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的烧伤经过:
早晨醒来,总感觉被子上黏糊糊的,手腕隐隐作痛。凑过来一看,原来昨天手腕上烫的大包,和被子几经摩擦以后,本来鼓囊囊透明近乎薄纸一般的皮,已经开裂,里面拥出来的黏液,呈弧状在被子上零星的蔓延出一条曲线。大概是破裂不久,漏出的新肉还略见光泽,在蔫皮的映衬下,更显几分新鲜,同时我也清醒意识到:伤情恶化了。
以我多年多次被烫伤的经历总结出来的经验,这次的突发烫伤事件所以能演化成现在的恶劣状况,和当时被烫伤的第一手处理有直接关系。努力构架着当时的场景,要不是我身后那人的起立动作有点夸张,为什么他的上身就不能和臀部依次渐进,而非要先抬屁股后抬头呢?我开始试图摸索着其中的真味,命运总在细微之处改变,有人把这叫宿命,也有说这由性格所决定,我把这些命统称运气,性格决定习惯,习惯决定运气。以至油锅的边缘和我的手腕从亲吻到冲撞,只不过是他的臀部和我的手肘亲密接触的副作用。同时也习惯性的完成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无奈结局。但是让别人的的习惯决定着自己的运气,我还是心有不甘。尤其是那瓢凉水上场时间的及时,不等我张口拒绝,就又一次和手腕完成交合,我想,难道这就是被强暴的感觉吗?不能否认凉水的暂时制痛功效,但是换来的却是更长时间的痛苦跟长叹。
再接着我就开始任凭处置,虽然步骤简单,但是动作夸张,纱布云南白药等等一股脑把被强暴过的痕迹一一遮掩,扎扎实实的包裹着手腕,无微不至的呵护让我想起出生的时候大概也是这待遇。如果说平时我喜欢看着别人为自己忙来忙去的可爱,这次纯粹是却之不恭,朋友举办婚礼的地方也算是小桥流水、民风淳朴,入乡随俗的美德怂恿着我配合完成这次“强暴”之后的善后事宜。
终于熬过了午宴,尤其众人不断投来的憨厚笑容,这种久违的关切让我心生惶恐,愈发显得自己无所适从,甚至有了点莫名的无地自容,我不喜欢这种感觉。之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回家以后拆了纱布,一个5平方厘米的椭圆形在手腕上已经凸起3mm左右,囊肿淤淤,青光闪闪。这时候,已经错过了用药的最佳时机。
处理、治疗[color=#0000FF]普通烧烫伤的几个误区:[/color]
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发生的各种意外,有些意外让生活点缀着惊喜,有些则不然,让我们不得不接受痛苦,面对思考。可以想象没有意外的生活必将索然。现在撇开运气不谈,遇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
这里结合以上具体案例,根据本人以往烧、烫、酌伤(以下统称烧伤)经验(普通类型),谈谈伤以后的急救措施,及怎么把疼痛降到最底,怎么把恢复时间缩到最短。
在介绍处理、治疗普通烫伤的几个误区的之前,首先我得给烧伤的“普通”下个定义:在身体和高温物体接触以后,引起的皮肤疼痛以及心理的不适感觉。其中的普通关键在于接触过后15分钟(各人肤质不同或稍有不同,但差别不大)之内,接触部分皮肤表层并没有破损,没有起包,只是颜色略微发红。
误区之一:有很多人认为烧伤已成事实,烧伤程度也无可挽回,而忽略了最佳治疗时机。
着重指出:就以上提出的“15分钟”之内,是治疗伤情的最佳时机,用药越早,效果越好,烧伤程度不但能得到有效,还能大大缩短恢复时间。烧伤不比创伤,普通创伤,因为创伤面、程度基本已经定型,用药早虽然治疗效果好,但因为创伤程度的客观存在,已经不会有把伤情 “截”回去的可能。而有很多烧伤,因为错过了开始15分钟的宝贵时间,对伤患的进一步自然恶化提供了发展空间。普通烧伤里有很明显的一个以15分钟为界点的发展曲线,在十五分钟之内,伤面只是发红,而没有肿,在不用药物的治疗情况下,一过15分钟会迅速发展,接着起泡,过几天自然或人为破损,再一不小心感染,最后住院治疗等等,同时带给身体时间金钱等等不必要负荷。可以说姑息治疗时间,尤其是这15分钟的治疗时间,就是在养虎为患。
上天是公平的,他在你被烧伤的时候,给了你15分钟的机会,怎么把握好这15分钟时间呢?接着来谈第二个误区。
误区之二:为了缓解痛苦而用降温物体迅速擦拭患处。
我咨询过很多人,普遍的认为是在烧伤后先用冷水降温,同时清洗,如果身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还会选择酒精搽拭以及一种稍带薄荷味的药剂喷洒患处。这样做无疑是在为虎作伥。
