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粪类圆线虫-珍贵视频及相关知识

(2013-12-05 00:21:52)

精彩寄生虫学教学资料,活体粪类圆线虫视频,对惧怕虫子和观看虫子过敏者慎入,口味淡些的慎入。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顺义教授提供。上周(12月1日)在长沙开会期间,李教授将这个拍摄的显微镜下视频资料交给我,因为李教授是搞血液病形态学的专家,对寄生虫可能不太熟悉,因此希望我帮忙鉴定。

在回北京的飞机上我初步看了这个视频,第一感觉就是粪类圆线虫,但是还是在单位与几位对寄生虫检验了解比较多的同事共同观看了这个视频资料,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是粪类圆线虫。

我感觉这个视频内容比较珍贵,于是对其进行了编辑处理,将原来的8分30秒的视频,选择最清晰,最典型的场景,制作成4分10秒的短片,供大家学习参考。

李教授提供的病人资料如下:

患者女,57岁。健康体检,患老年性阴道炎,在药店买了5盒妇宁栓,批号为2015.11,2015.12。开始用药未发现异常情况。

使用至4盒另3枚,10月31日晨起去卫生间排尿时,从阴道流出一团棕色粘稠物,肉眼可见很多爬动的小虫子,虫体约1~2mm,立即取部分样品放入栓剂指套中封好,放置阴凉处。余下小虫约1分钟后死亡,随后冲走。7天后标本送验,肉眼观察塑料袋中可见活动虫体,直接盐水涂片镜下可见虫体形态。请看视频。

为了排除粪便污染,患者粪便盐水涂片未查出虫卵,漂浮法也未发现虫卵。栓剂为中药制品,粉碎后离心镜检也未发现虫卵。

经我们检验认定,确定为粪类圆线虫,该虫除了在肠道寄生外,还可以在泌尿生殖道寄生,因此可以在阴道及分泌物,或者尿液中发现。有文献(河北医药,1978年2期)曾经有过的报道。粪类圆线虫是人体肠内寄生的线虫,但偶可定居在泌尿生殖道。河北某医院收治一粪类圆线虫寄生于泌尿生殖道男性病例,并发严重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病人以头痛、呕吐、高烧、昏迷入院。经检查在尿中两次发现大量的粪类圆线虫的杆状幼得以确诊。

 

以下为粪类圆线虫视频

或者点击链接

http://video.sina.com.cn/v/b/120955100-1094437982.html

 

下面的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经过重新编辑和编写。

 

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threadworm)

 

类圆线虫病,(strongyloidiasis),分布与钩虫病相似,但感染率较低。是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寄生于人体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它是一种兼性寄生虫,生活史包括自生世代和寄生世代。在寄生世代中,成虫主要寄生在人、狗、猫等宿主小肠;幼虫可侵入肺、脑、肝、肾等组织器官。可以引起粪类圆线虫病。寄生人肠中,但能营自由生活,在土中繁育。在湿热地区尤其常见。幼虫随宿主粪便排出,通过宿主脚部皮肤再回到宿主体内,被血流带到肺。穿过气管入消化道,在大肠内定居,成熟并产卵。

 

一、形态

雌虫大小为1-2mm×0.05mm,雄虫短小。虫体半透明,体表具细横纹,尾尖细,末端略呈锥形。杆状蚴头端钝圆,尾部尖细,长约0.2~0.45mm。丝状蚴即感染期幼虫,虫体细长,长约0.6~0.7mm,与钩虫的幼虫极为相似,虫卵形似钩虫卵,但较小,部分卵内含1条胚幼。

http://s15/mw690/001c49jwty6EJKEVpmK1e&690

http://s10/mw690/001c49jwty6EJKF3nVD49&690

http://s2/mw690/001c49jwty6EJKFfoDD91&690

http://s11/mw690/001c49jwty6EJKFl8aC1a&690

http://s14/mw690/001c49jwty6EJKFDipL5d&690

二、生活史

寄生期雌虫主要寄生在小肠(尤其十二指肠),亦偶可见于大肠胆管、胰管、肺、泌尿道、食管等处,在黏膜深处产卵,迅速孵化为杆状蚴而至肠腔。杆状蚴在肠腔内发育,增大变长并随粪排出,在土壤中发育,蜕皮后变成具感染性的丝状蚴。丝状蚴在适当的机会侵入人体皮肤或黏膜,然后进入血流至肺。经气管咽部、食管、胃而进入肠道。在黏膜内发育为雌虫(人体内周期约l7天)。外界环境(土壤)适宜时,自生世代可多次进行。外界环境不利于虫体发育时,侵入人体后才,开始寄生并世代发育。终宿主:人、狗、猫、狐狸等。

