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目前的转发量已经有了大幅的下跌,尤其是几个排名前十的大号,转发率下跌幅度甚大。不出意外,已经走入了瓶颈期,而新浪上季度的巨亏,表明在微博盈利方面还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而目前的形式则是,如果再不发现什么好的方向,可能微博的热潮就这么过去了。
微博在国内和国外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国外基于分享,国内目前看是基于曝光。原因大概是国内过于缺乏自由传播的信息渠道,而微博的传播快速性,导致他就算监管也是事后监管了,这在中国是个民众很期望的渠道,以至于政府都开始重视这个平台,开始配合而不是打压了。这两点的根本不同,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导向的不同。
目前国内的微博创造过不少奇迹,从姚晨的日赚一万美金,到某些事情的曝光处理,到一些人的成名赚钱,和微博联系在一起的,差不多就是功利二字加曝光。每天的私信不是收到很多广告,就是很多苦大仇视的社会事件,让人甚是烦恼。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有问题的地方,那么就是群众的围观实际上是在为别人创造价值,这个现实,会让围观的人心理上很不舒服。
比如说,有一个球场,有帮孩子天天踢球,很开心,然后这个球场管理员向看球的人每人开始收取门票,这帮踢球的孩子反而可能会去要分成,如果不给,可能就不来踢了。当一个兴趣,转化为了利益相关,这些提供价值而没有收益的人,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而目前看,这些人是主流,占了用户的大部分。
在这样一个导向之下,微博的发展就颇为堪忧,就好像mop当年的围观人肉,在一段时间的沉淀后,逐步冷却,而在冷却之前,新浪并没有找到更好的盈利方式,似乎有些下手过晚。微博目前在商务拓展上并不出色,而在广告方面上的效果却更好一些,一些品牌商家把微博作为自宣传的窗口。但这种方式,对新浪微博本身的商业模式,并无帮助。
目前对于我们而言,微博更多的是一种通讯工具和内容获取工具,在上面挖掘间接商业价值远比直接商业价值容易,而这样发展下去,就有些类淘宝商城的意思了,我觉得如果一定这样的话,立足于商业的盈利不如立足于信息统计和筛选的盈利,毕竟,基于新浪自己的信息分类统计,是很有权威性和价值的,他可以兆示当前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而新浪微博可以作为一个舆情监督和发布的平台。这个趋势在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加入新浪微博后,可能会越加明显。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其附加的交际功能足够强大,我们可以轻易找到很多名人经营,并与其产生互动和关联,这也是为什么新浪微博迅速推出微名片把大街网的双色名片扼杀在摇篮里面的主要原因。这个工具是很好,但是还是属于盈利困难的品种,而结合招聘之类的服务,又差不多离开了微博平台本身。所以,也不太适合做未来的方向。
而微博之前想类qq化做的聊天功能和工具,确实不是一个好方向。微博的社交还是更趋向于商务而非个人感情,聊天的感情基础薄弱,这是很难和QQ竞争的地方。
总而言之,微博现在的发展,最终问题还是战略问题,由战略能力不足带来的发展方向的混乱,可能会导致一个好产品的最终夭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