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之二----数学单元导学课
(2013-03-13 17:31:23)| 分类: 教育教学 |
【听课笔记之二】
数学单元导学课
2013-3-12
昨天,孔蕊老师邀我听她一节课,孔老师准备尝试性地上一节单元导入课。笔者一则为她邀请听课的主动态度而欣喜,一则为她这种探索的精神而鼓舞,于是欣然应诺且有所期待。
数学教学中这样的课该怎么上呢?
今天听课,教师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导入后提出思考问题:“学习这部分内容需要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后教师带领学生温习“什么是比”“比的性质”和“如何计算比值”。
第二个环节,引入比例的概念。先要求学生写出两个比值相同的比,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总结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第三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在学法指导中特别提出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出思考问题两点,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个环节,学生自己看教材,鼓励学生提出思考性的问题。
从教学过程整体来看,该课基本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实施过程还是有效的。但有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有以下几点建议:
Ø该课的定位可以调整一个字,“单元导入课”改为“单元导学课”,“入”改为“学”,虽一字之差理念却有很大的提升。
Ø要给学生较为充分的自读教材的时间,讲得还是多了些。
Ø重点应该放在导学上。也就是指导学生如何把这一部分学好。
Ø要建立本单元测评评价的指标
主要内容
|
掌握的要点
|
测评
|
得星
|
比例的性质和意义
|
|
题卡1 |
|
正比例和反比例
|
|
题卡2 |
|
比例的应用
|
|
题卡3 |
|
数学课上单元导学课是一次创新,一次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一次创新。这还仅仅是个起步,更重要的是要启动我校数学课程的整体改革。当前,我们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教师要建立数学教学的整体观和系统观。
数学课程实施的核心在于数学思维训练,思维训练重点数学思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而我们数学教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恰恰是割裂了数学思维训练的整体性,让学生天天如同蚂蚁啃骨头般每天啃一点。我们就要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构建小学数学整体教学实践体系。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突出学习过程的整体性,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能够运用“整合”的思想去思考和教学。这样就有了面上的的拓展和点上的深入。数学整体教学的优势还在于:一是单元富于单元学习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技能;二是避免教学情境、内容、形式的频繁变换,节省教学组织时间;三是充分激发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
实施数学的单元整体,我们可以重组教科书的内容,构建数学训练的梯形体系。还可以有效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学数学还要用数学。我们还可以数学学科的课型做了详细的划分:有单元导学课、思维训练课、计算课、数学应用活动课等。
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和单元导读课的设计有以下几点建议:
Ø教师要对整册教材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根据课程实施的整册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
Ø教师要对本单元的教学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单元教学设计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单元内容、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单元教学策略、单元教学课时安排等。
Ø在进行了整体规划之后,每一单元设计了一节单元导读课,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掌握学习方法,确定学习的重点,还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
数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有很多方面需要继续研究不断探索,但关键还在第一步,只要方向不错,走的慢不要紧,走起来就会有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