 

http://s7/mw690/001c49jwty6EJKJE8jcd6&690

http://s2/mw690/001c49jwty6EJKJHuOBb1&690

http://s16/mw690/001c49jwty6EJKJLWcTdf&690

三、感染阶段

丝状蚴

四、感染途径

皮肤或粘膜。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或便秘时,可引起自体内感染。 丝状蚴附着于肛周,可导致自体外感染。

有的杆状蚴在排出人体之前即蜕皮成为丝状蚴直接侵入肠黏膜或肛门皮肤而引起自身感染。若寄生期的杆状蚴到达体外不发育为丝状蚴而发育为自生期的雌虫与雄虫,则参与自生期的生活环。自生期的雌雄成虫交配产卵,孵化为杆状蚴,再蜕皮变为成虫……周而复始营自生生活。在条件不利时,自可变为丝状蚴而感染人体进入寄生期。

五、致病

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包括我国)均有本病的分布。据WHO估计,全球七十多个国家有粪类圆线虫感染的病例报道,受感染的人数超过5000万人。多数为慢性无症状感染,弥漫性(侵及肠道外各脏器)重型病例则常危及生命。在流行区,人感染粪类圆线虫后可表现出三类病型。

第一类:由于有效的免疫应答,可无临床症状

第二类:为慢性自身感染持续存在,可间歇出现胃肠症状

第三类:长期使用激素或患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可发生播散性超度感染,幼虫进入脑、肝、肺等器官,患者可出现腹泻、肺炎、脑膜炎等,往往因严重衰竭而死亡,故有人认为是一种机会致病寄生虫

六、主要临床表现

1.幼虫移行症状:为最常见的早期表现,66%~84%患者在臀部肛门周围或其他感染部位出现斑丘疹或匐行疹约5%患者有肺部浸润引起的咳嗽、哮喘低热或过敏性肺炎仅极个别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发绀、咯血和并发细菌性支气管肺炎等。

2.皮肤损伤:丝状蚴侵入皮肤后,可引起小出血点、丘疹、并伴有刺痛和痒感,甚至可出现移行性线状荨麻疹,病变常可反复出现在肛周、腹股沟、臀部等处皮肤。

3.肺部症状:丝状蚴在肺部移行时,可表现出咳嗽、多痰、过敏性肺炎或哮喘等。

4.消化道症状:成虫寄生在小肠粘膜内所引起的机械性刺激和毒性作用,中度和重度患者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厌食或便秘,并伴有发热、贫血和全身不适等症状。腹痛部位不一,通常为上腹部烧灼感或绞痛有时与溃疡病或急腹症相混淆。腹泻常为水泻或稀便,可出现血性黏液性腹泻。有的发生麻痹性肠梗阻、腹胀及电解质紊乱、脱水循环衰竭等。

5.其他:随着侵犯器官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脑膜炎、尿路感染等。有的患者由于虫体代谢产物或虫体的崩解而引起发热、全身不适、烦躁、抑郁失眠等神经衰弱综合征。有的并发细菌或真菌性败血症。当患者处于免疫功能低下时(如艾滋病患者)类圆线虫可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或死亡。

6.弥漫性粪类圆线虫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患各种消耗性疾病以及先天性免疫缺陷艾滋病患者可出现,由于大量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将肠道细菌带入血流,引起败血症等。

七、诊断

1.病原诊断:主要依靠从粪便、痰、尿或脑积液中检获幼虫或培养出丝状蚴为确诊依据。由于患者有间歇性排虫现象,故应多次反复进行检查。滴加卢戈氏碘液,可使幼虫显现棕黄色。在腹泻患者的粪便中也可检出虫卵。

2.免疫诊断: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对轻、中度感染者,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3.其他检查:作胃和十二指肠液引流查病原体,对胃肠粪类圆线虫病诊断的价值大于粪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急性感染时,白细胞可达(8~30)×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常在25%~35%之间,偶可高达85%。急性期过后恢复正常,严重感染者嗜酸性粒细胞可正常或减低,示预后不佳。

八、流行分布: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和寒带地区,呈散发感染。我国主要流行于南部地区,海南省最高。人感染主要与土壤中的丝状蚴接触所致幼虫对外界抵抗力较弱,故流行不严重。流行因素与钩虫相似,但感染率较低。

九、防治

加强粪便与水源管理以及做好个人防护。应注意避免发生自身感染,使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前,应作常规检查。对犬、猫也应进行检查和治疗。

治疗粪类圆线虫病的驱虫药物有阿苯达唑或噻苯达唑、噻嘧啶左旋咪唑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