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几乎同一档期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跟《伤城》比较的话,《黄金甲》就是“软文”,处处隐藏“卖点”,商业色彩浓郁,目的性强,到达率高;而《伤城》则是“散文”,小资情怀贯穿,气质高洁,形散神不散。在这种情况下,无情的市场选择将《黄金甲》作为“吸金器”热捧,而忽略《伤城》的想法跟抱负,是现实又无奈的结果。
但《伤城》自身的促狭之处也不容忽视。从情节看,《伤城》总让我想到不久前的《好奇害死猫》,不复杂,但刻意把线索弄得很纷繁。显然,长期在商业电影氛围中浸淫的刘伟强、麦兆辉,影像技法的娴熟程度要远胜于张一白,因此《伤城》叙事比《好奇害死猫》要流畅许多,不会让人莫名其妙。但《好奇害死猫》的格局之弊,同样在《伤城》里能觅到。前者描述“老婆一步步逼死老公”,后者则描述“老公阴谋复仇过程中老婆成无辜受害者”,几乎异曲同工。两部电影的一些关键情节稍有智商就能提前预判。在“悬念感”方面,尽管导演做了努力,但都算不上成功。——原因在于它们情节再复杂,都肯定复杂不过当下千奇百怪的社会新闻,对越来越敏感的观众来说,他们早已练出了判断情节走势的能力。只要“镇”不住他们,就很容易陷入“期望值”跟“现实”的巨大落差中去。
《伤城》的叙事没能,也可能是不想逃离《无间道》的影子。一部伟大电影的出现,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成为丰碑,但也可能过分影响未来。《伤城》里的叙事,表面看主要从金城武的角度,实际上暗线很多,一条梁朝伟过去的线,加一条徐静蕾爸爸过去的线,基本上还是希望把观众带入“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以及“魔鬼与高尚者其实相隔一线”的焦点对峙中去。邪和正的分野一如《无间道》的模糊,而造成这种模糊感的原因无例外还是——“历史”。《伤城》中导演借势香港这个大都会在法制完备,纪律部队守法意识变化过程中的伦常悲剧,揭示城市内在进步的成本付出给人内心以及行为带来的巨大影响,《无间道》意义其实也是。警察的变化是城市品质变化的最惹眼风向标,因为这个特殊群体跟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伤城》之“伤”立足于警察,是想以此缩影这个城市变化最有代表性的行当,“伤”的是过去,但也是现在。我猜测,导演最初想拍这部电影,是受了香港警队大约一年前几位警察互相射杀的现实版《无间道》影响。真实故事发生在《无间道》电影推出后,但在《伤城》里,导演却试图寻找警察犯罪的更合理解释。
如果一部电影还是脱不掉好几年前成功的影子,那么这部电影能跟以前一样成功吗?答案显然是“否”,因为现在不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赌神》一成功,什么赌片都能成功,观众的口味越来越象“八零后”谈恋爱的口味。在《伤城》里,我其实很喜欢金城武的表演,他已经真正成熟了,我也欣赏梁朝伟,带上变色镜的伟仔把隐姓埋名多年人物的复杂诠释得很有说服力。除了徐静蕾的“格格不入”以及舒淇的“可有可无”挺遗憾外,《伤城》的演员、画面、色彩、音乐都相当有水准。只不过,《伤城》文艺味大于商业味,偏偏遇上“电影商战”,加之《伤城》过于明显的无间情怀,让它不太适合这个冬日。
有一件事必须指出,相对于香港观众对贺岁片“是否有品质”的追求,内地观众大多还停留在“喜欢大场面,爱看热闹”的阶段,因此,《伤城》在内地“剑刺”《黄金甲》注定会碰上“软猬甲”,但在香港,胜负殊难逆料。
谭飞/文(载12月29日《钱江晚报》影评版)
欢迎博友们用PingCo关注我的手机博客,了解更多,使用方式:
1、
编写短信B发送至62017130,在收到链接地址后直接下载即可。
2、
在手机中浏览器中输入wap.pingco.com/b进行下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