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立志微博
安立志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09
  • 关注人气:6,2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象漠河

(2013-07-17 07:54:40)
标签:

漠河

游记

森林

分类: 杂谈

印象漠河

 

安立志


http://s4/mw690/413d9e3fte1a9b6c15633&690

http://s15/mw690/413d9e3ft7cf75f28e80e&690

http://s7/mw690/413d9e3ft7cf75f4ec386&690

http://s16/mw690/413d9e3ft7cf75f6291ff&690
http://s9/mw690/413d9e3ft7cf762f35fb8&690

 

  新舟60降落在漠河机场,鼓胀的耳膜余音未消,大家匆匆走下简陋的舷梯。好刺眼啊!湛蓝的天,洁白的云,白亮的天光,透明的空气,阳光毫无阻挡地穿透了大气层,眼睛在瞬间还不适应。略带俄罗斯情调的、不大的候机楼,清晰地矗立在眼前,同伴们不约而同地拿出相机留下第一张照片。


  到漠河旅行的预谋阶段,就曾在网上查过资料。漠河位于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中国版图的最北端,不仅是中国的“北极”,也是中国的“冷极”。漠河地理坐标位于北纬52°10-53°33′,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下辖的北极村是我国唯一可观赏北极光和极昼现象的地方。


  车向县城开去。不是导游提醒,我们竟不知不觉进入了大兴安岭。公路两侧没有巍峨险峻的高山,只有起伏不平的丘陵。樟子松、落叶松、白桦……树海茫茫,林声啸啸,无边无际。汽车无法深入林区腹地,目光所及,没有看见参天大树。这与心目中的原始森林大异其趣。导游小穆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疑问,她解释说,漠河每年有将近8个月的冰冻期,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超过了野生植物的耐寒极值,这些树木看起来胸径不粗,由于每年生长期过短,生长太慢,其实树龄都在百年以上。


  车离县城越来越近,公路两旁的林木更加苗条,路旁长满了名叫蓝莓的灌木丛,不时能看到孑立的、焦黑的树干,又看到几个熟悉的地名,图强、西林吉……话题很自然地转移到当年那场大山火。198756日,漠河地区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山火疯狂地吞噬了这座边陲小城。百姓、房屋、财产,统统葬身火海,转瞬之间,漠河变成一片瓦砾。那场火劫已经远逝,20多年后仍然有人调侃,火灾是台湾歌星费翔造成的,那是1987年的春晚,费翔演唱了一首歌,名字叫做《冬天里的一把火》。“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小穆说,“费翔从来不敢来漠河。”笔者当年是通过《兴安岭大山火》这篇报告文学了解这场火灾的。在后来的行程中,我们参观了建在漠河县城的“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进一步感知了这场灾难的惨绝人寰、触目惊心。大火吞没了211条生命,烧伤了266人,酿成了震惊世界的惨剧。由于这场火灾,大片树木被烧死,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76%降为615%。这就是公路两侧林木多为小树与灌木的主要原因。


  从小穆嘴里,听到有关火灾的一些传奇故事。松苑、清真寺、茅厕、坟地“四不烧”,就是这些传奇之一。在松苑公园以“漠河人民政府”名义立的石碑上有这样的文字:“民间传曰:松苑不烧,因吉祥之地,火魔不忍也;清真寺不烧,因真主威严,火魔不敢也;茅厕不烧,因污秽之所,火魔不屑也;坟地不烧,因鬼魅同宗,火魔不犯也。此四不烧,世人称奇……”“松苑”是在“5·6大火”中幸存下来、位于漠河县城中心的一片原始松林。这片松林以樟子松为主,树干挺拔,郁郁葱葱,树干上有红色标示,最大的260年,多为百年左右,胸径大多为碗口粗细。这片松林的确是奇迹,它不仅记载了林火的肆虐,生命的顽强,而且继续滋养着这片土地。


  更应称道的是漠河人民的“母亲河”——额木尔河。额木尔河是黑龙江上游的一条支流,流经漠河县城。在“5·6大火”中,几十米高的火龙,借着风势席卷而来。县城的人们无路可逃,求生的欲望使人们不顾北疆5月初的江水依然冰冷刺骨,纷纷跳进带有冰茬的额木尔河,从而保住了数千群众的生命。额木尔河静静地向东北流去,汇入了黑龙江。谁能想到,这条曾经给人们提供了生命之源、灌溉之利的河流,竟然成为漠河人民最伟大、最慷慨的保护神与救世主。正因如此,漠河人民才将这条河称为“母亲河”。


再没有比“凤凰涅磐、浴火重生”更贴切的语言来描写漠河县城了。而今的漠河已是拥有7万多人口的边陲小城。站在漠河西山俯瞰县城全景,整齐的城市布局,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夏日漫长的白昼,充满了祥和与静谧。我们到达漠河的这一天,正值当地民众庆祝“北极光节”,广场上的鼓乐、歌舞,舞台上演唱的民众,脸上流露出的是幸福、甜蜜与希冀。

 

2013717日香港《文汇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镜
后一篇:北极村遇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