现在用逆向思维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很多快被冻僵四肢的人,得到帮助的时候,有经验的救援人员都是用雪或者温度不太底的冰块帮其涂搽四肢,而不是给患者来个热水浴。因为,迅速升温不但于伤情无补,导致肌肉坏死,还有可能威胁生命。
同样,用水或者酒精、牙膏之类能让你有清凉感觉之类物品的降温作用,来处理烧伤,虽然缓解疼痛,但却只能恶化烧伤程度,加大伤情发展速度,延长恢复时间。这样的做法,套用一句台词:快乐永远是短暂的,只能换来无穷无尽的痛苦跟长叹。
误区之三:包扎。
个人认为,创伤的最大包扎功能是止血,其次是为了防止感染,再次是为了固定恢复性药品,不至其外流。当能够避免以上三种情况的时候,烧伤和创伤的包扎是完全可以不用的。
普通烧伤的治疗措施:
显然我们不能未卜先知般把烫伤药品随身体携带,一旦烧伤,如果手边没有治疗烧伤的药品,可从厨房取少许香油轻敷患处及周围约两厘米方圆内。然后找最近药店买一盒《美宝湿润烧伤膏》,依照说明使用。只要用药及时,是完全可以把烧伤程度控制住,并迅速恢复。
我知道的两个偏方:
偏方1:刚出生的小老鼠(灰),约十只左右泡到500毫升香油里,封口。半年以后即可使用。注:盛放香油容器最好是玻璃制品。
偏方2:一种植物花朵(我不知道名称的写发,读音“郁珍”,状似芭蕉,但小了好几号),确切的是就是还没开花的花骨朵,20枚左右,泡制方法同上。
这两种药方,第一种很难得,有奇效。第二种我经常使用,在一次腿部被烫伤后,我在15分钟之内回家,未起包之前,敷药,4个小时即愈,行走如初。同时被烧伤的另一个人,部位、烧伤面及程度和我几乎全完一致,结果去医院、挂号、就医等等几个步骤走下来,包也起了,最佳治疗时间也错过了,最后静养半月,几年后腿上还留下一片疤迹。
最后我说的:头几天偶然发现,在北京马甸桥东到双秀公园之间,路南的花池里(此花喜阴忌光),种植着几乎两亩地的这种花,现在含苞待放,正是入药的好时期!
制药步骤:
1:齐根采摘花骨朵(一定要是密封的花骨朵,开了花,和花头部裂了缝将要开的都不能入药);
2:平坦白纸上阴干48小时;
3:阴干后依据每斤香油20-40朵花骨朵用量浸泡(依据花骨朵大小不同择情掌握)
4:用胶带密封香油瓶口,放阴凉处存放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早晨醒来,总感觉被子上黏糊糊的,手腕隐隐作痛。凑过来一看,原来昨天手腕上烫的大包,和被子几经摩擦以后,本来鼓囊囊透明近乎薄纸一般的皮,已经开裂,里面拥出来的黏液,呈弧状在被子上零星的蔓延出一条曲线。大概是破裂不久,漏出的新肉还略见光泽,在蔫皮的映衬下,更显几分新鲜,同时我也清醒意识到:伤情恶化了。
以我多年多次被烫伤的经历总结出来的经验,这次的突发烫伤事件所以能演化成现在的恶劣状况,和当时被烫伤的第一手处理有直接关系。努力构架着当时的场景,要不是我身后那人的起立动作有点夸张,为什么他的上身就不能和臀部依次渐进,而非要先抬屁股后抬头呢?我开始试图摸索着其中的真味,命运总在细微之处改变,有人把这叫宿命,也有说这由性格所决定,我把这些命统称运气,性格决定习惯,习惯决定运气。以至油锅的边缘和我的手腕从亲吻到冲撞,只不过是他的臀部和我的手肘亲密接触的副作用。同时也习惯性的完成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无奈结局。但是让别人的的习惯决定着自己的运气,我还是心有不甘。尤其是那瓢凉水上场时间的及时,不等我张口拒绝,就又一次和手腕完成交合,我想,难道这就是被强暴的感觉吗?不能否认凉水的暂时制痛功效,但是换来的却是更长时间的痛苦跟长叹。
再接着我就开始任凭处置,虽然步骤简单,但是动作夸张,纱布云南白药等等一股脑把被强暴过的痕迹一一遮掩,扎扎实实的包裹着手腕,无微不至的呵护让我想起出生的时候大概也是这待遇。如果说平时我喜欢看着别人为自己忙来忙去的可爱,这次纯粹是却之不恭,朋友举办婚礼的地方也算是小桥流水、民风淳朴,入乡随俗的美德怂恿着我配合完成这次“强暴”之后的善后事宜。
终于熬过了午宴,尤其众人不断投来的憨厚笑容,这种久违的关切让我心生惶恐,愈发显得自己无所适从,甚至有了点莫名的无地自容,我不喜欢这种感觉。之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回家以后拆了纱布,一个5平方厘米的椭圆形在手腕上已经凸起3mm左右,囊肿淤淤,青光闪闪。这时候,已经错过了用药的最佳时机。
处理、治疗[color=#0000FF]普通烧烫伤的几个误区:[/color]
