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重庆璧山欧氏老族谱序

(2012-08-12 00:51:03)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重庆璧山欧氏老族谱序作者:石子

 

重修宜章欧阳氏族谱

 

尝观世系之谱,不溯其前则为(误?)本,不计其(后?)则为失序。吾先君大人恐后世罔知(其?)源之义,(?)氏族,定世次,而画为之谱图,而谱于是一新,第分派既远,地隔属疏,尚未叙其所由来。

洪武中,(克)常以菲材擢浙江昌化县令转升杭州府通判,奉院委查乌程相山等县,经过欧阳桥,感题得姓之由,因而知欧阳氏之先出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会稽(?)守禹祀,传二十余世至允常,子曰勾践,是为越王。勾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生不寿,不寿生翁,翁生医,医逊国,逃于巫山之穴,盖与泰伯之俦也。医生之侯,之侯生无疆,自勾践至无疆,凡六世皆为王。后伐楚,为楚威王所灭,其诸侯子孙分立于江南海(?)。无疆生蹄,蹄受封于楚,为欧阳亭侯,在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其后子孙遂以为氏。汉高祖灭秦,得无疆七世孙摇,复以为越王,使奉越后。而欧阳亭侯之后有仕汉为涿郡太守,子孙遂居于北,一居冀州之渤海,一居青州之千乘,其间仕汉为最显者曰伯,世为博士,以经史名家,所谓欧阳尚书是也。其居渤海者,仕于晋,最显者曰建,字坚石,所谓渤海赫赫欧阳坚石是也。建遇赵王伦(注:司马伦)之乱,见杀。其兄之子质以其族奔长沙,传至三世,仕于陈者曰顾,威名著于南海,顾之子孙询,询之子通,仕于唐,尤显,皆为名臣,其世居长沙,犹以渤海为封望。

自通三世而生琮,琮为吉州刺史,子孙因家焉。自琮八世生万,为安福县令,万生和,和生雅,雅生效、楚,效生谟、讬、铉。讬生长子郴,屡赐金紫光禄大夫,郴生偃,偃生观,观生修,谥为文忠公,为天下八大家之宗。此,讬公为庐陵派沙溪之派也。讬公次子曰庆,为吾族起家之祖,具文武材略,天祐间,知平章事兼节度使,出镇郴阳路,复镇义章,灭寇有功,赐田八百亩,子孙因家焉。此,讬公又为义章之派也。及宋熙宁中,子槐公以进士登第,官拜参知政事。

代传至洪武中,余先府君历官至新安通判,告老归田,仿庐陵文忠公之式,克修谱牒。厥后,常(注:克常)与()()()()()恭,又登于科,然而才卑能薄,适足为身之愧,尚敢为亲之显哉?虽然吾先君之谱牒第自庆公为始,特未能博访远派而续之耳,苟于兹而不思,所以辑之不几,视祖宗若途人乎?余于是繇百世之下,等百世之宗夫,而后知万公为吉州庐陵之派,而庆公特为宜章起家之祖焉。后世子孙贤而有能者,继起而续修之,不可以前之远派而忘起家之祖焉,自兹以()子若孙当逊志时敏,以光于祖宗谱牒,则甚幸。常(注:克常)不敏,因溯其源而为之叙。

          ——正统(注:明朝年号)癸亥岁春月之吉   十二世孙初授东筦儒学训导擢昌化县令转升杭州府通判  克常(注:欧阳克常)

 

 

郴阳宜章麻田欧阳氏谱序

 

