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卡通电影借寒假档势头生猛,我在微博聊了些看法。一、不能老让一个动画品牌独领风骚,这并不是好现象;二、喜羊羊概念、故事已经有点旧,让孩子都觉得审美疲劳了;三、动画电影在票房上的高开,说明寒假档孩子们的观影欲望非常强烈;四、感谢各大卡通频道对小观众的培育,这些票房里有你们的付出。
前几天去看了《我是狼》,印象深刻。《我是狼》里面的狼“白”不是灰太狼,它要比《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使劲埋汰的那个平底锅下余生的动物成人化一些,灰太狼整个卡通的基调是符合小朋友审美的,我是指学龄前小朋友,它是牙牙学语时能遇上的最好的反派,不恐怖,反可爱。我10岁儿子,有常年动画阅片史,不久前问他想不想去看新的一部喜羊羊电影,当年定会雀跃的他断然回道:“不去,太幼稚了!”
《我是狼》却让儿子流泪了,我心里也有些湿润,这种感动的来源是——《我是狼》主锁定群体虽然也是小朋友,但它最主要的命题却能做到大小通吃。这部卡通电影其实主要讲的就是简单两个字:信任,情节极简,寥寥几十字就能概括,意味最深那一刻是小狼向自己兄弟倾述如何帮了它,但它又如何不信任自己,这种哭诉以小狼化成雕塑终止。我相信:很多小朋友看完这一幕,一定会留下震撼印象。小狼向小兔的争取信任,以及最后的悲剧结束,几乎打破了绝大多数小朋友的常规认知。
从情节看,小狼应该是兔妈妈收养并抚育长大的,但长耳村的人大多不信任小狼,包括耳朵本身,这种不信任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慢慢变成猜忌,变成愤怒。在整个故事里,小狼本该是强势一方,然而却非常弱势,甚至是在冤枉中石化为雕塑的。它能告诉观众的是:一、信任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而不信任是悲剧的根源。二、强大的东西有时反而易被弱小方误解甚至冤枉。
这有点像给孩子们在人生观形成期的一种醍醐灌顶,意义通过有意思的描写自然灌输给了他们。我儿子看后问我:“耳朵早该信任白了,它们是一个团队啊。”儿子讲到的这个团队,其实也是孩子们逐渐长大后会面对的一种以信任为纽带的基本组织。团队之间,耳朵和白之间在执行任务时最重要的是帮助、扶持,而非猜忌,这样的反面教育似乎比老师们在课堂上的教化更生动,也更有效。
导演于胜军以前弄过《洛克王国》,但显然《我是狼》里他想跟孩子们探讨的东西更直接。《我是狼》不花哨,有点像灰太狼升级版,用狼这样小朋友懵懂世界里最熟识的动物之一来达到某种传递:不能凭出身、外表就不信任朋友,人最重要的是互信。狼,在中国儿童故事里,要么背负着“不诚信”标签(狼来了的故事);要么背负着“忘恩负义,恩将仇报”标签(白眼狼的传说);要么背负着“无条件听老婆话,老婆让干啥干啥”标签(《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次,狼被打上了“勇敢、义气”的印记,告诉了孩子们看待世界的另一种视角。
谭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