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发生的各种意外,有些意外让生活点缀着惊喜,有些则不然,让我们不得不接受痛苦,面对思考。可以想象没有意外的生活必将索然。现在撇开运气不谈,遇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
这里结合以上具体案例,根据本人以往烧、烫、酌伤(以下统称烧伤)经验(普通类型),谈谈伤以后的急救措施,及怎么把疼痛降到最底,怎么把恢复时间缩到最短。
在介绍处理、治疗普通烫伤的几个误区的之前,首先我得给烧伤的“普通”下个定义:在身体和高温物体接触以后,引起的皮肤疼痛以及心理的不适感觉。其中的普通关键在于接触过后15分钟(各人肤质不同或稍有不同,但差别不大)之内,接触部分皮肤表层并没有破损,没有起包,只是颜色略微发红。
误区之一:有很多人认为烧伤已成事实,烧伤程度也无可挽回,而忽略了最佳治疗时机。
着重指出:就以上提出的“15分钟”之内,是治疗伤情的最佳时机,用药越早,效果越好,烧伤程度不但能得到有效,还能大大缩短恢复时间。烧伤不比创伤,普通创伤,因为创伤面、程度基本已经定型,用药早虽然治疗效果好,但因为创伤程度的客观存在,已经不会有把伤情 “截”回去的可能。而有很多烧伤,因为错过了开始15分钟的宝贵时间,对伤患的进一步自然恶化提供了发展空间。普通烧伤里有很明显的一个以15分钟为界点的发展曲线,在十五分钟之内,伤面只是发红,而没有肿,在不用药物的治疗情况下,一过15分钟会迅速发展,接着起泡,过几天自然或人为破损,再一不小心感染,最后住院治疗等等,同时带给身体时间金钱等等不必要负荷。可以说姑息治疗时间,尤其是这15分钟的治疗时间,就是在养虎为患。
上天是公平的,他在你被烧伤的时候,给了你15分钟的机会,怎么把握好这15分钟时间呢?接着来谈第二个误区。
误区之二:为了缓解痛苦而用降温物体迅速擦拭患处。
我咨询过很多人,普遍的认为是在烧伤后先用冷水降温,同时清洗,如果身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还会选择酒精搽拭以及一种稍带薄荷味的药剂喷洒患处。这样做无疑是在为虎作伥。
现在用逆向思维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很多快被冻僵四肢的人,得到帮助的时候,有经验的救援人员都是用雪或者温度不太底的冰块帮其涂搽四肢,而不是给患者来个热水浴。因为,迅速升温不但于伤情无补,导致肌肉坏死,还有可能威胁生命。
同样,用水或者酒精、牙膏之类能让你有清凉感觉之类物品的降温作用,来处理烧伤,虽然缓解疼痛,但却只能恶化烧伤程度,加大伤情发展速度,延长恢复时间。这样的做法,套用一句台词:快乐永远是短暂的,只能换来无穷无尽的痛苦跟长叹。
误区之三:包扎。
个人认为,创伤的最大包扎功能是止血,其次是为了防止感染,再次是为了固定恢复性药品,不至其外流。当能够避免以上三种情况的时候,烧伤和创伤的包扎是完全可以不用的。
普通烧伤的治疗措施:
显然我们不能未卜先知般把烫伤药品随身体携带,一旦烧伤,如果手边没有治疗烧伤的药品,可从厨房取少许香油轻敷患处及周围约两厘米方圆内。然后找最近药店买一盒《美宝湿润烧伤膏》,依照说明使用。只要用药及时,是完全可以把烧伤程度控制住,并迅速恢复。
我知道的两个偏方:
偏方1:刚出生的小老鼠(灰),约十只左右泡到500毫升香油里,封口。半年以后即可使用。注:盛放香油容器最好是玻璃制品。
偏方2:一种植物花朵(我不知道名称的写发,读音“郁珍”,状似芭蕉,但小了好几号),确切的是就是还没开花的花骨朵,20枚左右,泡制方法同上。
这两种药方,第一种很难得,有奇效。第二种我经常使用,在一次腿部被烫伤后,我在15分钟之内回家,未起包之前,敷药,4个小时即愈,行走如初。同时被烧伤的另一个人,部位、烧伤面及程度和我几乎全完一致,结果去医院、挂号、就医等等几个步骤走下来,包也起了,最佳治疗时间也错过了,最后静养半月,几年后腿上还留下一片疤迹。
最后我说的:头几天偶然发现,在北京马甸桥东到双秀公园之间,路南的花池里(此花喜阴忌光),种植着几乎两亩地的这种花,现在含苞待放,正是入药的好时期!
制药步骤:
1:齐根采摘花骨朵(一定要是密封的花骨朵,开了花,和花头部裂了缝将要开的都不能入药);
2:平坦白纸上阴干48小时;
3:阴干后依据每斤香油20-40朵花骨朵用量浸泡(依据花骨朵大小不同择情掌握)
4:用胶带密封香油瓶口,放阴凉处存放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前一篇:存图,准备自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