吾欧阳氏,在天下一姓也。

丙申春,余弟天琇游楚归,执宜章麻田之谱稿,向余而言,曰楚郴阳有欧阳氏,同予万祖讬公之派,有旧谱续修以附剞劂(注:雕刻的书),祈兄叙其事,以为同源之光。余即喜而叙之曰:吾姓之后系出大禹,自少康封其庶子于会稽,以奉禹祀,至越王勾践而国始大,迨无疆为齐威王所灭,封其子蹄于欧余山之阳,遂以为氏。汉代分千乘渤海两派,千乘则数传而止;渤海则自举、迹、纯随晋渡江,而其显者,赫赫坚石是也。递传至琮公,唐天宝间为吉州刺史,而吾姓遂居于吉焉。传八世生彪、彤、万。彪徙广州,亡系。彤分常溪蜀口。万公为安福令,五传而分六派,曰谟、讬、铉、堂、弘、钺,通谱以万府君为一世,至五世而开,六世分衍,衍吉、临、袁、抚,吴楚、晋粤之间所载世系原不一。

等唐太宗率更令询公敕定家谱。询子通进谏死节。自通而上,行事见于国史。自安福以来,遭唐末五代之乱,陷于僭伪,地则朝割夕易,国号时改月更,史官不能书,其间遗失者有之,如万安梁国王名忠,与宋太祖布衣交,追封梁国王,至今墓碑石兽尚存,而宋史及文忠谱未载录,翰林学士春雨解先生著积符谱,言之详矣。宋仁宗嘉祐之夏四月,文忠公归庐陵,得其谱于吉水,与其所载者,未校而刻之泷冈,盖草草旬月之间,不过访其近地,而未访及于远者也,孰能过都越国联属而为通谱也哉?是求其谱于众者,犹有未详远而藏秘于私者,为甚确也。

今宜章麻田之派,原与余沙溪之祖属在昆季之间,乃自唐平章公讳庆,奉简命平服于楚,遂居于宜章之麻田焉。至宋相子槐公熙宁中,翊世元勋,耿光史册,历元、明两朝,得志秋闱虎榜者甚众,余亦不必赘补。余但企想,今时之盛,必其平章公之子若孙茂育昌炽伟俊群英,更有如唐宋元明诸公之品量,而为麻田欧阳氏之巨族也哉。

惜乎,地隔属疏,不能亲诣平章公肇基之地,与平章公之子若孙得以叙谈其源派,徒借笔墨之迹,以为吴楚同源之证耳。

         ——康熙丙申岁仲秋之吉  礼部赐进士奉旨考授内阁中书  天惠诏选氏 顿首

 

 

郴州宜章欧阳氏略例

十一世新安府通判孙 维森著

十二世东筦儒学训导孙 克常重修

 

斯谱自大禹以下立一本源图,此亦穷流溯源之意也。

斯谱仿庐陵文忠谱例,以一世至五世为总图,又至五世、九世及十三世,各为图派以系之,由是,续其图派,依乎前例,虽百世可知也。

图系书某世某名某字某行娶某氏葬某所某形向生几子某某,书之他或略而不书者,亦苏氏谱详尊之义也。

各派散居四方,岁月已久,不能详知,今书其寓也,俾后可考焉。

各派自宋元以来,科名仕籍行谊卓然者,悉著小传系于谱图之右,为后人者当克刻励以图趾美。

缙绅先生有为本宗作为诗文者,距录于小传之后。

 

附诗

 

唐庆公十二世孙克常应洪武求贤科,历临桂、东筦二邑训导,升嘉兴教谕,擢升浙江昌化县令,升杭州府通判,奉院委查乌程、相山等县,经过欧阳桥,感题得姓之由,诗行于世云。

欧阳子过欧阳桥,顾祖逢源际圣朝。

水向东流连渤海,风掀西岭现云霄。

隔山啼鸟声声叫,润水衔花处处娇。

为问相山多少路,马前喝道路还遥。

 

明克常之晚女名金姑,善吟咏,为()()金尚书,名支玛夫人,送兄回义诗:

万程里途不见家,

姻亲结宦在天涯。

区区岁月随流水,

坐旦低头看落花。

 

庆公十四世孙良材,赴一十六科不第,成化丙戌岁贡任广西庆远经历,自幼善词赋文。时兵宪下孝(),幼龄有志,索咏明伦面试

圣朝建学立高堂,大额明伦翰墨香。

振起斯文扶世道,作与士汇表纲常。

君臣义并乾坤大,父子仁同日月长。

愧我妙年游息处,枢趋得时进缝章。

 

