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伞下的白岩松   关于道德标准的一次伪讨论

(2008-09-02 15:28:42)
标签:

白岩松

打伞

娱乐

杂谈

分类: 漏网之鱼

 

伞下的白岩松 <wbr> <wbr> <wbr>关于道德标准的一次伪讨论
白岩松是这个时代的机灵鬼,当然,当鬼之前首先是“弄潮儿”。他的话语方式已经成为伟大央视的模子,他以指点一切的形态出现在政治、社会、外交、文娱甚至体育节目中,他一般的路子不是接上别人的话,而是打断别人,然后得出一个貌似高深实则模凌两可的结论。与大嘴韩乔生迥异,白岩松的话里面几乎没有语病,逻辑严密,环环相扣,但言不及义。他一般爱以一句表面显出哲理的话做开头,最后的结论却是说了等于没说,基本在原地打转。他还爱用横纵向对比,以显示自己在知识层面的纵横捭阖无所不至。

 

白岩松句式:如果……一定……总是……应该,完了。白岩松把这样的句式放之四海。四川有个形容一个人能聊能侃但缺乏行动力的词叫“白嘴”,名嘴白岩松就是这样一张“白嘴”,上下嘴皮翻飞时大事小事皆可纳入他的表述体系。虽然他自诩很人文,但每次都让我这个中文系毕业的人听得快起鸡皮疙瘩。人文是白岩松的一张皮,也是他在央视能形成白氏风格的利器,但因为不分领域、场合滥用人文,许多观众一见他的样子甚至条件反射般反感。

 

但白岩松无疑是有才华的,他的文字,他那些发表在央视之外纸媒上的文章能让人读出不少真性情。也就是说,央视工作的特殊性可能让白岩松在选择如何说上面表现出“圆滑”的一面,他得去适应那些规则,这就总会产生不伦不类感。关于他是否真“人文”的争议最近出现在金鹰节闭幕式红地毯有人帮其打伞上,报道说白岩松安于享受别人撑伞。这样的权贵形象跟白岩松一贯标榜的形象无疑反差巨大,具有极大杀伤力。在电视评论席上,白肯定会抨击这种现象,但发生在他自己身上,他却心安理得,不少人由此得出了白岩松虚伪、假道学的结论。

 

我开始也秉持这种结论,因为对白岩松电视形象长期滴水不漏而心生不满,这场雨总算让你人格的缺陷暴露了吧?但后来认真对照相关报道,发现这样的批评抑或讽刺结论下得还有点早。请注意,白被人撑伞的场合是金鹰节闭幕式,其实也就是闭幕秀,在秀的场合最被看重的是电视转播(或直播)效果,我还不知道有哪位明星或名人能在自己打伞时潇洒自如,风采如昔,因此,为了电视效果大会专门安排一些工作人员为他们打伞,也并非那么上纲上线的一件事。你总不能要求他们每人打着伞故作轻松对镜头摆莆士吧。对这样一场电视秀作出关于道德标准的苛求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为镜头好看打伞毕竟跟某领导下乡随从打伞不一样,前者本来就是秀,而后者断不能“秀”。

 

这可能是关于道德标准的一次伪讨论,但有这样的讨论总比没有进步。白岩松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接受别人的撑伞服务,但他一定要经过人文化的内心挣扎,而不该是想都没想便欣然接受,否则,他就成二皮脸,成心口不一的典范了。

 

谭飞/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