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立志微博
安立志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16
  • 关注人气:6,2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联与德国两个侵略者在“二战”前的交易

(2015-05-11 15:45:53)
标签:

二战

斯大林

希特勒

分类: 网摘

苏联与德国两个侵略者在“二战”前的交易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文:Molotov–Ribbentrop Pact,又称苏德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或希特勒—斯大林条约)是1939年8月23日苏联纳粹德国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方代表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为里宾特洛甫。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这个条约造成日后苏德对波兰的侵略,苏联为了应对来自西线的可能的战争威胁、争取备战的时间,于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间,以保卫“西部边界安全”为目的,在东欧建立的战争防备缓冲带。


   斯大林第一次亲自参加了双方的谈判和条约签订,在一天之内就迅速地解决了全部问题。午夜时分,他们签署了条约和一份决定波兰、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比萨拉比亚命运的秘密补充议定书。斯大林得到大批领土,这就是允许希特勒消灭波兰和进攻西欧各国的报答。


   在这份《秘密议定书》中,双方确定了各自在波罗的海、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势力范围。协定规定:1、当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地区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立陶宛的边界将成为德国和苏联势力范围的分界线。2、属于波兰国家的地区如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德国和苏联将大体沿那雷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划界;3、在东南欧方面,苏联强调它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德国声明,它对该地区毫无兴趣。4、本协议由双方保存,严守秘密。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对波兰实施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随后苏联红军也入侵波兰第二共和国,同年9月17日,苏联红军和纳粹德国国防军在布列斯特会师,9月25日,苏德两军举行联合阅兵式,标志着两国对波兰的瓜分占领。(以上引自“百度百科”)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加紧建立“东方战线”,通过1939年10月—1940年3月的苏芬战争,苏联取得芬兰部分领土,并获得汉科半岛的租借权。1940年7月,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被并入苏联。同年6月,苏联占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御空间,改善了战略地位。


    这个自诩为解放者的斯大林,当希特勒还正在对犹太人实行大屠杀时,斯大林也在动手屠杀犹太人了,1940年3月对波兰的26000名战俘和百姓,在卡廷森林等地进行了大屠杀。当希特勒构筑了死亡集中营时,斯大林的集中营早在希特勒之前,已经遍布于全国各地,那里囚禁着数百万曾和斯大林共同革命并肩作战的老革命、老红军、老战士,更有那一千多万各族人民被驱赶到西伯利亚各地。他们在零下40多度的严寒条件下,抛下祖祖辈辈创立的基业和土地,带着简单行李,扶老携幼,长途跋涉,经过几千公里的辗转,才到达了白雪皑皑、人烟荒芜、举目无亲的冻土地带。大部分人早已在途中冻死、饿死、累死,而剩下来的人,死亡也在向他们招手了。对于斯大林来讲,“死亡”也就是“解脱”也就是“解放”。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112/15/13891042_344602657.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