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致,叫闷骚
(2009-09-24 16:52:50)
标签:
韩熙载夜宴图表演谭飞评价文化 |
http://www.ici.pku.edu.cn/artsalon/UploadFiles_2381/200908/20090828110402489.jpg
昨晚在梅兰芳大剧院看了古典梨园歌舞剧《韩熙载夜宴图》,表演团队是台湾汉唐乐府,看后感觉很愉悦。那幅千年名画,似乎用这样兼有器乐表演、舞蹈、歌咏、朗诵的形式诠释,才能完整体现其神韵。
六幕下来,最大的感受是精致。南唐时代巨宦韩熙载优渥、舒适生活跃然台中,无论是歌姬、舞伎的着装、步幅,抑或乐器、鼓声传递的讯息,都能让人体味到某种优雅、精细、别致。数千年青灯长卷里,中国不是没有贵族,韩熙载及他朋友的一次豪门夜宴,体现出的对生活样态的讲究,和对艺术的赏玩情致,都足以让现世的英国贵族或中国伪贵族追慕良久。
韩熙载这个人物,我查了查史料,与其为难的“苦主”正是历史上著名的“词帝”南唐后主李煜,《韩熙载夜宴图》是李后主派画官顾闳中搜集“罪证”画出来的。政治观点不论,但我总觉得这是最高层次的“文人相轻”,相轻都能如此雅致,雅致到留下千古名画。
有一种雅致,叫赏玩。有一种精致,叫闷骚。当年官宦士人赏玩歌舞时,也曾为一二美色心动,但全不似眼下这般猴急。礼貌表达爱慕,如遇婉拒,也自风度翩翩。闷骚是礼貌是修养,也是对人生的旷达态度,得失关一过,生活便艺术了。《韩熙载夜宴图》的美体现在节奏,在一种舒缓、坦然、从容的态度下,展现对生活、对女人的看法,每一样艺术形式,其实都是内心想法的某种流露,昨晚,在舞台上面,观众何曾听到一丝慌张、浮躁?
第一幕《沉吟》,舞伎王屋山安慰韩熙载,熙载示意点灯。第二幕《清吹》,包括太常博士、僧、门生在内的客人上场,女伎迎宾客或调戏或殴击无不尽欢。第三幕《听乐》,李姬的弹唱引状元倾倒,面对爱慕,李姬含羞推却。第四幕《歇息》,三弦独奏,茶道展演,王屋山应拍舞六幺。第五幕《观舞》,韩熙载浪鼓狂击,众皆错愕。第六幕《散宴》,熙载陷入沉思,众人散去。每一幕均是夜宴的动态过程展示,六幕一过,情绪由热到冷,喧闹已过,繁华落尽,终定格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里韩熙载那一怅然挥手。
这六幕里,予我印象较深的是十八罗汉舞以及茶道展演,南唐僧人的舞蹈中亦有扭腰肢动作,且举动轻盈,经中戏一朋友提点,才想起敦煌壁画里十八罗汉亦有腰肢轻摆动作,是否摇摆舞始祖,待考?茶道展演时的优雅更是一绝,茶伎倒水、捣茶诸动作都很小,但看着舒服,尚未喝,已觉清香盈口。
《韩熙载夜宴图》的舞美、服装设计是叶锦添,看完这一出,我终于想明白叶先生在新《红楼梦》里为何选择如此这般设计。他并不想突出年代性,而是追求自己心目中的汉文化之美,无论何代何域,都可移植,以成一体。《韩熙载夜宴图》里的服装设计精致、优雅,当然也有几分萧索气,脱离了所谓姹紫嫣红春满园的传统意境,体现出古典美在主题跟意境上的疏离感,扩大了审美空间与阐释可能。
据说这出《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总监陈美娥女史最早因不知“南音”而爱上“南音”,孜孜以求,终成一生事业。从昨晚的这场演出看,重建南管古乐于中国音乐史学术地位,陈美娥女史一步一个脚印,踏得很坚实。再啰嗦一句,台湾艺术工作者的稳、正、静风,值得大陆同业学习,每个上台表演的演员均台风稳健,专业功力深湛。此外一感想是,字幕出现的繁体字跟全剧配搭浑然一体,显示繁体字的美有传承,不该中断。
谭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