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写我心
——读《文化苦旅》有感
邓新越
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高一4班的选手邓新越,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手写我心”——读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有感。
此书由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散文构成,如瑰丽的珠宝串成一串价值连城的项链。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先生的文字是淡淡的,没有慷慨激昂的呐喊,没有华丽的词藻,只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涓涓细流汇入江海。而文字所蕴含的力量,又如滔天骇浪,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文字的优美使我身临其境,我仿佛随着先生的脚步去一同领略中华秀丽的江山,生发出有关中华文化的思考。
第一站来到的是我国的大西北——敦煌,一个个古老的物像,描述了大漠荒原的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之感见于笔端。我读来既气愤又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一路东游,《白发苏州》《江南小镇》等以柔情凄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把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表现得形神俱佳。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狼山脚下》这一篇,狼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长眠之地,文章讲述的是骆宾王与宋之问对诗后又不得已离去的故事,先生在文章中这样说道,“中国文学史在战乱中断了一截,在禅堂中毁了几张。留下了数不清的宋之问,在写写弄弄,吟吟唱唱。”直接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现出的是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
我本就对祖国的山水一直报有敬畏与向往之情,读完此书便彻彻底底地被先生的文字所触动,不由得引发出万千思绪:文人之所以成为文人,是仿佛有生灵的山水触发了他们的情思,手写自心,见何思何,都毫不吝啬地记录下来,有的精雕细琢,一推一敲;有的酒入豪肠,洋洋洒洒;有的深思熟虑,一气呵成......留下千千万万吟唱千年的瑰宝;而山水之所以屹立不倒,驰名中外,游人如织,除自身秀丽的景色外,我想更多的是文人笔墨的加持,往往游客们来到景点,赏景色为次要,吟唱发于此地的千古名句,感悟先贤的风采与灵魂,仿佛一场跨时空的相遇才是主要。
“我手写我心”,作者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富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写下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我也常常会有一些感触,不足写成文章,但会在日记中记下三两句,正如语文老师说过“心有所想,笔有所录,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这样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更是自身文化底蕴的积累和体现。
以上是我读完《文化苦旅》之后的感悟,三天前写就,今天有幸在此与大家分享。愿我未来也可如先生一般,来几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游览神州大地的山川江海,领悟文人雅士的浪漫情怀,充盈平凡的生活,丰富自己的人生。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