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论语(14)君子食无求饱
(2011-02-15 21:06: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论语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读】
 
从思想上,君子要“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虽看似安于贫穷的行为,但其原因并非安贫,而是乐道。论语中另有三章与这“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意境相似。述而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雍也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里仁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君子人格不慕虚荣、不图富贵而以好学之风求得内心的充实与丰盈。注重追求物质上的安饱,便容易因陷于物欲而失其应有的向学之志;生活上的俭是修身正心的必要途径,俭以养志,志向高远,致力于知识的研磨切磋、品格人格的修养,自然就无暇顾及追求物质上的安饱。
 
好学君子的行为方式是:做事敏捷果断。人们通常把优柔寡断视为败事之途,把勇于决断称为成功之道。君子自然也需要敏捷果断。敏于事的对象,主要是指求学,求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修文--进行知识技艺等外在的修为,那些质的修养--内在品性道德的修养--亦属其范围;敏则有功”--勤勉做事就一定会有成果。
好学君子的言语方式,说话要谨慎。之所以说话要慎重,其一,一个有修养的人是信守承诺的人,对不应办或办不到的事,不能轻易许诺;一旦承诺,则需认真兑现,所以说话要尽可能地谨慎。其二,一个有修养的人,也是实事求是的人,对不知道的事情要承认不知道,对不懂的事情应有所保留,所以说话必须要谨慎。其三,君子立身处事,要合乎道理和正义,不能信口开河。也正因为如此,谨言一向是孔子欣赏的德行及教育门徒的重点内容。
君子治学做事不仅要敏捷慎言,还要向有道德的人看齐,需要“就有道而正焉。”君子谦谦,不能自以为是,刚愎自用,需要请教有道德有专学的人;追随贤德的过程,就是用知识和道德来匡正自己的过程,就是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就是升华和完美的过程。这种与贤德之人为伍、与有道君子比肩的交往之道、治学之道,或许就是今天所讲的同侪效应的渊源。总是与矮子切磋,永远也不会高大起来。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