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宁:长虹乐视之战,激发电视产业升级
(2013-11-03 19:55:15)“10个交易日,三个涨停,涨幅40%以上”,新贵乐视和老大哥长虹最近可谓话题搭档,股民对600839的尖叫中拼接频见资本笑脸,而乐视股市的表现是不是会吆喝的热脸逢着了冷屁股?
“一个连电视是啥子都不晓得的也来做电视”,长虹董事长赵勇的这句话态度还可以更鲜明一点。其实长虹应该对乐视说,谁还没疯狂过呢,爷当年纵横江湖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里呢?各领风骚三五年的企业多,持续健康成长的少。
年纪不算太大的人,应该听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长虹那句著名的广告词“长虹,以产业报国,以民族昌盛为己任”。那个时代,是家电的时代,家电,是电视的时代,电视,是价格战的时代,价格战,是长虹的时代。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企业家的社长牛文文先生,时任《经济日报》记者,曾因报道价格战获得“中国新闻奖”。
显然,电视领域是长虹最擅长的领域,而在之前的产业升级中,长虹也一直保持了领军的地位,一直到了今天,当苹果宣布要推出智能电视,乐视率先推出智能电视后,电视领域的升级,开始出现了科技公司的身影。智能时代的到来,是一个颠覆的时代,比如说手机领域当年的霸主,百年诺基亚就这样栽倒在苹果和安卓的脚下。所以这次电视的产业升级,尤其令人瞩目。
长虹和乐视的特点都非常明显,作为老牌家电厂家,长虹的生产能力首屈一指,自研自产,效率高,成本控制也肯定不错。而乐视则在技术和内容上有明显优势,技术不评判,尤其是内容上,已经是国内正版影视资源最大的企业。但乐视只有十万级的生产和出货能力,显然,比起千万级的长虹来说,还要差一个量级。这种硬件上的差距,是短期很难弥补的,而技术上的差距,在目前的安卓设备开发的成熟环境下,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长虹推出的不仅仅是智能电视,而是包括冰箱、空调、厨房用品等一系列的智能设备,很有整体厨房的风格。这就是长虹在产业方面的优势,而这一系列产品的推出,使得长虹的股价在短短13天内,暴涨40%。而乐视的股价在智能电视推出前,一路上涨,但推出之后,就出现了较大下跌,虽有反弹,但也看似利好出尽。显然,从股价看来,智能电视概念对于乐视的概念已经完结,剩下的还要看财报。而对于长虹来说,则是刚刚开始,因为长虹的家电升级,是有可能改变行业的举措。
从价格角度来说,乐视秉持互联网企业的特点,硬件价格较低,靠软件服务盈利,彩电的售价之中,捆绑了一年的服务费。这使得其销售通路比较狭窄,目前只在电商领域进行。而长虹的硬件价格还没有出来,但渠道是多年的传统电视渠道,销售方式也比较传统,更符合基层一般老百姓的消费习惯。从这个角度来看,长虹的渠道优势显然更明显,而结合产能方面的差别。虽然说二者是目前两个领域的领头羊,但正面发生竞争的可能其实不太大。
从销售和品牌来说,乐视作为互联网企业对于话题炒作和品牌建设还是有更丰富的经验的,而长虹的传统企业思维能够有多快的和互联网接轨,还是一个未知数。但长虹在传统方面的广告经验还是非常丰富,广告投放也成体系,两家公司在线上和线下各有自己的优势。所以长虹的线上部分还需要通过借力第三方来实现,比如和京东这样的电商渠道大力合作。对于乐视而言,再拘泥在自己官网进行预订已经远远不够了,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要进入传统家电的销售渠道,才有可能。
从内容上来说,乐视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大量的互联网正版片源领先于国内各家公司。而长虹采用的百事通平台,在内容上也并不逊色,而且在体育转播上,还有特别表现。总体说来是一句话,这些平台的网络内容,对于一般观众来说,是足够看了,毕竟现代人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短,大部分观看的内容也很少是长内容,而是时效性强的短内容,如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等。
从生产工艺和能力上来说,长虹和乐视的代工富士康,在电视一项,也不分伯仲,当然,乐视的研发和生产分开,从效率上讲,还是略有逊色的。
总体说来,长虹在电视领域的优势,并不是互联网公司在一两年内就可以超越的,而我一直以来的看法就是,智能电视要普及,核心有两点,稳定性和渠道。稳定性是不要出现死机重启的现象,这对电视而言的体验是非常恐怖的。而渠道则是决定这些产品可以直通百姓家的核心因素,这一点长虹的优势非常大。
当然,不管是产业还是互联网公司,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才有可能推动智能电视的真正产业升级,最终让智能电视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