名,原因是蒋士熊精通易经阴阳五行术数。
“二”指天地、阴阳、日月。《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张载《正蒙、太和》:“不有两则无天一”,认为没对立面也就没有统一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说卦传》云:“参天两地而倚数”,意思是以“三”代表天,以“二”代表地,而作为数的演算依据。天数本应为“一”,但天包容着地,即“一”包含“二”而成“三”。通俗来说:阳阴阳(表示吉数),而不是字面上二是属阴的表意。古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风;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究天下实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语)。它是真正追求居住环境和谐“天地人合一”的目标所在。
宜:合适、相称。《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 有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兄宜弟,令德寿岂”此句出自《诗经——小雅·蓼萧》,意为和睦兄弟,德寿无止境。“宜者和顺之意,室为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称家庭和顺,夫妇和睦,大小平安。宜,朱熹言:“犹善也。”也就是今天所讲的宜山水,宜内外,宜家室,宜夫妻,宜兄弟,宜父子,宜姐妹,宜文武,宜前后,宜上下,宜左右等等。二宜楼择址是阴阳之气合和之地。正如土楼楹联所描述的“倚杯石而为屏四峰拱峙集邃阁,对龟山以作案二水潆洄翠高楼”;“祥钟大地且继琼林开六秀,庆溢二宜还向龟山对九龙”;“派承三径裕后光前开大地,瑞献九龙山明水秀庆二宜”等等对联形象地描述了圆楼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它对于古代生活习俗与人文景观的构设等方面的研究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文化遗存。圆土楼就像一个完整的句号,走进去你得到的是一个惊叹号,走出来会留下无数个问号。二宜楼这种巨大的魅力,促使我浅释楼名的真正所在。
二宜楼航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