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是条狗》之中年情怀
安静的我,如一条狗,遥望着头顶,飘逸的人群。
自以为学会的从容,也习惯于用“随遇而安,宁静致远”的真谛来麻痹自己,似乎可以做到的心如止水,也不失为自己至今一事无成的解脱,然而偶尔记忆里的碎片迎面扑来,却抑制鼻息,不禁开始的挣扎,反而被束缚的更紧。
-----题记
早先看葛优和冯小刚的电影,无非多笑,也更轻松。到现在也常常和朋友不失时机地开句“就是地主家也没余粮”的玩笑,接着相视的一笑而过,不曾深刻。初见这部《卡拉是条狗》的海报时,乍入眼帘的还是“葛优,冯小刚”这两个太过熟悉的名字,不经意的发现路学长却是导演,心里忽的一沉,但还在幻想着仍然的一笑而过。忘记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恐惧,害怕一部电影带来的震撼,和震撼以后的沉重,总希望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去随波逐流,或许因为回避才开始的平实,因为忘记才学会的快乐。
在《卡拉是条狗》的开始不久,即进入了一场紧张的抓狗行动,随之卡拉的被抓,及之后开始的“救狗行动”。很平实,很自然的让一切生活里的琐碎和庸常迎面扑来,唤醒着我们往昔的每一根记忆,历历在目。当“老二老婆”(由丁嘉丽饰)抱着卡拉奔跑于恐慌(警察的追扑)中,如平静的生活忽然开始的爆发,但是千万别指望能去挣扎出结果。接着摆在老二面前的选择:是要狗还是儿子,同样都处于派出所的两个生命,也都曾被灌于感情,前者是一个寄托,后者则是一个希望,这时候一部电影的高潮终于来临,压抑许久的“残酷”剥削着我们的每一寸感觉,直到它渐渐麻木。
何以这部电影在人与狗之间的感情开始的切入,不由想起《格利弗游记》其中,格利弗不远万里,几经周折重返的家园,却宁愿睡在马厮。与其说是他恐惧人类的本性,不如说他是为了自己的一个依靠,进而达到的平衡,沉浸于对“马社会”的向往,来继续他的安慰和归宿。在《卡拉是条狗》里,让我看到的也是一种慰籍,只是后者更加平实,也正是这样的平实,影射出我们的每一张面孔,让我们从平实的这面镜子里,找到了似曾相识的,而以往刻意回避,躲藏的面具,此刻活脱脱的呈现眼前,如锋芒在背。
老二(由葛优饰)对狗的牵挂,充斥在整布电影的始末。当卡拉被抓走的同时,就如一根细线紧紧擂住了喉咙,让你如梗在喉,欲言又止,那么时时出现在屏幕上的“现在距卡拉被抓已**个小时”,就是一双无形且诱惑的芊芊细手,擂紧了这根绳子,让你沉迷于幻想(卡拉的回归),而无从逃避,只能依靠直觉和惯性去继续触摸这部电影被压抑起来的人性,忘记了挣扎。在短短20几个小时里去“营救”一条狗,是人性的肤浅还是深刻,是悲哀还是执着?当这种不能释怀的压抑,鲜泠泠的摆在面前,如平整的桌面上洒落下的一杯水,恣意横流,即使这样的流水无动声色,但却在无情地淹没着本以平实从容的心情,直到麻木。
当试图忘记的时候,记忆反而与加的清晰可见。当老二不得不决定放弃卡拉的时候,他想到的是重新开始,来找一条和卡拉类似的狗来转移感情的寄托。在葛优的表演当中,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细节,让每一个细节都极具张力,并纵横贯穿于整部电影,我们能够感觉到他的全部就是一条狗,除了狗之外他将一无所有的的悲哀,但现实的无奈,甚至经济的局限,都让他无所适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份牵挂的溜走。他的压抑只能从狗对他的取跃上释放,这样他才能挺直腰干,做回一个人。其实他完全可以假做真是假亦真的接受冯小刚带给他的那条“名犬”,也可以理所应当的放下那条刚刚从狗贩子卖给他的那条被染了色的“杂拌狗”,而躲开民警的追扑狗贩子行动,少了一场劳役之灾。但他宁愿放弃“名犬”,因为对卡拉的牵挂,期望冯小刚可以继续帮他活动关系,或者之后送来的就是卡拉,以至于当他把送错的狗还给冯小刚时候的焦虑,又期待着的一线生机,都写满在一张朴实着还换残存着希望的脸上。这时候,究竟是幻想还是奢望呢?当被民警追的已经无所遁形的时侯,他怀里抱着刚买的那条“染色狗”,茫然无措的矗立于一群民警之间,一副束手待割,听天由命的沉静,是豁达吗?
物质上的变迁,只能是摸索着寻找自己精神的支点,同时也在试图籍慰着每一个不安的灵魂。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当我们无力面对的时候,当我们无力挣扎的时候,我们只能剩下等待,等待残酷的来临,压榨掉我们曾经幻想的美丽,然后继续等待它们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