北上过康山

(时朱太祖与陈友谅战也)

欧阳良材

康即山下水冷冷,兵后寥寥岁几更。

春水泛红凝血色,夜涛激石带号声。

山河依旧归华夏,日月重新属大明。

便道一番遥纵目,伤今吊古不胜情。

 

寄刺史彭侃

欧阳良材

忆昔同门造就时,曾陪骥足盻云梯。

冲霄彩凤飞腾早,困水蛟龙变化迟。

委吏乘田非我愧,郎官太守仰君稀。

古来乔木根盘固,八子安排不易移。

 

题朝阳书院画鱼四首

欧阳良材

曾在龙门浪里来,五湖风月任徘徊。

兴云致雨声()在,留与丹青作画裁。

 

不畏波涛不畏风,五湖四海任从容。

养成头角峥嵘日,直上青霄第九重。

 

金鳞赤尾跃于渊,行满功成得自然。

只待禹门桃浪暖,须臾变化九重天。

 

翻身摆尾执洋洋,利器随身孰敢当。

鳞甲已成头角大,大施霖雨济民荒。

 

喜侄联冠多士

欧阳良材

乔木名家出鼎才,衣冠步武上金阶。

昔年彩凤冲霄去,今日祥麟后世来。

未赴棘闱酬素志,且从乌府占高魁。

谁云将相本无种,还有根源世德培。

 

附联:

 

正议大夫、资治尹、礼部左侍郎致仕,羊城陈琏 赠

唐宋两朝拜相(唐末天祐元年,平章讳庆拜相,五代后宋讳子槐拜相)

公孙三代封侯(唐庆公八世孙景升为郴州路万户侯,九世孙()()为()户人(),十世孙必璋为世袭千户侯,九世孙士俊又为郴州路万户侯。)

 

光禄大夫柱国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孝士()史总裁同知经筵事南郡  杨溥 赠

唐代平章节度使

宋季参知政事家

 

庆公十三世孙存尔,官名尔,由胄监初任江右布政照磨升南京留守后卫,上元金川门千户()吏目后加

仕佐郎受  御敕还乡

 

彭侃赠

奉天敕命光先世

荷祖恩荣启后人

(附录:阳修之谱载,无疆之子蹄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因以为氏,()代,项羽之乱,入仕汉,高祖拜散骑都尉兼涿郡太守,即今幽州万阳是也,夫人楚申君之女,生一子睦,字安仁)

 

原由渤海流芳远

系绍乌侯得姓长

————有堂作

 

宜章派欧阳庆公字派:

 

庆全文士,(勋业流芳)。

其后是五世孙欧阳子槐公编立字行八句:

子光明景士(仕),世惟克存良。

彦贤当大用,以德辅时昌。

志立朝荣祖,才高道显邦。

美器贵循守,福(扶)善永安康。

千古仰忠义,百代重纲常。

学成图弘(宏)远,文期上达章。

仁和资赞化,经纬翼皇王。

玉佩珂声里,风清月白堂。

 

 

附录:欧阳氏历代宗支系姓存参

 

尝谓天有日月阴阳以变,地有山川高下以分,家有谱系世派以明,谱顾不重哉?且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观于史而历代之治忽可稽,阅其谱而一派之渊源可溯。

欧阳氏之先肇自大禹,夏王生少康,少康生无余,无余庶子分封会稽,商周历二十余世至允常。允常历春秋,勾践历战国,周封越王生子鼫与。子鼫与生不寿,不寿生翁,翁生翳。翳逊国逃于巫山,生之侯。之侯生无疆,无疆伐楚,为楚威王所灭,生蹄。蹄封欧阳亭侯,乃得姓之始,生恒。恒生朝,朝生完子,完子生东秦,东秦生谟,谟生摇,摇汉封东越王,生涿郡太守,涿郡太守二子睦、举分两派。睦居青州之千乘,举居冀州之渤海。

