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情呼叫转移《手机》贺岁片京派冯小刚 |
分类: 影视评论 |
眼下流行致敬,所有中国电影,大凡在口碑和票房上有点野心的,都忙着致敬。《大电影》向胡戈致敬,《门》向希区柯克致敬。有人据此认定《爱情呼叫转移》是在向《神奇遥控器》致敬,但这多少有点言不及义,二者级别差距没那么大。照我看,《爱情呼叫转移》真正想致敬的是冯小刚和《手机》。在《手机》里,感情容易审美疲劳,容易“不在服务区”,在《爱呼》里,感情遭遇七年之痒,遭遇“呼叫转移”。
《爱情呼叫转移》主创的心态相当好,他们拉来这么多美女,设计这么多段子、噱头,无非是想在春节、情人节给大家伙儿逗乐子。这部贺岁电影,正宗在情节、阵容、台词,最正宗的就是讲故事角度。林清玄说:“人人心里就有天龙八部,喜时是天王。”《爱呼》真是把观众当天王了,张建亚们丢掉了一切艺术幻想、探索追求、高雅气质,把自己当成了逗观众笑的段子解说员,当成了介乎《故事会》《读者》之间小笑话作者,把十段男人艳遇故事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讲出来,然后,等待观众最真实、自然的反应。
平民贺岁电影最本质的东西是平民化,《爱情呼叫转移》里虽然有天使,但也是平民天使,虽有一打美女,但也是当下常见的市井美女,故事其实也是民间智慧结晶。零距离的情节,低于观众的叙事角度,生活化的表演方式,让人完全可以把《爱情呼叫转移》看成是2006年观众的集体记忆。这不是一部由精英或所谓知道分子把玩“高深冷幽默”的电影,首先每个观众都能看懂在说啥,其次,每个观众都能从里面获得想要的快乐。
广告效果要讲求“到达率”,其实电影语言也要讲求“到达率”,我们已经看过太多打着“笑”旗却行“挂羊头卖狗肉”之实的电影了,难免时常疑惑:现在的贺岁片还能让人笑吗?《爱情呼叫转移》接上了冯小刚宗奉的“贺岁片得让人乐”的茬,用跟冯氏一样的平民态度经营有时露怯的喜剧因子,串连最大多数男女喜闻乐见的段落,到达每一位观众想到达的快乐境界,让观众在辛苦一年之后能真正放轻松享受精神按摩。
虽然在艺术上有相当多可以商榷之处,但《爱情呼叫转移》胜在跟冯小刚电影一样“不装”,不故作高深,不吹嘘自己大成本,不生造笑料。我甚至认为,它在某些方面比当年的《手机》更周到,比如:《手机》主要是京派文化,而《爱情呼叫转移》则是京派+海派+川派+港派的一次大融合,导演及男主角是上海人;两编剧是四川人,编剧之一束焕的父亲是《山城棒棒军》导演。这样的多元化喜剧风格,跨地域的艺术特色建构,让《爱情呼叫转移》拥有了“南北通吃”“打通喜剧任督二脉”的可能性。
当然,我没有“吃饱了撑的”鼓吹《爱情呼叫转移》票房赶超《手机》。我的意思是,经过几年沉寂,现在,总算有一部领会了冯小刚贺岁片精髓和本质的电影面世。它的勇敢,值得喝彩,它的前景,值得期待。
谭飞/文
请参考前文:谭飞:《爱情呼叫转移》能否接过冯氏喜剧的枪?
http://blog.sina.com.cn/u/413eb1fa010006q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