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飞
谭飞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896,332
  • 关注人气:204,6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数版《日出》:残酷的“悲”不仅属于某一个时代

(2008-05-05 01:51:05)
标签:

杂谈

分类: 影视评论

陈数版《日出》:残酷的“悲”不仅属于某一个时代

数版陈白露末了总结道:我看到了有颜色的梦,比所有电影都美,因为它就是生活(大意),我的眼泪有点控制不住。话剧《日出》最后照耀进五彩阳光,它毫无政治色彩,大抵是73年前一个叫万家宝的男青年关于社会、人生、男女的超长独白,慑人心魄,沸腾灵魂也燃烧眼神。

 

我大学时导过《雷雨》,那时很粗浅,就记得展现“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等拉风台词。繁漪很漂亮,在学校演出时男生快疯了,但仅此而已。没有想过碰《日出》,就跟没想过碰“妓女”一样。今晚看《日出》的感受,是一次真正的震撼。曹禺的极端,以及他能从极端中找到的最大限量戏剧冲突,让人感受到残酷的真实。真实中的血泪,血泪中的惨景,比当年那一串串没有呼吸的数字让人动容。所谓“批判社会制度”基本上是机械运用“两分法”,曹禺批判的东西,谁能说现在就没有影子?!

 

有炒公债失败的银行家,一心投机的小职员,被卖到妓院的少女,失业后毒掉自己亲身儿女的书记员。回来的路上,江小鱼的一位女性朋友说,她老家那儿就有因为过于贫穷而把子女用老鼠药毒死的事情。这些残酷东西其实不特别从属于某一个时代,黑暗与光明一定是相对的,等待黎明的意义可能只为了拯救社会的病态。

 

《日出》里的这些敲击心灵的个案,根植于对故事的重新解构。比如,从“陈白露之死”说起,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路径依次展开她相关生活的内心层面。这种既是现实又是心理的交叉叙述,使《日出》的故事主线得以始终沿着契合主人公心灵的轨迹发展。林芳兵以前有部电影《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其实有点象今晚的《日出》,只不过陈数在拷问他人的同时也在拷问自己。

 

当然得说说陈数。从某种角度讲,今晚的《日出》陈白露忽而融入忽而抽离的结构对表演者不太公平,因为它破坏了自身表演的逻辑性,影响了观众对角色的常规判断。我甚至认为,这种新结构增强了震撼程度但牺牲掉了陈数的“戏”;增加了对小人物命运的悲鸣轻忽了女主角的戏剧意义。有位观众跟我交流:陈白露总体较平,死对她来说基本不是太震撼的事,因为她享乐过,虚荣过,比起那些悲苦的魂灵,她太舒坦了。——这其实是对比后容易产生的集体意识,原始文本跟目前的呈现效果最大反差也在于此,陈数版陈白露更符合现实语境下的观众诉求。

 

陈数有点象个“大绿叶”,完成着改编者对社会心态认识的微调。但她用了自己的所有心力来塑造“陈白露”,从造型上,台词的情绪拿捏、语气转换以及面部表情变化上,都看得出她的用心。最后一大段独白,确实掀起了高潮,陈数超越庸常的地方在于她的气质,她总是能让观众产生梦幻感,欲望感,而且精致。陈数版陈白露让《日出》摆脱了时浓时淡萦绕半个多世纪的政治意味,让它尽可能还原成青年曹禺零散但深刻社会寓意的载体。至于它为什么还能冲击现在观众的心扉?还是那句话,有些悲剧不仅仅属于某个时代,人性在残酷和真实中总能觅到共同的“悲”,并因之痛彻心扉。

 

谭飞/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