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明星动态 |
分类: 漏网之鱼 |

娱乐好玩的一面是:虽然它没有比分,没有真相,但能产生的变化摇曳多姿。比如,一部大片的演员人选,我曾经见过的宣传是:周迅要演,赵薇也要演,甚至日韩的红星哭着喊着想演,但最后开机了,角色却落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头上。看了新闻的人想骂娘,认为这种“空手套白狼”的炒作套路跟赵本山代表作之一“卖拐”没什么区别。
受众不知内情,当然有骂的权利,但我觉得里面受冤枉的也不在少数。比如有个电影叫《约翰-拉贝》,严谨的德意志艺术家掌舵,按理说规规矩矩,但也出了“换人不淑”的状况,据说女二号旧上海歌女从周迅到张靓颖最后到了一个叫唐一菲的新人头上。德国人不太懂“拉大旗做虎皮”,《约翰-拉贝》的换角内幕可能也没什么花花肠子,但给外界的印象就是“炒作”。接近真相的却是,德国人艺术感觉一流,听歌识人,公平公正,也不知道中国艺人牌大牌小,所以用了新人。他们并不想炒,但见惯此道的中国人想得就没那么简单了。
换一个领域说,老外到中国来大都会为新人带来“福音”,因为他们没有“先入为主”概念。当年的米卢、阿里汉,现在的杜伊,组建国家男足时常常不按常例出牌,从全国各地集中大批不知名年轻球员,有些甚至来自乙级队,仅踢过几场职业赛。中国教练不理解,足协领导莫名其妙,但老外自顾自带着这批“新枪”练得欢。
德国人从周迅、张靓颖、唐一菲三人中选择了头文字T新人,其实就跟国际艾美奖那些老美组织者忽然让林申当评委一个性质,体现了某种西方式思维。很多国人却会把这种现象视为宣传“阴谋”。但老外的换人招数实际上直击要害,中国内地还没有真正票房明星,唐一菲跟周迅、张靓颖有多大区别呢?
唐一菲我在电影《追爱总动员》中见过,长得挺漂亮,能演歌女,大概歌也唱得不错。这回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个“国际”机会,当然是幸事一桩。但风险和机遇并存,拍电影虽然不是踢足球,演员跟角色合不合拍观众也能一眼就看出来,最终当然会影响票房。有一个新鲜失败的例子,刚被解职的英格兰主帅用了一新人守门,结果成了大漏勺,害得英格兰连欧锦赛决赛圈都进不了。德国导演其实也担着一些风险的,如果唐一菲发挥不佳的话。
我的意思是:关于电影主角换人的事,可能有很多远比新闻或“阴暗”或“阳光”的内幕。头文字T新人唐一菲能冲出重围,上了《约翰-拉贝》,倒不大可能是德国人“先拿大牌造势最后弄一物美价廉”的例牌宣传幌子。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千万别因为我们对某些娱乐新闻“倒胃口”,就看扁了远渡重洋而来的金发碧眼艺术家们。
谭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