千乘派睦,历汉太守之子,生钦。钦字子敬,夫人张氏,生三子容、述、与。容字和伯,夫人夏侯氏生子巨。巨字孝仁,夫人戴德之女,生子远。远字淑游,夫人倪宽之女,生子高。高字彦士,夫人孔安国之女,生子仲仁。仲仁忘其名,故记其字,夫人赵氏生子地余。地余字长宾,夫人戴氏生二子崇、政。政字少翁,夫人孙氏生子歙。歙字正思,伏法,生复。复,绝世无传。

渤海派举,历汉太守太守之子,生迹。迹生子纯。纯生子建,三世随晋渡江。建,冯翊太守,见杀,生二子质、崇文。质迁楚长沙。崇文,质之弟,生子成。成生子晋,晋生子启明,启明生子乾,乾生子焕,焕生子景达。景达,南齐长沙显祖,生子宝。宝生子顾。顾,梁威名南海,生子纥。纥生子询。询,唐率更令敕修谱,生子通。通,进谏死节,生子幼明。幼明生子昶,昶生子琮。琮,天宝为吉州刺史,即吉州()(),生子悟。悟生子彻,彻生子铉,铉生子邈,邈生子规,规生子绪,绪生三子彪、彤、万。彪徙广州,亡系。彤分常溪蜀口。万为安福令。万,乾符,原文忠公为一世祖,生子和。和生子雅,雅生二子效、楚。效生谟、讬、铉。楚生堂、弘、钺。效生三子谟、讬、铉。讬生四子郴、庆、鄠、邦。

沙溪派郴,仕南唐,屡赐金紫光禄大夫,生子偃。偃,沙溪始祖,生子观。观,宋()宗登咸平三年进士,生子修。修,宋仁宗登天圣六年进士,生四子发、奕、棐、辨,派衍沙溪。

宜章派庆,仕南唐平章事,兼节度使,出镇郴州路,复镇义平,灭寇有功,赐田八百亩,子孙因家焉。生三子,全应、全念、全息。后文字士字接,及子字排行,名为五世公,夫人何氏也。

安福凤林派鄠,生子忠。忠居安福凤林。

第四房名即邦,未闻有子,世无,即止。

以上历派之源,幸得同宗之旧谱,姑录于此,而下世次失传,其间未知几世。予亦罔征(),不敢妄承,姑缺之,以俟访问而再续,迄今复叙,以立斋公为一世祖,至仕琮公后裔,今已八世矣。谱内所载,亦考里居祖籍世系述行讃叙,录列于后,以俟后之参考云尔。

                                                 ——嗣孙有堂中庆谨识并书

 

 

附录

 

西汉名儒,北州高士,经传八世,吴政聿显于汝南,自生至歙,八世皆为博士。字法二王,劲格独优于宫体,弱冠,胪传龙虎萃得人之榜,大儒纯孝,凤麟疏间,世之英观,之修文。文章政事推独步于庐陵,伴吕阴阳得秘传于汉晋

 

欧氏里居辨

 

闻之舆地有山川之别,里居有州县之殊,稽古帝王伏羲,都于宛邱,神农徙于曲阜,黄帝国于有熊,尚矣,至于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汤居于亳,文武迁于丰镐,载诸史册,班班可考,而仁圣贤人亦各有桑梓之地。

想吾先祖,立斋公,妣王氏,肇基广东韶州乐昌县第三甲,地名历门,身列胶庠,生祖仕琮公,妣邓氏,生元益、元美,身故,继娶侯氏,迁居湖广长沙府宜章县地名东村。

后闻张贼受首,土地荒芜,天子有旨,大人有命,令各省填川,烈祖爰是携妻挈子,弃楚入蜀,驻足重庆府璧山县登里二甲,地名马鞍山坎下,佃当相续。

侯祖生元正,早夭,元万、元富、元亨,倏忽祖公崩,祖母抚养婚配。伯娶邓氏,仲迎彭媛,季相陈女,家道丕振,至乾隆二年,买张能惠田产创业,垂统于后,后来者宜叮咛相述于不忘矣。

