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和亲子博客首页同时推荐“文章”)
2008-05-04
此篇记录了我和女儿疾病做斗争的历程。
我是怎么从看西医,到看中医,
我是怎么从吃的西药,到喝汤药,后来又换成中成药,最后索性连药都不吃了推拿治病;
我是怎么一步步走上江湖大夫的岗位;
我是怎么从小心谨慎,万事听医生的,到胆大妄为无证行医.
一个妈咪的痛心史~~
在此说明:
其中有不少道听途说、偏听偏信的成分,千万别来跟我较真哈~
我做得对也好,错也好,但这6年来我就是这么带孩子的!
这次写出来,希望大家能有个借鉴。
选取你认为对的、可以接受的部分,错的、不能接受的部分就丢在一边吧。
如果能让孩子们少生病,少吃药,我想这比什么都强吧。
西 医
刚当妈妈的时候,女儿一有点风吹草动,我就慌慌张张地赶紧带她去医院看西医,把医生奉为救世主一般。可每次看病,等了大半天,医生几分钟就给打发了。
出于对医生的信任,抱着医生的只言片语我还是虔诚地当圣旨般执行。
要说女儿还是挺争气的,1岁前基本没生什么病,连感冒都比较少(也许是10个月母乳的功效吧)。1岁后,渐渐开始生病了,尤其是2岁半左右,大约持续了半年时间,每个月都要高烧1次-2次。女儿的身体脆弱到,早上只要打个喷嚏或者有少许鼻塞,绝对就跑不了高烧。
那段时间,全家人都如惊弓之鸟一般,苦不堪言!
久病成医,虽然我还没修炼到那个层次,但是对西医动不动就给开消炎药,动不动就让输液,我是颇有微词的。一向信奉“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所以女儿生病还是以吃药为主。但是当医生都认为得输液的时候,我还要坚持吃药,真的得承担很大的精神压力。尤其是医生要求,你不同意得在病历上签字的时候,说那字是咬着牙签下的也不为过。郁闷的是,医生们老是要考验我的承受力,不知道签了多少回了。
我为什么这次坚持“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呢?
因为,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其实不管吃药、打针还是输液,药物起作用的时间都差不多。输液治疗,药效高峰一天就一次。而口服药物,药效在一天内比较平均,反而更有力于治病。肌肉注射会引起臀肌挛缩,输液也会有输液反应、引起血管纤维化。(还有很多其它的害处,没记住)
中 医
老是吃西药也不是办法,我渐渐把眼光投向了中医。想想中医博大精深的理论,我都会无比激动。是呀,是呀,只要清了火、去了湿毒,这病不就好了吗?而且去根呢。(一看就是外行的想法哈)乖女儿还真配合,吃中药不用下糖照样咕咚咕咚喝下去。
(据我所知,糖也是一味药,不能为了改善苦味就随便下在药汤里。如果改变了药效,不是白灌了。)
很遗憾,一次次看中医的经历,始终也没让我有找到组织的感觉。看过N个中医,吃过N碗中药,倒是一次失望接着一次失望,一次怀疑接着一次怀疑。
比如:在女儿脆弱期,一有感冒症状的时候,马上就会发烧。我每次都赶在她发烧前就去看中医,拿了药方,还祥林嫂似的一遍遍问:“吃了就不会烧了吧?吃了就不会烧了吧?”医生神清颇为不悦,仿佛我不信任他的医术似的,不高兴加不耐烦地说:“不会烧了。”听了他的话,我真是犹如抓到了救命稻草。满心欢喜地去抓药、熬药、灌药,一心期待女儿不会再变小火炉了。遗憾的是,总是没有逃过一劫。看着发着高烧的女儿,那种难受的心情,我想每个为人父母的都有深深体会吧。
还有一次,女儿高烧完次日,我想:虽然不烧了,也没什么其它症状,还是吃点汤药调理下一更放心。谁知,这一调又调出毛病了。吃完药就开始咳嗽,而且是越来越厉害,一连吃了3个星期的汤药,才慢慢好转。
(照这样不吃药也好了,医生真会赚钱呢。小孩一次只开3付药,算算看我去了多少次?!)
最最难忘的是几次女儿高烧。满心指望着中药能有效退烧(西药退烧,过了时间就烧回来)。谁知道,那中医居然给孩子下了狠药“石膏”,天琪喝完马上肚子不舒服,没几分钟就喷射般地全吐出来。那情景现在想起来还怕呢。后来上网查,看书查,才知道石膏是很很很很(此处省略N个很)寒凉的药,一般不用于小孩。至于怎么个“很”法,看女儿从吃下去到吐出来的时间就知道了。才几分钟,孩子的胃都承受不起。
打那以后,我对石膏痛恨有加,就差看见石膏雕塑也拿去扔了。
中 成 药
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她的想法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外面买的中成药一般都是验方,经过几百年的检验,才能流传至今。我想想,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于是,放弃看中医,转而自己买中成药来“对付”。江湖大夫就是从那时候无证上岗滴!
很不幸,我这江湖大夫虽然知识有限、技术不精,但居然让我为女儿“巧手”治愈了几次病。
一次是咳嗽,虽然不厉害但时间也不短了,而且还吃着汤药呢,不见效。我一气之下把女儿的汤药停了,自己去同仁堂瞎琢磨,一边还不忘和卖药的mm聊聊。最后,选了“二陈丸”。
啦啦啦~~奇迹发生了,女儿吃药几天后,讨厌的咳嗽痊愈了。(我信心大涨ing)说明下,二陈丸,应该更适合因积食内热而引起的咳嗽。也不是对所有的咳嗽都有效。
再遇到女儿发高烧,我既不先吃西药的退烧药,也不先吃汤药,。而是买了同仁堂的“小儿清热宁”来对付。为什么选这药呢?因为它不是用“石膏”退烧,而是用比较柔和的“柴胡”来起效。做好了防范措施,万一不退,再上西药退烧。当时女儿还小,剂量是半包。我给她晚上服用了一次后,很快就出汗,烧也退了。最令人高兴的是,没有反复烧起来。
天呀,居然半包药就这么大作用,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后来,“小儿清热宁”成了女儿高烧的法宝。不说100%有效,也有90%。(考虑到孩子的体制不同,不一定适用其它孩子。请酌情使用。)
......
中医这东西,随着你慢慢地了解,不是觉得顿然开化了,反而觉得越来越迷糊了。太高深了!一个咳嗽就有N种原因形成,搞得我头晕眼花、两腿发软。某日看到一句话,根据《黄帝内经》,“五脏六腑,皆生咳”。一看,我就全傻了。完了,我这辈子也搞不明白了。
看来,我得想别的出路了。再说,是药三分毒,还是少吃为妙,更不要乱吃。
补充说明:
女儿虽然生活在南方,但是我没有按照南方人的习惯,从来不给她喝“凉水”(下火的汤药)。
个人认为,孩子乃至阳之躯,总是用凉水去败火,不利于孩子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