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悦然的智力

(2007-10-11 12:29:40)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文坛一瞥
马悦然的智力 

最近诺贝尔奖再度成为口水中心,讨论中国籍作家何时拿走这一百多万美金成了热门话题。有好事之徒笑说:“近期郭敬明加入作协就是奔着诺贝尔去的,因为接近1000万人民币的奖金,比出版多少期《最小说》都实际。”笑谈终归是笑谈,但“诺贝尔”成了中国20后到80后作家每年一痒的三个字,却是跃然纸上的事实。

 

不久前看了《万象》上马悦然的微型小说《乌鸦的智力》,我用“红楼”索隐派的方法试图寻找中国籍作家失约“诺贝尔”的缘由,居然有了一二心得,在此不害臊的推演一下。谁都知道马悦然对中国作家的分量,他是评委中唯一懂汉语的,因此,没有他的“点石成金”手,哪个中国作家都不可能拿走这钱。但马先生是智慧的,他所有关于“诺贝尔”的资讯都语焉不详、模棱两可,谁好象都能从他的谈话中得到一些信息,又好象什么都得不到。他的话说了等于没说,等健在的中国作家按他大手所挥方向努力之后,他的套路又变了,庶几绝尘而去。

 

但关于谁谁能第一个拿奖的坊间传闻一直不绝于耳,马先生应该有几分得意又有几分焦躁。得意的是他又“焦点”了,焦躁的是人都说是他透露的,万一组委会追究起来,他老面子还真不知道往哪搁。因此,他想了个办法,曲笔一番。乌鸦的智力——这标题很点睛,传播谣言的都是乌鸦,而且智商不高啊。作为世界上接受采访最多的诺贝尔评委,马悦然以“一览众山小”的气势,直接用笔给很多传言画上句号,且不留痕迹。

 

有人会说:“你这哪里哪呀!”我坚信阮次山的一句话:“许多不相关的事其实是有关联的。”放在马悦然身上,没事闲的写篇微型小说,赚点菲薄稿费,直面老去的岁月,谁信?他肯定要用点春秋笔法述心迹泯谣言,顺手指导指导也未可知。

 

我得到的第二点心得是,马先生特别喜欢在文字中夹杂点方言,尤其是四川方言。象“那有啥子稀奇”“穿墙猫”等等被马悦然怪异组合之后,我觉得四川方言特有的美基本没有了。可能马先生对美的认识跟大家伙儿都不同,跟李泽厚不同,跟王朝闻不同,跟丹纳也不同。因此,以他的年龄,喜欢“后现代”“超现实”也是既矛盾又正常的。马先生在四川住过,四川话懂皮毛。当然,以他的见识,不可能只认同川话,但“文白夹杂”“普方并重”是一个他喜欢的路子。

 

这篇《乌鸦的智力》基本风格是荒诞,也就是前言不达后语,有老来忆旧的东西,有影射的东西,但也就“汉学家”水准,貌似灵动,没潇洒起来,总觉得“隔”。从马悦然对中国作协的讽刺看出,他不喜欢官方路数的作家。我据此得出结论:小四在王蒙推荐下加入作协,反而离“诺贝尔”更远了。当然,小四的优势是年轻,评委换届他是等得到的。

 

马悦然的东西其实有点象老人呓语,没规范,无逻辑,这篇“微型小说”参加高考可能得“零”。但我最后一点结论是,现今中国作家中有一个人的调调似乎很符合马的口味。王朔。不是他的小说,而是《我的千岁寒》,风格可以被马悦然引为同类。马老努努力,王朔说不定能千年“诺”一回呢。

 

谭飞/文

 

娱乐奇谭-谭飞语录
飞友QQ群[1]:21335525
飞友QQ群[2]:15744043
加入请从速,将获得与谭飞交流机会。
WORD文档可到群共享内下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