(后录桓斋(珍)公、德斋(宣)公,未知伯仲,是()。桓公妣朱氏,德公妣白氏,亦可考矣。)

(再录仕琮公之昆季,一名昆山,一名梁山,一名京山,书之,可记矣。)

                                                 ——嗣孙有堂中庆谨识并书

 

 

 

欧氏迁蜀谱序

 

从来谱者,所以志祖德之不忘,而使后裔知祖之肇造者也。

予祖仕琮公自康熙四十八年由楚长沙府宜章县巴罗普东村地发驾。戾止川东重庆府璧山县丁家坳,暂住嶦帷,逅遇庠生徐,迎接伊地,耕田为食,继则屡迁,终则移于马鞍山张凤翥庄上,勤耕苦积。

祖母邓氏所生长名元益、次名元美。邓氏崩于楚,而元美出镇大梁,未得入川,仅祖元益公先入川。俟后始迎接仕琮公、继祖侯氏入川至璧。贸易丁市,集腋成裘,披星戴月,至雍正十三年,买业石砫坪,复买地于冯家湾,系    年买置。

此祖之肇造于璧,为后裔之所未见,予恐遂忘大烈祖之肇造业。

至若继祖侯氏,随祖入川,生育元正,夭亡,元万、元富、元亨,积少成多,始佃继当,至乾隆二年,始买马鞍山。

枚笔成谱,一以誌祖德之不磨,一以令后裔之悉知也,是序。

                                               ——嗣孙有堂中庆谨识并书

 

 

续承前后实迹总略

 

从来家之有谱,所以表章先绪佑启后人,俾知得一本几族之义。世有地位相隔,休戚无关,坐视饥寒困苦而不恤者,吾不知其何以敬宗睦族也,苟能睦族,仁让之心油然而生,同昭太和之气,岂不盛哉?

昔仕琮公,生于广东韶州府乐昌县三甲,地名历门。至雍正八年,殁于川东重庆府璧山县登里二甲马鞍山屋基,葬于宅后。

元配邓氏,生元益、元美,元益入川,住居冯家湾,元美出镇大梁,官拜正台,未得入川。而邓氏殁于楚。

复婚侯氏,康熙   年八月初二生于广东韶州府乐昌县地名大东门坎下,殁于乾隆  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享年九十六春,葬于碉楼湾坎上。生子四,元正早夭无嗣,葬于后沟,元万娶邓氏,居住郑家场,元富娶彭氏,居住盐八井,元亨娶陈氏,居住马鞍山,此在璧邑一脉所分四房,唯元益公殁于是砫坪,游氏妣殁于冯家湾。

姑记各房之住如此。

                                                      ——嗣孙有堂中庆谨识并书

 

 

续录珍重族谱叙

 

自古报本反始,必追其祖考,所由出此,仁人孝子之心所不能自已者也。

缅稽先世,渤海启绪,善助流传尚矣。迄立斋公肇基广东,身列胶庠,而家声丕振,延于仕琮公迁居湖广,因张贼受首,土地荒芜,而弃楚入川,历有年所。然始世之支派无传,其先岂无谱乎?抑以楚至川东,途亦云遥,他时仓皇未拾谱,因遗失,故从后人,不能纪远,则以立斋公为起派也。

然先之无以纪其远者,直到于今,年久丁繁,渐不可识,第予也晚,欲将承先而启后,虽亦不能矣。况先祖遗风与入川故事,信得本房之谱著,顾是不敢废弛,就其序之,不紊者标明字派,依命名,故尔,爰将谱系参互考订而编修,首叚其余,概规谱册。

自仕琮公已后,本支源流一派相承,无不备载焉,分房各叙,以俾世,世子姓,一见而知尊卑长幼有序。一念不忘祖德而同敦亲睦者哉!

                                                   ——嗣孙有堂中庆谨识并书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