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庄

分类: 诗词曲.楹联 |
饶庄的发展变化不过
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缩
影而已。
我本姓武
名门族望
太原开事业
颍水振家祥[1]
远处说
是大明朝武英的后裔[2]
近处论
下竹园还有俺旧宅一方[3]
父亲说
仅仅是为了方便种地
祖父的祖父
才从下竹园搬到了还十分荒凉的饶庄[4]
一年年
一辈辈
翻过陈旧的历史
舒展时代的光芒
当有人问起老家
当有人询及故乡
我都毫不犹豫地回答——
是饶庄黄土地盛产的乳汁
把我一口口喂养……
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上世纪丙申年的正月初四
朝霞刚刚托起初升的太阳
伴随着一声啼哭
我便来到这喧嚣的世上
然而
苍天不悯苦命人啊
“十天疯”险些让我见了阎王
嘴角边密密麻麻的针眼
肠胃里五味杂陈的药汤
就连母亲也说不清——
治好儿子的病
究竟用的是什么灵丹妙方
只有那声嘶力竭的哭嚎
彰显着自己对活的渴望
是妈妈不舍的伟大母爱
左邻右舍的真情眷顾
才让我燃起了活的光芒……
饶庄
那是我成长的地方
庄东头那口砖砌的老井
为全村人输送着不竭的芬芳
八亩地、圆套子、狗园……
是这些奇葩的地块
为我们提供着丰富的营养
就在我五岁那年
岁月仿佛成了地狱
魔鬼俨然身在天堂
阎王说——
这孩子命大福大
一巴掌打在我的天灵盖
又让我羸弱还阳……
母亲勤劳的双手
父亲宽厚的肩膀
了无生机的老宅院
补了又补的泥巴墙
粮囤空空
锅灶冰凉
豆大的煤油灯下
眷顾着一位深夜苦读的儿郎……

饶庄
那是我成熟的地方
磨棍
磨破了我的肚皮
摔麦
扎烂了我的胸膛
確碓
磨烂了我的双手
烧锅
拉坏了几多风箱
拔草
跑到十里开外
拾粪
借着朦胧月光
芦苇荡里
甩钩垂钓
村头野外
撒欢疯狂
斗嘴斗鸡
摔跤逞强……
一年四季
风霜雷电
求学之路
崎岖坦荡——
从小学到中学
从蒙昧到自强
是村头那黑茨河的泥水
把我的奖状贴满山墙
长啸一声
仰望蓝天
奋力耕耘
落笔成行
是饶庄的那片黑土地啊
把我这个农家娃滋养
于是
我才有了——
战胜邪恶的惊人勇气
奔腾不息的磅礴力量
打报告
顺民意
兴集市
方便了四邻八乡
聚义士
挎弯弓
射乡狼
净化了乡村气象……
贵人相助
走上了讲台
牛刀小试
告别了讲堂
于是
我脱下了长袍
进入了污浊的官场
孤傲的天性
不屈的脊梁——
看惯了
鱼鳖虾蟹的金丝眼镜
习惯了
跳梁小丑的轮番登场
于是
我无奈地静下心来
读一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
吼一吼杨洪基的"滚滚长江"……
饶庄
那是我永难忘怀的地方
那里的每一寸土地
都在散发着沁人的芳香
那里的一草一木
都饱含着依依深情
勃勃生机
昂扬向上
庄东头没有了深水井
南地里没有了打麦场
木大车成了永恒的回忆
牛拉拖(tuò)车也成了世纪影像
石磙、石磨、石落(lào)子
拔草、拾粪、逮豆虫
也早已成了儿时的惆怅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县第一批“万元户”
就有我们庄大名鼎鼎的“木匠”
翻过一页页泛黄的历史页码
心底翻腾着一桩桩陈年旧账
可敬的饶庄人啊
折射着中国人所有的优秀品质——
他们既有南方人的精明
又有着北方人的粗犷——
辛勤稼穑
庄禾兴旺
经济作物
贸易度荒
打窑烧砖
脱坯打墙
拉盆卖罐
打篓编筐
不事末作
和谐共襄……
那里的父老乡亲
那里的婶子大娘
他们都是那么的和蔼可亲
他们都是那样的淳朴善良……
一张张面容
倍感亲切
一句句问候
暖人心房……
放眼望啊
我可爱的饶庄
再也没有了茅屋庵棚
再也没有了儿时的破败模样——
一辆辆轿车
一幢幢楼房
拱桥架起了幸福路
水泥路修到了大门旁
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就连厕所也不见了蛆虫蟑螂
收打庄稼机器轰鸣
秸秆回收土肥牛壮
男人们外出打工
鼓起了腰包
增长了见识
学到了本领
穿上了“洋装”
从北部边陲
到祖国南疆
从苏豫皖
到北上广
从舟山岛
到张家港
到处都有饶庄人勤劳的身影
到处都有饶庄人的汗水流淌
女人们甘居幕后
留守奉献
艰辛备尝
是她们
勇敢地扛起了家的责任
是她们
把“大后方”打理得富丽堂皇……
孩子们求学
不再满足于家乡学校
一个个阔步踏入了城市学堂
大学生比比皆是
哪一年都有人题名金榜……
每当逢年过节
每当午收农忙
一辆辆宝马奔驰呼啸而回
一个个西装革履喜气洋洋
彰显的尽是饶庄人的气派
释放的尽是新时代庄稼汉的豪放
就连附近饭店的老板哟
谁不盼望饶庄的有钱人前来光顾
甩一沓“大红皮”
喊一声老板娘
请把你的拿手好菜
统统端上
扬眉吐气的饶庄人哟
就是这样财大气粗
山河气壮……
啊
饶庄
我时常回老家看看
背包里带一包香烟
裤兜里装一把小糖
问一声大嫂您好
祝一声大娘安康
回老宅驻足凝神
思绪万千
几多悲凉
畅想着流传了多少辈的那窝“金鸡”
凝视着镜框里父母亲慈祥的遗像
南三尖子的合葬荒塚
即将兴建的四环路桥梁[5]
八亩地里的大豆
圆套子里的高粱……
枝繁叶茂靠的是根基
千里飘零念的是家乡
只要我一息尚存
就不会忘记——
生我养我的饶庄……
听吧
乡村振兴的号角早已吹响
再过十年八载
饶庄早已变成了市区
现代文明的春风
必将吹拂大地
踌躇满志的饶庄人
也必定会——
一路高歌
把新世纪开创……
自注:
[1]太原开事业,颍水振家祥:借用自阜阳武氏家族的传统春联“太原开事业,颍水振家声”。
[2]武英:是阜阳、利辛一带武氏家族公认的祖先。据《颍州府志》记载:“武英,颍水儒士。景泰四年,颍洊饥,英倡捐麦八百石以赈,于是官绅相继出粟,乡里赖以全活。有司上其事,旌为义民。”清.李复庆纂辑《阜阳县志》记载:“武英,儒士。家素封,喜读书,好施予,宗党待举火者甚众。景泰四年,颍洊饥,英倡捐麦八百石以赈,于是官民相继出粟,乡里赖以全活。有司上其事,台使者闻于朝,予之爵,不受诏,特旌为义民。”
[3]下竹园:阜阳市颍泉区周棚办事处殷溜居委会村庄名,武姓为大姓,即本人老家所在,老宅尚存。
[4]饶庄:阜阳市颍泉区周棚办事处殷溜居委会村庄名。据《阜阳县地名录》记载:清代饶姓居此,故名。距离下竹园不到两公里。
[5]四环路桥:已经开工建设中的四环路颍河大桥正对着饶庄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