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坤杂谈 |
分类: 影视评论 |
陈冠希是花花太岁的话,余文乐就是花花刑警,不,型警。商业化许多年的香港,在玩弄中文上有一整套,每一个字都能借用。《花花型警》片名的意思是:有着花花公子外型的刑事警察。这里面包含“香港造”余文乐也包含“内地造”陈坤。
马楚成的东西越来越象口香糖,适合嚼完后四顾无人贴别人家门上,然后离去、忘记。那天首映看到他背一小挎包,跟香港上班族几无区别,完全不象内地导演,爱把自己打扮得象过气艺术家。马很明白自己的定位:城市商业片,动作花哨,剧情不复杂,有些许卡通色彩,老百姓能轻松看懂。《花花型警》即属此类,没什么太出人意表的悬念,基本不费脑子,有一点点小幽默,如柠檬茶里加了糖。
《花花型警》第一次让我觉得内地警察比香港警察时尚,比起余文乐,陈坤在造型上更潮流,更贵气,更用心,你甚至可以认为他是来自东京的警察,港产片里内地背景爱用的那些形象符号皆付之阙如。马楚成似乎一直致力打通地域区隔,《东京攻略》说的是香港警察在东京,《浪漫樱花》郭富城在日本公园跳舞,《男才女貌》更搞,不仅有香港演员发配云南当警察,还有日本演员在中国片场谈恋爱,整一个东亚帅哥美女大串烧。《男才女貌》之所以不伦不类,缘于香港导演对内地认识跟内地观众自身认知间有巨大落差,如《An American in Paris》,老美看得哈哈笑,巴黎人大都不屑一顾。但陈坤的感觉能让《花花型警》时尚味立住,不做作,因为陈本身就是内地男演员中最懂时尚的之一,加上文艺味十足,符合香港这个国际都市多元、有品质的特征,因此,他开“兰博坚尼”中环兜风,感觉上并不拧巴。
《花花型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段戏,其一是比较幽默的一段,陈坤、余文乐被误导,四处寻找“蝎子王”,结果对方是个喜爱个人崇拜的散打高手。余文乐开初用假枪制服“蝎子王”。“蝎子王”深觉丢脸,遂带上一众徒弟寻上门“报仇”。此过程中,拿DV本准备拍下“大快人心”复仇一幕的徒弟却不小心拍到“蝎子王”狼狈的一面,让观众解颐。而演“蝎子王”的熊欣欣就是“鬼脚七”,他改凶狠为“卡通”,换了风格,状态松弛,让我印象深刻。第二段当然就是片末David抓了陈坤、余文乐,强逼两人生死格斗那段。陈坤惯常带有的阴柔味在为救心爱女人而迸发出的“战斗”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爆发力强,神态反差大。陈坤眼见余文乐离去而张嘴恸哭的五秒钟非常传神,陈坤的表演很有层次,由内而外。
《花花型警》在马楚成流水线般作业下也有不少疏漏。比如David的暴露,节奏把握得并不好,很有意思的悬念过度,没玩儿两分钟就揭盅了,导致观众兴趣点挥发过快,后半程就只有“变态”“狠打”两个概念,比较单薄。但可能马楚成追求的正是这种“口香糖”效果,嚼嚼就行,不能吞进肚。谁想去电影院看一部准备影史留名的电影,那他(她)一定会失望;如果只想轻松、娱乐一番,《花花型警》倒算得上不坏的选择。
谭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