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立志微博
安立志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60
  • 关注人气:6,2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潍坊风筝徘徊国门

(2014-06-21 21:18:40)
标签:

潍坊

风筝

创新

分类: 杂谈

潍坊风筝徘徊国门

 

安立志

 

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挂着一只风筝,旁有说明:“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的确,从墨子(一说鲁班)的“削木为鹊”,到韩信的“纸鸢测距”,从羊车儿的“纸鸱求援”,到元黄头的“乘鸱逃生”,煌煌史书都在证明着中国风筝的悠久传统。


山东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就设在潍坊。我不是潍坊人,却与潍坊结下不解之缘。我曾在潍坊服役5年,参加过潍坊风筝会,参观过风筝博物馆。清乾隆间,曾任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就曾描写过潍坊放风筝的盛况:“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怀潍县》)道光诗人郭麟也有诗称:“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来春燕多。”(《潍县竹枝词》)诗中的白浪河就是流经潍坊城区的主要河流。


风筝工艺从根本上讲属于民间工艺,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风筝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从其精巧的制作,优美的造型,可以看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口号下,潍坊官方给予风筝工艺以大力投入、支持、提倡与推动,即便如此,风筝工艺仍然以其浓重的民间色彩,展示在世人面前。作为一项民间工艺,没有民间的创作与喜爱,风筝工艺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潍坊风筝具有了国际影响,迄今为止,潍坊已举办了31届国际风筝会。然而,风筝工艺在得到传承的同时,也存在不小隐忧。当地业内人士指出,风筝工艺是传统社会与农耕文明的产物,风筝的设计、题材、技法无不反映一定时代的文化、习俗、审美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时代的来临,风筝工艺不仅存在着传统窠臼,而且存在着创新瓶颈。潍坊各项风筝赛事不断增多,风筝爱好者与日俱增,许多风筝制作者似乎也感受到了风筝工艺的生存危机。为保留与传承这一传统工艺,人们开始认真研究和探索风筝新的制作工艺和技巧。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俄国文学史》)尽管近年来风筝工艺反复强调创新,然而,风筝的制作年年是扎、糊、绘、放,风筝的题材年年是鹰、燕、蝶、鱼,风筝的内涵年年是福、寿、喜、祥。作为一项传统工艺,风筝似乎只有在扎、糊、绘、放中才能寄托人文情感,似乎只有在鹰、燕、蝶、鱼中才能找到文化载体,似乎只有在福、寿、喜、祥中才能体现文化价值。在迅速变化的时代面前,风筝似乎越来越小众。由于风筝本身尚未解决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问题,仍然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制作阶段,加之其文化内涵很难适应作为“电脑族”、“手机族”这一代年轻人的青睐,因此,依靠风筝自身开辟文化市场,前景堪忧。


风筝作为传统工艺,当然是要传承的。然而,风筝工艺却不同于古代的青铜、玉器与碑刻,可以原状原貌地予以保留。风筝工艺只有在民间的生活、习俗与文化中才能得到传承与光大。风筝工艺作为文化艺术,当然少不了借鉴。不仅要借鉴外地外国的风筝,也要借鉴各门各类的艺术。应当说,在这方面,潍坊的风筝工艺做了不少努力,许多风筝的装饰绘画大量借鉴了中国民间的图案式样;以神话传说、花鸟鱼虫为主题的风筝,则吸收了中国民间的艺术手法;而线条的运用和色彩的渲染,则又借鉴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在历届国际风筝会的参展作品中,不仅可以体味到中国传统风筝工艺及不同艺术流派的影响,还能感受到国外艺术和风筝式样的域外风情。如:二角翼形风筝、软体、立体组合以及复线操纵等不同形式的风筝品种。从造型设计、色彩运用以及放飞技巧,国外工艺不知不觉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原有的风筝样式。


风筝博物馆是潍坊风筝的百科全书,该馆共展出1000余种,硬翅、软翅、板式、串式、筒式五大类型的各种风筝。潍坊工艺大师创作的“龙头蜈蚣风筝”,曾在荷兰获得最高奖和特别奖,并荣获意大利国际风筝奖。其中一款超大型“龙头蜈蚣风筝”,头高4米,长4米,腰节直径1.2米,共320节,全长360米,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风筝,被称为“中国一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