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山寨”蒋方舟遇上“伪山寨”《高兴》

标签:
高兴零点锋云杂谈 |
分类: 影视评论 |
如果说贾平凹《秦腔》该得茅盾文学奖,那么《高兴》绝对有资格拿“不矛盾”文学奖——它太不矛盾了,我的意思是贾平凹在里面不隔,流畅、平顺,没有人格分裂症状,他写农民没有体现出所谓的莫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是很多农民出身的作家在“农转非”后特别容易出现的。贾在写刘高兴的时候的确很真诚,是当成一农民兄弟来写的,这也是为什么贾平凹的文字能有那么多读者的原因之一,他能掏心窝子圈腿坐炕上,而不是在一旁客观冷酷得像只乌鸦或秃鹰。
阿甘改编后的电影《高兴》承继了原著的某种“集体狂欢精神”,想RAP就RAP,一会儿又来民歌,炫得可以,西安净空还时不时被一架没批准的农民简易飞机闯入。硬要说是山寨电影很有点勉强,因为某几段歌舞其实挺有意思,摄影也不错。开飞机是原著没有的,大概是阿甘把自己在“大电影”系列未完成的夙愿一股脑儿嫁接在《高兴》上了,因此某些段落缺少铺垫,显得牵强。原著中孟夷纯是一纯小姐,电影为了通过被迫改为按摩小姐,在冲突的张力上当然就减色了,这似乎是无可奈何的事。厚积薄发的郭涛,越来越有汤姆-汉克斯的份儿,瓷实,演什么是什么,田原、冯胖子(那个字打不出来)演得都不错,但田原有点可惜,一文艺份儿美女接连两次演“小姐”,越露越多,就怕被人定型了。
后来我才知道有一自命名“山寨少女”的蒋方舟姑娘,在《零点锋云》中批评阿甘在《高兴》中“太用力”了,称“我反而觉得绷住脸不要笑……这个片子要高兴,然后它太想让我高兴了,我看了反而觉得不高兴”,这种批评其实证明了蒋姑娘实至名归属于正牌“山寨少女”,见到“伪山寨电影”忍不住要以正视听。《高兴》拿“山寨电影”作宣传招牌的确有点暴殓天物,它作为阿甘导演自称“最喜欢的电影”,虽然表现了些山寨的东西,但那是徒有其表,它内核还是很人文的。但蒋姑娘“看了之后反而不高兴”的反应也有点过于无病呻吟了,作为90后的有争议保送小姑娘偷着乐就行了,什么事情都要与众不同,别人笑她哭,别人烫头她扎小辫,有时候实在看不出道理。
蒋方舟遇上阿甘,相当于韦小宝遇上吴应熊,面对建宁公主,一真嗨一假嗨,哦,这个比喻可能错了,但把电影《高兴》弄成介乎60后与90后之间高兴与不高兴的争执焦点有点无趣。这90分钟的东西承担不了一个片种的所有责任与责难,当然,它也没有必要承担。我认为硬要把这么一部“内核很人文,影射也不少”的电影弄成新“山寨电影”代表有点危险,它不一定能按片方的路向走向票房高潮。蒋方舟的有些话可能也到位了,《高兴》没有真正做到像她那样山寨,就别轻易号称“山寨”。
我看过四川话版电视剧《山城棒棒军》,其实《高兴》就是加强版电影版《西安棒棒军》,它比前者更关注农民工的性问题,这当然是种进步,如果把这样的进步仅仅浓缩成“山寨电影”四个字,那就太对不住贾平凹的文本了,山寨不悲哀,伪山寨,会很无奈。
谭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