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情脆弱与性格缺陷(2)少年常见的几种人格缺陷

标签:
教育育儿情感健康 |
分类: 孩子的心理健康 |
人格障碍分型:
3、冲动型人格障碍:又称为攻击性人格障碍,这种人常因微小的刺激而突然爆发强烈的愤怒和冲动,不稳定和反复无常的心境,自己完全不能克制。
4、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寻求注意型或癔症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人格不成熟和情绪不稳定,过分的做作和夸张的行为引人注意,自我放任,不为他人考虑,表现高度自我中心,沉溺于自我,只考虑自己,少考虑别人或不顾及别人,需要自己成为注意的中心,如不能成为别人注意的中心即感到很不痛快。表演型人格亦可为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的病前特征。
http://s1/mw690/001c6gD3zy77opND0k010&690
.5、强迫型人格障碍:过分要求与完美无缺为特征,这类人的特征为惰性,犹豫不决,以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希望所做的事完美无瑕,事后反复检验,苛求细节,为此他们表现焦虑,紧张和苦恼。
6、.焦虑性人格障碍:持久和广泛的内心紧张及忧虑为特征,如过分的敏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一贯感到提心吊胆,常因夸大生活中潜在的危险而回避许多正常活动。
7、依赖型人格障碍: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将本人的需要依附于别人的一种人格障碍。这类人的特征是缺乏自信,不独立,如儿童或少年,衣食住行和空闲时间安排都要由父母做主,每当独处时便感到极大的不适,感到失助或焦虑不安。在儿童早期,其独立做某种事情,时常受双亲的过多限制,以致儿童某种自主性的行为模式从未建立,由于没有能力独立地发挥本人作用,而被动地依靠别人在本人生活的重要问题上做出决定。
=============================
.5、强迫型人格障碍:过分要求与完美无缺为特征,这类人的特征为惰性,犹豫不决,以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希望所做的事完美无瑕,事后反复检验,苛求细节,为此他们表现焦虑,紧张和苦恼。
6、.焦虑性人格障碍:
7、依赖型人格障碍: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将本人的需要依附于别人的一种人格障碍。这类人的特征是缺乏自信,不独立,如儿童或少年,衣食住行和空闲时间安排都要由父母做主,每当独处时便感到极大的不适,感到失助或焦虑不安。在儿童早期,其独立做某种事情,时常受双亲的过多限制,以致儿童某种自主性的行为模式从未建立,由于没有能力独立地发挥本人作用,而被动地依靠别人在本人生活的重要问题上做出决定。
=============================
http://s5/mw690/001c6gD3zy77opNzHSY54&690
1、思维联想障碍
表现为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患者整段的谈话或写作内容缺乏逻辑性,叙述不切题,不能围绕中心思想明确表达意义,与其交谈有十分困难的感觉,使人感到迷惑不解(思维松驰)。语句之间缺乏联系,言语凌乱(思维破裂)。逻辑推理过程离奇古怪,荒谬离奇(逻辑倒错)。将一些普通的词句、动作、符号赋予特殊的意义(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慢性患者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语量少,言语简单,言语内容贫乏,缺乏主动言语(思维贫乏)。
http://s10/mw690/001c6gD3zy6O9xHmVWp29&690
2、思维内容障碍
主要表现为妄想。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甚至荒谬离奇,但患者确坚信不疑,无法被说服,也不能亲身的经历加以纠正。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被害妄想)是最多见的妄想,患者感到自己受到威胁,无根据地认为有人想陷害、破坏、谋害自己。
(关系妄想)患者感到周围发生的事都与自己有关,是针对自己的,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说他、议论他。
(被控制感)患者感到自己的思维、情感、行为及躯体运动受外人或外界某种力量控制,不受自己的控制。
(内心被洞悉感)认为自己的想法和所做的事别人就都已知道。
(非系统妄想)认为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生父母。
(夸大妄想)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能力、地位、财富。
3、情感障碍
患者对周围事物情感反应缺失,早期为细致的情感缺失,如对亲人的关心体贴(情感平淡),对一般人都感到烦恼痛苦的事,患者无相应的情感反应(情感淡漠)。还可表现情感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无原因自笑,很难与患者进行情感沟通。上述症状为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
4、意志行为障碍
表现孤僻离群、被动退缩、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整日无所事事,生活懒散,无高级意向要求(意志减退),工作、学习、交往没有兴趣,能力明显下降,社会功能受损。还可出现愚蠢、幼稚、怪异行为。较轻时患者表现少语、少动,行为迟缓,严重时不吃、不喝、不语、不动,伴肌张力增高(紧张性木僵)。在木僵状态时,可以突然出现兴奋、冲动、行为杂乱(紧张性兴奋)。
5、自知力
自知力指对自己疾病和表现的认识能力。患者对幻觉、怪异的想法和行为意识不到是病,患者不能认识到自己精神活动有问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变化,否认有病,无自知力。
2、思维内容障碍
主要表现为妄想。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甚至荒谬离奇,但患者确坚信不疑,无法被说服,也不能亲身的经历加以纠正。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被害妄想)是最多见的妄想,患者感到自己受到威胁,无根据地认为有人想陷害、破坏、谋害自己。
(关系妄想)患者感到周围发生的事都与自己有关,是针对自己的,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说他、议论他。
(被控制感)患者感到自己的思维、情感、行为及躯体运动受外人或外界某种力量控制,不受自己的控制。
(内心被洞悉感)认为自己的想法和所做的事别人就都已知道。
(非系统妄想)认为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生父母。
(夸大妄想)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能力、地位、财富。
3、情感障碍
患者对周围事物情感反应缺失,早期为细致的情感缺失,如对亲人的关心体贴(情感平淡),对一般人都感到烦恼痛苦的事,患者无相应的情感反应(情感淡漠)。还可表现情感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无原因自笑,很难与患者进行情感沟通。上述症状为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
4、意志行为障碍
表现孤僻离群、被动退缩、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整日无所事事,生活懒散,无高级意向要求(意志减退),工作、学习、交往没有兴趣,能力明显下降,社会功能受损。还可出现愚蠢、幼稚、怪异行为。较轻时患者表现少语、少动,行为迟缓,严重时不吃、不喝、不语、不动,伴肌张力增高(紧张性木僵)。在木僵状态时,可以突然出现兴奋、冲动、行为杂乱(紧张性兴奋)。
5、自知力
自知力指对自己疾病和表现的认识能力。患者对幻觉、怪异的想法和行为意识不到是病,患者不能认识到自己精神活动有问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变化,否认有病,无自知力。
一个孩子的心灵成长中,父母或他人拱手相送的那些快乐与幸福“感”都是短暂的,一旦失衡就会成为精神负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想超过别人,就必须比别人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