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宁:干货

标签:
宗宁结局第一堂课方面更多 |
最近干货这个词非常的泛滥,是个人动不动就要讲干货。
所以,当这个词用烂了之后,也就没有什么干货不干货了。其实很多人夸我说,大熊老师,听你说话就觉得很有信息量,很干,为什么其他人就都要弯弯绕,非把一个简单的事情,解释的非常复杂又高深呢?我说很简单,因为我不靠这个吃饭,所以没有忽悠的必要。一个培训公司找我去做培训,想让我讲一天,我说一天是肯定不需要的,我讲的实操内容很简单,两个小时足够了,再多,就纯粹为了拖延时间了。我不是不能讲那么久,但我总要对的起自己的品牌。
其实干货思想,无非还是一个诀窍的意思,换句话说,又是投机取巧的范畴。好像这个人把干货一说,我照方抓药就可以立刻成材了,这种干货是不存在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绕开实践,就好像今天有一个人凭空去质疑我的朋友圈营销,下午我就收到了两个学员的感谢信,非常清晰的分析了自己的实践道路,给了质疑者一个响亮的耳光。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测试淘宝微信打通后的淘宝店测试上,我把自己的课程录音放在淘宝店里,然后分享到微博去销售。在24个小时内,大概卖出了22份,因为都是纯利,可以达到4000元以上。然后先是一个人跑来质疑我作弊,说只要拍了不给钱都算销售的,然后跑进来拍了几百个,结果发现不付款是不显示销售成功的。他又说,大概是我记错了,但你这也可能是找人刷信誉刷的。我当时就无奈了,只能回了一句“你有病吧”。目前已经卖出了110多份,质疑也不少,好在质疑不会让钱变少。
所以,瞎质疑什么是最无聊的了,而更无聊的就是证明一件事实是事实。
真正的干货是什么呢?不是做法,而是思考方式。因为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环境,都会有不同的做法,甚至全都一样,换了不同的人来做,同样的方式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什么是可以保证我们成长的呢?那就是学会思维模式,怎么思考比怎么行动还重要。
这里我突然想讲一个故事:
一个英国某大学的数学教授发现自己家的下水道堵了,就请来一个水管工来修。30分钟后,水管疏通了。教授相当满意水管工的表现,但当他看到账单后不禁大叫:“what!就30分钟你收的钱够我一个月收入的1/3了!我去当水管工好了!”。水管工说,“你可以去啊。我们公司正招人呢,还包培训。不过你得说你只是小学毕业。公司不喜欢学历太高的人”。于是教授就去参加培训,当了水管工。他的收入一下翻了三倍。他比以前高兴多了。
几年后,公司突然决定把水管工们的文化水平提高到初中毕业,便要求旗下的工人们都去上夜校。夜校的第一堂课是数学。老师想先看一下这些水管工的基础有多好,于是他随便抽了一个人上来写圆面积的公式。这个教授被抽中了,不过干了这么多年水管工,他已经忘了圆面积的公式是PI * R^2。于是他只好从头推导:把圆无限分割后积分。但他得出的结果是负的PI * R^2。尴尬ing,教授从来又来,结果还是负的。他非常尴尬,于是回过头向教室里坐着的几十个水管工同事求助。只见这些同事正在交头接耳,纷纷给他说:把积分上下限交换一下。
好吧,这个故事和主题没有太大关联,真正打动我的不是结局,而是在这个教授忘记了圆面积公式的时候,他可以想办法推导出来。换句话说,他掌握了方法,就无所谓记不记得结果,他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去推导,还是要比我们死记硬背公式要靠谱一点。
所以,大熊老师的文章为什么阅读感还不错,就是因为里面蕴含了比较完整的逻辑和思考方式,甚至还有些独特,所以比较有意思。真正文笔华丽或者信息堆彻的文章,却未必有好的阅读感,但可能会有好的艺术感。
所以为什么大熊老师敢出来培训招生,还敢卖价格不菲的录音?就是因为,我相信,不管我讲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做什么的,你听我讲的东西之后,我的思维方式会对你有帮助。我一度认为人和人的智力差别主要取决于思维方式的多寡,有些人考虑问题只有两个方面,有些人考虑问题可能有十个方面,所以后者一定比前者做事更容易成功,而缺点则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想太多了,也会阻碍执行的坚决性和判断的准确性。其实上面这句话,就包含了许多的思考维度,你会发现,结论没有思考的过程重要,但更多人却喜欢关注结论,并认为那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