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宗宁:做大事的心胸,赚小钱的行动

(2014-07-08 18:05:29)
标签:

杂谈

ps:寻求一位有天赋的皮具设计师,做自有品牌方向的。联系方式私信我。

宗宁:做大事的心胸,赚小钱的行动

 

和做投资的朋友吃饭,觉得比较迷茫,不太知道方向在哪。因为我也做过投资,就来找我问问。这让我想起之前一个做商会的朋友,也差不多有一样的困境,因为我也做过商会类的NGO组织,也和我探讨了一下。其实之前我也说过,很早接触过培训行业,看到过一批的老师成长到今天湮灭。其实这几种类型的工作都差不多,特别容易迷失。所以,就放到一起说。

首先这类工作,最大的不一样其实在心理上。无伦是当投资人还是当商会等NGO组织的工作人员,还是做一个培训老师,在社会地位上似乎是高半头的,不管你赚多少钱,都非常受人尊重。尤其是做NGO组织,经常会见到各类名人、官员、巨富,心理上多少会有一些飘飘然,好像自己真的就能办成什么事情了。而投资人面对创业者的时候,培训老师面对学生的时候,大都有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这种尊崇感,是很多人纵然无法取得什么成绩都不愿意离开这个行业的重要原因。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被尊重的需求已经是很高的需求了,如果在其他领域混到这种地步,一定要有所成绩才行,而如果从事这几个行业,可能一下子就有了,甚至是刚毕业的小屁孩也很会指点江山。所以,我一直很警惕这种感觉,你有本事可以傲,但不能漂。

然后就是,这些行业总存在了很巨大的机会,对于投资行业来说,就是被投企业上市,NGO组织做了大的项目,培训老师培训到了很多有钱人然后抓住了机会,比如陈安之,真正成功的原因是娶了个亿万富翁的女学员。因为投机的机会特别多,所以也特别吸引人的肾上腺分泌,总会处于一种亢奋之中。就算偶尔深夜思考的时候有那么一点点小迷茫,也很快会消失在觥筹交错之中。最后这样的日子久了,就差不多温水煮青蛙了。

我刚在北京混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日子,后来看到一个哥哥,十年前混的时候差不多就在做同样的事情,然后就毅然转行了。过了几年后,看到一个弟弟,现在做的事情,和我之前做的也没什么差别。最神奇的是有一次遇到一个刚从外地跑到北京混的大叔,拿出一个项目书在忽悠我的时候,我愕然发现那个项目书其实是我当年帮别人写的。经历的多了你就会发现,其实混这个事情,每个时代也都差不多,内容和方式也都差不多,华尔街有句谚语是“华尔街没有新东西。”大概意思就是,金融产品千变万化,人性永恒。

我当然不会反对别人投机,在你一无所有的时候,投机其实也无妨。但我更多的建议则是,去看一下那些眼前可以赚到的小钱,也许只是一些不大的项目或者活动,从小事开始做起,从小钱开始赚起,也许你之后看待这个世界,慢慢会有一点不一样。很多事情我会有很多不错的观点,不是我聪明,也不是我看书多,而是我之前差不多都去做过。而和很多人沟通的最大感受则是,他们看不上很小的事情,但自己又没有把握做大的事情,高不成低不就,然后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舒服的区间,就一直的把时间消耗下去了。期间也会有些成绩,有时候也会进账不菲,但从长期来看,有好结果的并不太多。原因也无他,在务虚的领域中,获得稳定的成绩太难了。

看到过很多人的成长,大都从小钱开始,步步为营的,大钱往往来自巨大的时代机遇,这些赚小钱做小事的人一下子成了风口上的猪,于是一下子崛起。忽略时代机遇的成功几乎不存在,你需要做的其实是在这个机遇到来之前做好准备。就好像我写了两年博客突然就遇到了自媒体时代,如果再早两年写,可能早就封笔改行了。

人要有一颗能做大事的心,也要有赚小钱行动,赚小钱不但是为了养活自己,其实也是锻炼自己,让自己能在机遇到来的时候抓住风口,一飞冲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