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单的逻辑学》读书笔记

(2013-11-18 17:12:48)
分类: 读书

简单的逻辑学[]D.Q.麦克伦尼

一.   这本书是讲什么的?

逻辑学的主题是清晰高效地思考.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本书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二.作者具体说了什么?怎么说?

第1章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学习逻辑学首先意味着我们对语言保持高度敏感,并且掌握有效运用它们的技巧,因为逻辑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学习逻辑学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对身处其中的世界保持正确的认识,因为逻辑来源于现实.

 

最后,学习逻辑学还意味着我们要深刻理解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相互作用的方式,因为逻辑要反映现实.

 

1.  全神贯注

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在面对相似的情景时.

 

相似性使得我们忽略眼前的实际情况,对应该关注的地方视而不见,草率做出结论.

 

观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这正说明注意力是有价值的.

 

2.  确认事实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

 

事物即存在的实体,如动物,蔬菜,矿藏等.事物是比事件更基础的存在形式,因为事件是由事物组成的,或者是由事物的表现形式组成的.例如,白宫就可以看做事物的代表,而林肯被刺可以看做事件的代表.

 

事实可以被认为是客观的,也可以被认为是主观的.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它们都存在于公众领域,原则上可以为每个人所获得.

 

主观事实是指个人亲身经历,或间接通过别人的经历确认的事实.(例子:头疼)由于主观事实得以确认的基础是对其他当事人的完全信任,所以你必须首先考虑对其他当事人的完全信任的可能性.

 

3.  观念与其对象

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我们大脑中的每个观念都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

 

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4.  留意观念的本源

归根到底,观念能感知的来源依旧是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

 

与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对它的理解月深刻,观念就越清晰.

 

要确认事实,我们必须绕过观念直观外部世界.如果我们成功地为观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了对应物,那我们就确认了一个事实.

 

5.  观念联系事实

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

1.  客观存在的事物

2.  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3.  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其他人交流

 

简单观念:有时观念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直接命令,如我们举例中的猫.

 

复杂观念:指的是那些与客观事物并非一一对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通常具有多个来源.例如:民主,它的内涵有丰富的来源:人物,事件,宪法,立法行动,旧制度,新制度,等等

 

错误观念即对客观事物做出偏离本源的错误反映

 

6.  将观念付诸语言

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顺畅交流

 

语言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

 

7.  有效沟通

只要我们试图与别人就某个观念进行沟通,语言就必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就如前文所述,语言和观念的匹配度越高,沟通就越清晰有效

 

在逻辑学中,陈述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语言上的特定表达方式,只针对可以做出真假判断的命题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问题越复杂,这个原则越重要.有时,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听众和我们一样了解问题的背景信息,可以牢牢把握所要讨论的问题,但实际上,可能很多听众对这些信息根本一无所知.当我们拿不准的时候,最好能清楚地讲明背景信息,唠唠叨叨总比挂一漏万强

 

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泰山在山东和山西之间,这是个基于客观事实的命题,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但是如果我说泰山是秀美的,这个命题就糅合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不能对主观命题的真假做出随意的判断.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不要对着外行人使用业内行话,沟通的关键是理解.最忌讳两件事:

1.  对人讲话态度傲慢

2.  故作高深,让人云里雾里

 

8.  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避免产生歧义的方法是让你所运用的词语尽可能有针对性地反映出你的本意,以便读者或者听众不用费心去猜测你所说的到底是什么

 

9.  避免闪避式语言

 

10.真相

真相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

 

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其中,本体真相更为基础.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关乎存在的真相.某个事物被认定是本体真相,如果它确实是,则必然存在于某处.

 

逻辑真相,是逻辑学家直接关注的真相的形式.逻辑真相仅仅是关乎命题的真理性.更宽泛地说,它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自动呈现出来的真相.

 

第2章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1.  基本原理

逻辑学(人类理性)的基本原理有4个:

一.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二.排中律: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三.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四.矛盾律: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2.  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负面只是在正面已知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确认为负面

 

3.  万物终有其根源

每一个原因与其结果之间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处

 

4.  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有时,我们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仅仅是因为我们懒惰,没有充分地研究,有时则是耐心不够在作怪.对于要做的事情,我们总想着用最快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殊不知,问题的根源还在原地嘲笑我们

 

5.  区别原因

动力因:它的活动可以决定某个事物存在与否或者改变其存在状态

目的因:对于行动来说,就是行动的目的.对于客观事物来说,就是它的功用

质料因:组成事物的具体材料

形式因:决定一个事物是此非彼的特殊性质

 

鸟笼来分析“四因论”:动力因,是谁制造了它.材料因,是松木,钉子,螺丝和油漆.形式因,鸟笼特定的外形,以此来区分文件柜或是窗棂之类的东西.目的因,为了小鸟提供一个可以栖身的场所

 

6.  定义术语

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近的类别当中,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不同的特性.

 

定义:正义

第一步:“正义是一种社会美德”

第二步:“……通过正义每个社会成员得到其所应得的一切”

 

7.  直言命题

最有效的论证,其结论时直言命题,清楚明确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真相是什么.

