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漏网之鱼 |
最近比较轰动的一则娱乐新闻是,一蔡姓晚会歌手在发新专辑之前突然开骂,矛头指向香港歌神张学友,他的意思是张不能叫“歌神”,因为他嗓子比内地一些歌手差远了。蔡先生数年前还被网民公推为东方不败候选人,现在突然极静变极动改叫“刺”先生,让人很不适应。这基本相当于一白菜贩子突然大骂精瘦肉不够瘦,——也不是他卖的,买主又很喜欢吃,不知发的哪门子无名火。
现在连春晚都式微了,蔡先生那比歌神还好的嗓子大概也不知道上哪儿展示,于是骂骂人,全当吊吊嗓子。嗓子没生锈的话,总有一天能派上用场。前不久还有一个纯情老歌手,骂倒一大片后,突然在领奖时说:我要把机会留给别人云云。这话大概瞅着“我有一个梦想”式名言而去,其实只配一个天王巨星万众聚焦下表达,他居然能不知廉耻地喷出来,我听着总起鸡皮疙瘩,领奖,其实是给了一次挽救他人气的好机会,他怎么能倒过来说呢?这两件事有点象一单本电视剧上下集,片名叫《闲着难受骂骂人》。上集主角姓郑,下集就是蔡先生。
但上集总算有点技术含量,郑先生有代表作,曾经在流行乐坛风光过,他骂同在流行乐坛的那些新人也不是没资格,因此能给一些亲朋好友鼓掌、帮闲空间。下集蔡先生演得就很失败,他找了一位公认嗓子最好的港台歌手开炮,基本属于瞄错了部位,因此没人敢顶着板砖站出来叫声好。蔡先生激动之下,发言也顺带混乱起来,比如,他说,不能叫张学友“歌神”,那媒体大都把电影奖的最佳男主角比喻成“影帝”,最佳女主角比喻成“影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当然不可能是帝、后,难道媒体这般比喻就不成立吗?蔡先生或者说刺先生的指责,完全是不懂当下传媒语境,迂腐尚谈不上,至少跟时代不合拍吧。刺先生心中,大概够歌神级别的人,港台地区不可能有,这深刻说明长期浸淫于各大最讲“级别”的电视晚会,他的评判标准自然酱缸得很。
刺先生的话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他讲到内地与港台音乐差距上的东西自有道理。但这些道理10年前就有人谈了,老调子缀上一条耸人听闻的引线,又拿来当成吸引眼球的工具,未免太欺负人了。张学友太无辜,不知道干错了什么,招来这样不着调的指责,成为“反角”。虽然事件前后演变得如此单线条如此稚嫩,但我必须承认,蔡先生还是成功了,他在媒体“聊胜于无”的关注下,又当了回主角,成为“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也可以借此该干嘛干嘛了。我昨天在一电影首映礼上居然也看到了他,那么多明星在场,他却成为媒体焦点之一,面对镜头神色貌似严肃,我当时接近崩溃了。
谭飞/文(载4月14日《天府早报》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