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汉字造字法中的哲学
关于汉字的构造 , 古代有 " 六 书 " 之说 , 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和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 ,
其中蕴涵丰富哲理。
1.象形
象形是描画事物的形状的造字方法。如日、月、山、川等地理类
, 草、木、竹、麦等植物类 , 马、牛、鱼、 龟等动物类 , 人、手、口、目等人体类
,不一而足。它们大都是描摹与最初的人类活动有关的实物的外形而成 : 有的是大致轮廓 , 如口 ; 有的是局部特征 ,
如羊。象形字虽粗糙简陋 ,却是文字的开端 ,文明的起源 ,也充分体现出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 把人从蒙昧状态中解脱出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不过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日月山川、花鸟虫鱼、人身体部位等不断刺激人的大脑 ,
形成它们的简单图像 , 就产生了人的 意识。客观事物是意识的惟一源泉 , 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意识并非机械地 " 照像
", 它具备巨大的能动作用。人头脑中有了外界的 " 图像 ", 通过 " 口 " 说出来就 是语言 ,
通过于写出来就形成文字。哪怕是用手指、树枝、石子这一原始 的 " 笔 " 在地上简单刻画实物的形状 , 也应看成象形字的诞生。
当然 , 对同一实物 ,
不同的人刻画出的形状最初并不一致。比如 " 马 ",
开始有多种表示它的象形字。这体现了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且都是正确的意识的哲理 , 此之谓 " 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 "
。即使是今天 , 我们仍然鼓励答案的丰富多彩 , 赞扬发散思维 , 多角度地 认识问题。
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 , 对同一实物的象形字逐步趋向统一 ,
从而使多数人可以认识并用它来交流思想。这体现了人们的意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道理。世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
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2. 指事
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 , 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表示某物的造字方法口前者如一、二、三等 , 后者如刃、上、下等。
从象形到指事
,人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 已从象形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指事这种理性认识上来。一、二、三等数字的创造就不是事物简单的形状问题 ,
而已深人到事物的内部属性与规律上了。这说明人的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 , 更能把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 ,
这才是意识的本质所在。
在原来的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表示新的事物 , 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不能胡乱添加。比如 ," 木 " 字上面加一横成 " 末 " 字 ,
表示树的末梢 ; 下面加一横成 " 本 ", 表示树的根部。气末、本三者有质的区别 , 原因在于它们自身的矛盾各有特点 ,
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世界上万事之所以区别开来 ,
就在于它们各自包含的矛盾特点不同。指事字的产生就是先人们抓住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出的结果。
3. 会意
把两个或多个字的意义合在一起 ,就形成会意造字法。如二 " 木 "为 " 林 ", 三 " 木 " 为 " 森 "; 人靠木旁为 "
休 ",手在木上为 " 采 "; 上小下大为 " 尖 "; 不正为 " 歪 " 等等。
会意即意义的组合 , 这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 ,整体统率着部分 ,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
部分影响整体 ,没有部分也不会有整体。 " 不 " 与 " 好 " 是两个字 , 合在一起就成了 " 孬 " 这个整体。 " 不 "
与 " 好 " 就成了 " 孬 " 的部分 , 它们都不具备 " 孬 " 的意思 , 必须合在一起才行。
会意字还有一种构成方式 , 即把简单的字变换组合方式从而造成不同的字。比如 , 两人后向并立为 " 比 ", 相背而立为 " 北 ",
先后相随为 " 从 " 。这体现了由于事物的构成成分在结构和排序上发生量变从而引起质变的道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既应注重量的积累 ,还要抓住时机 ,促成飞跃。
4. 形声
由表示意义类属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 ,组成字就是形声造字法。人们懂得了这种方法 , 就可以大批量地造字了。汉字 80%
以上属于形声字 , 是汉字的主流 , 决定汉字发展的方向。
唯物辩证法认为 ,
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有多种矛盾 , 其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的矛盾 , 叫做主要矛盾 ;
其他处于认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 叫做次要矛盾。汉字发展过程中 , 象形、指事、会意虽在先却都是次要矛盾 ;
只有形声才是主要矛盾。不管哪类矛盾 ,都有它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形声字的主要方面是形旁
,它决定了汉字的表意文字性质 , 与西方的表音文字截然不同 , 从而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别。
人因汉字难写难用就想把它也改成字母文字 ,实在是暴殄天物 ! 稀有物种人们都千方百计保护 ,何 况使用人数最多的汉字呢 !
上述错误意识产生的原因在于主观因素 : 立场 ? 世界观 ? 知识构成 ? 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汉字有辉煌的过去 ,
也一定有更灿烂的未来 ; 有它的弊更有它的利。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把汉字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化。
这是什么
年轻的女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后,向孩子们问道:“孩子们,这是什么?”
“屁股!”孩子们齐声答道。
女教师哭着跑出了教室,并把状告到校长那里:“真是,孩子们嘲笑人。”
校长来到教室里:“你们为什么把老师气哭了?啊!而且还在黑板上画了个屁股?!”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这位年轻的女教师画的苹果确实像屁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她却没有看到这一点,认为孩子们欺负她。还好,校长的最后一句话无意中肯定了孩子们的看法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洗刷了孩子们的”欺负老师”之冤。
各有解释
一学生提出“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请教老师。
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
英文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
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
教导主任:各记大过一次。
【点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如此,对”打人与被打”,历史老师、英语老师、物理老师、教导主任的知识构成有所差别,都从各自的角度加以解释,但他们的反映又都是正确的。
把柄
丈夫喝醉酒回家,蹑手蹑脚地摸进盥洗室,找来一些橡皮膏,对着镜子,往自己酒醉闹事留下的伤口上贴,然后悄悄爬上床。第二天早上,他被妻子摇醒了。妻子叫嚷道:“你说再不喝酒了,可仍然说话不算数,昨日又喝醉酒了。你瞧盥洗室里的镜子上,横七竖八地粘了多少橡皮膏?!”
【点评】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所有醉酒闹的笑话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醉酒的人的大脑被酒精麻木,无法产生正常人的意识,也就无法具有正常人的言行。
先知者 ,不可取子鬼神……
译 :
事先了解敌情 ,不可用求神问鬼的方式来获取.....
评析
: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在客观物质世界中没有鬼神 ,人却有鬼神观念 ,这是客观事物
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战争中要了解敌情 ,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寓言典故】从象箸推去
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十分担忧。他认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来相配;用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绝不会来盛小米蔬菜,务必装象尾豹胎一类的山珍海味了;吃了象尾豹胎,就再也不会穿粗布住茅房,一定要穿锦衣、居大厦。这样下去,享受的欲望就会不断的扩大,必然要用天下民脂民膏来填饱一个人的欲望,国家就危在旦夕了。果然,纣王最后就亡了国。因此,所谓圣人就是见微知著,从端倪推测后果。
[教学内容]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简要分析]未来事物是将来才出现的,但人们可以想象未来事物的状态,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预见,对自己将要采取的行动提出计划方案。这样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吗?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箕子的担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象箸”推出来的,是“从端倪推测后果”,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