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人物出场描写 1

(2007-12-29 20:32:44)
标签:

文化

分类: 大家(精品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第三回回目是“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在这一回里,曹雪芹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件事为中心,通过林黛玉的目见耳闻,神思意会给我们展现了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特别是成功地刻画了一大批主要人物的形象。下面我们主要就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作一些简要的分析,概括起来,小说对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

  林黛玉进贾府并不是一下子就见到一大群人,而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让每人先后出场的。当黛玉到了正房大院,刚进房,首先见到的是“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这当然是贾母了。贾母乃一家之“老祖宗,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又是黛玉最亲的人,自然第一个见到的应该是她。二人搂抱痛哭一阵之后,经贾母一一指点:“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二舅母。——这是你先前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这样, 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就都一笔带过了。因为邢、王二夫人后来还要写到,而李纨在这里不是重要人物,就不必在此多加笔墨,作者是有意把她放在第四回的开头来作介绍的。按照封建家规,媳妇们经常要在婆婆面前侍候起居,所以在见到贾母,连带出这三个人来,又是合情合理的。

  接着,贾母吩咐“请姑娘们,这样,迎春、探春、惜春就出场了。“三春的出场,描叙了她们的衣着形态、神情举止以及一些日常叙谈,这除了是介绍三人的一般情况外,同时还是有意造成一种“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的气氛,以等待下一个主要人物王熙凤的出场。

  正是在这种气氛下,忽听得后院一声笑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和前面“三春的到来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她出来后,整个场面就为她所占据了,气氛也比前大大不同,一直很悲伤的贾母,现在开始笑了。这一方面是符合她的性格和能力,另一方面也由于她在书中的地位,作者才对她给予较多的笔墨加以描写。可以说,王熙风的出场是这次会见中的第一个高潮。王熙凤安排在这个时候出场,既可在写法上与前后人物的出场有所不同,做到文字翻新,同时又可与宝玉这个主要人物的出场形成一个适当的间隔。

    《红楼梦》的文字善于腾挪跌宕,波澜起伏,不但大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如此,在许多局部描写中也处处表现出这种特色来。在描写了王熙凤出场后,贾母即命带黛玉去见两个舅舅去,而结果是贾赦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伤心,暂且不忍相见。贾政也因今天斋戒去了,故都没见着。在礼规上,两位舅父大人是必须见的,但在文章上如果一个个见面伺候,叙说一番,则不但文字枯燥,而且这两次舅甥的暗谈,文字上也是很不好写的,结果作者采用避难就易,避实就虚的方法,既做到了理之所必见,又避免了实见时描叙的困难。而且这里的虚见又和前后必须要有的实见相互配合,使文章的气势显得抑扬顿挫,波澜起伏。

     此后,作者用了相当多的文字写黛玉从宁府回到荣府的一路所见,回荣府后王夫人与黛玉的谈话,黛玉与贾母一起进餐,等等。贾府的面貌与生活习惯也都一一写来,作者的笔锋似乎已从写人物出场转向对贾府其他方面的描绘去了。然而这一切的描写,恰恰是作者在为另一个更高潮的人物出场作铺垫,因此,当吃完饭,贾母命令其他人你们去吧,只剩下她和黛玉二人之后,刚要说几句话时,只听见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来报道:宝玉来了这样,小说掀起了这次人物出场的最高潮。作者这样安排宝玉的出场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一般情况下,整天在内帏厮混的贾宝玉,当林黛玉一进贾府时,是马上就会碰面的,然而作者却偏偏打发他今天往庙里还愿去了,一直拖到晚饭后其他人都不在场了,才让他回家。这种安排,有两点用意,一是要让宝、黛二人单独相会(唯一的贾母在场是当时条件下所不可避免的)。宝、黛最后才相见,就可以把其他该写的人和事都写了,然后集中笔墨来写此二人的相会,以掀起最后的高潮;遣散的人,是为了不发生其他干扰,避免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以突击这书中的二位主角,这有如舞台上为突出主要人物而时常使用的净场手法一样。这样做的结果,就能有力地加强二人的形象,在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贾宝玉的出场,还有一个独特之处是,他刚一露面,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之后,又进去换了另一副装束打扮出来。除衣饰的不同外,第一次主要描写了他的面、色、鬓、眉、鼻、睛等外貌特征。第二次则写到了他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完全是传神之笔了。在古代小说中,使其主人公只这样出场亮相的,可说是十分少有的。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给读者的印象如此深刻,是和作者对他初次上场时运用的这种着意刻划的独特手法分不开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写这些人物的出场,有的先,有的后,有的是本来在场的,有的是贾母叫人去出来的,有的是黛玉去拜见的,有的是自己赶来的,有的是单个到来,有的是多人出来,有的写得详,有的写得略。有实写,有虚写,文章变化多姿,而又合情合理,都体现了作者精密的艺术匠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