 

8.  普遍命题

普遍命题有两种形式:

一.全称命题:全称肯定命题意味着“所有的”“每一个”(所有的鲸鱼都是哺乳动物),它肯定了某个类别的所有事物的某种共性.

二.特称命题: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不对其类别的所有个体发生作用.通常它会被定语“一些”所限定.(一些哺乳动物是树栖的)

 

第3章   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逻辑推理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论证.论证的成败取决于其所包含的推理的好坏.

1.  建立一个论证

每个论证都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命题: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前提是一个支持性命题,它是一个论证的起点,包含着推理的出发点所依靠的基础事实.结论是被证明的命题,它是前提的基础上得出的,并为大家所接受.

 

最有效的论证总是试着得出最简单明了的结论

 

2.  从全称到特称

 

3.  从特称到全称

 

4.  断言

每一个命题都包括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断言是将谓语附着于主项的观念联结过程

 

5.  否定命题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都能同样清晰地说明同一个事物,最好是选择肯定结构的命题.

 

6.  比较

当我们比较两个事物时就会发现它们或者完全相似,或者截然不同,或者部分相似.

 

问题的关键并不是相似特征的多少,起决定作用的是这些相似特征的重要性.如果一个性质揭示了事物的本质,那么它就是重要的,它揭示了事物本身的特征.

 

7.  比较和论证

 

8.  正确论证

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我们必须关注其事实(内容)和形式(结构).只有结构正确的论证才能有效.

 

9.  条件论证

条件论证是具有前瞻性的,可靠的语言来自于对过去事实的积累.

 

10.三段论

三段论推理的根据是,首先确定某一部分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

 

11.前提的真实性

 

12.前提的相关性

 

13.事实命题,价值命题

 

14.论证结构

 

15.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

 

16.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质

 

17.归纳论证

演绎论证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而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结论

 

演绎论证的基本原理是:从一个我们知道为真的命题(大前提)开始,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通过小前提得到结论)得出原始命题后隐含的是什么.

 

18.评定论证

只有证据充足的命题可以得出结论

 

19.构造一个论证

前提的真实性

 

第4章   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推理中的错误可能仅仅是个意外,或者说得更严肃点,是粗心的结果.如果要追根究底的话,它们可能是态度不端的产物,或者正是它们自身的某些缺陷导致了非逻辑思维的产生.

1.  怀疑论

 

2.  逃避性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者既不否定真相的存在也不认为它可望而不可及.他仅仅是声称人们对任何确定的事物的真相都所知甚少

 

3.  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

 

4.  眼界狭窄

 

5.  情感和论证

情绪越紧张清晰思维冷静行动的难度就越大

 

永远不要直接调动人们的情感,要努力使人们自己发现真相

 

6.  推荐的原因

合乎逻辑是要合乎真相

 

7.  论证不是争吵

 

8.  真诚的局限性

 

9.  常识

当人们动脑筋工作时,逻辑是个伟大的工具.当人们进入冥想或者心不在焉时,意识不再发生作用.因为意识不是人本身——它就像人的手脚,仅仅是工具

 

第5章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错误的推理形式总称为“谬误”.最基本的谬误形式有两种:

一.形式谬误:问题出现在形式上,或是论证结构上

二.非形式谬误:说的是形式谬误之外的各种逻辑错误

 

1.  否定前件

 

2.  肯定后件

 

3.  中项不周延

 

4.  偷换概念

 

5.  窃取论题

这种谬论的重要标志是: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做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

 

6.  虚假假设

评判假设的一个基本标准是:命题不能违反矛盾律

 

7.  稻草人谬误

 

8.  误用传统

 

9.  以暴制暴

 

10.民主谬误

 

11.对人不对事

在论证中,我们要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做出论证的人

 

12.压制理性

 

13.滥用专家意见

 

14.质的量化

 

15.以出身论英雄

 

16.止于分析

 

17.简化主义

 

18.分类错误

 

19.混淆视听

 

20.以笑饰非

 

21.以泪掩过

 

22.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23.两难陷阱

 

24.以先后论因果

 

25.情感误导

 

26.功利误导

 

27.避免结论

 

28.简化推理

 

后记

避免错误推理的陷阱固然重要,但我们还是应该花更多精力来领会逻辑思维的正确原则,毕竟这是有效思考的前提条件,也是日常生活的行动起点.逻辑之所以还是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其与人们的日用常行紧密相连,人们能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三.作者讲的有道理吗?还是部分有道理?

作者讲的很有道理,简单明了的讲述了逻辑

 

四.这本书和我有关系吗?

逻辑和我们的日常行为相结合,逻辑思维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014.2.23重读读书笔记: 逻辑的前提

1.  全神贯注

2.  确认事实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 

3.  观念与其对象

4.  留意观念的本源

5.  观念联系事实

6.  将观念付诸语言

7.  有效沟通

8.  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9.  避免闪避式语言

10.真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