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翻案风
(2009-12-17 17:44: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文坛翻案风
安立志
2009年6月18日香港《大公报》
一部中国史,文人可谓“倒霉一族”,先不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开先河,至少从元代的“九儒十丐”起,“臭老九”这顶破帽子,就一直戴到后民国时代。
笔杆子是文人的碗筷,舞文弄墨是文人的营生。为了浮名,为了蝇利,文人们或为权势者摇尾乞怜,或被权势者吆来喝去,妙笔生花,信笔走马,摇唇鼓舌,信口雌黄,多少真相被掩盖,多少事实被歪曲,多少前人被折腾,多少古书被篡改。正因如此,翻案之风,古今迭起。远的不说了,“文革”前,有伟人为曹操翻案,“文革”后,有文人为潘金莲翻案,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究其实质也是翻案文字。
这些年,一些说书学者,借助电视媒体,开了个墓葬书场,古董讲坛,大作翻案文章。在这些人的口中或笔下,历史随意“戏说”,古人任意“变脸”,古之英雄翻案成了小丑;古之恶棍翻案作了俊杰;古之大儒翻案成了地痞,古之流氓翻案作了雅士,以至于酒池肉林、残害忠良的老牌暴君商纣王竟然成了一代英主;罪恶昭彰、千古定评的“焚书坑儒”,“坑”的却是“术士”;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竟然有了婚外情;国仇家恨、生逢乱世的著名词人李清照居然是酒色赌徒。
爬梳旧籍,钩沉发微,发他人所未见,创他人所未知,何其难矣!倘为追名或逐利,颠覆常识,无视定论,任意翻案,何其易哉!只要胆量足够,尽可大言不惭;只要脸皮够厚,尽可信口开河。哪怕捕风捉影,哪怕管窥蠡测,只要敢说他人不敢说,只要敢讲他人不敢讲,力求石破天惊,务使语惊四座,虽不能流芳千古,至少遗臭万年,必可坐收名利双收之效果,反正舌头不会被风闪了去!
历史不是任人装扮的婢女。无数先人往事,早经岁月的沉积,久历时光的磨砺,当灰尘掸落,铅华洗尽,总会露出些本真与原质。无视前人的智慧,糟蹋古人的共识,在历史虚无的小圈子里,不惜哗众取宠,热衷搜怪猎奇,要么浅尝辄止,要么偷懒取巧,虽无翻案之功,却有翻案之胆,学术良心可以被狗吃,历史责任弃之如敝屣!学风浮躁,学问浅薄,自命专家,脸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