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申报和发表论文经验浅谈(黄辉)
(2013-03-04 10:49:02)
标签:
杂谈 |
大家好,我给大家介绍下如何提高我们科研能力,我想我是力不从心的,是经验不足的。但科研工作确实很重要,大家都很关注,那么我给大家谈一下我的个人科研体会,一起交流。我主要从科研课题和论文发表两方面谈下。
一、科研课题
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对个人、对学校、对学科发展、对学科教育、对社会建设等都有好处。目前我仅完成了一个省部级课题。个人方法是:
(1)、及时获取课题申报信息,认真阅读课题申请文件,特别是课题指南,从中选取适合自己的课题。凡是符合自身申报条件的,都积极参与,参与的次数多了,获得的机会也就多了。前几次都没有成功。原因主要是课题自拟的,没有参照指南,题目太大,只想着自己的陶艺专业,没有实际科研资源结合。如中国陶艺文化研究、低碳艺术设计理论研究与应用。建议尽量从指南当中选题,可适当改到跟自己专业和具备的研究资源、条件结合起来。课题研究初始阶段,我们一般是想办法找相应课题申报成功的摸版,照搬格式,正式写课题时,严格按照课题申请表的格式和要求写作,内容尽量简洁有力,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句通顺简明,多角度思考,充分表达自己对本课题的认识、理解和观点,问题清晰,观点明确,解决办法和研究办法科学可行。从相关课题部门了解以往做过的科研课题,避免重复研究。从中国知网搜集相关已有的研究成果,尽可能的了解研究现状。
(2)、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学院优势、办学特色,确定一个大致的研究方向。平时朝着这个方向多研究、多积累资料,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尽量有侧重研究点的写论文。要努力争取到校级课题,校级课题门槛相对比较低,校级课题的研究方向应紧密联系自己的研究方向、学校办学实际需要,通过熟悉和了解学校总体办学理念、当年发展需求、学院办学特色、专业特色、教学研究、发展动态等来确定。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的专业、教学、工作以及具有的研究条件和能力等。如2008年,我申报了关于加强我校校园人文景观环境建设的对策研究,当时正处学校人文环境整治和改善时期。申报积累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为申报局级省部级课题打好基础。因为每次申报课题都需要填写申报者的已有的研究基础,即科研成果、科研条件。当年,我又申报了天津市教委的重点调研课题“关于加强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环境建设的对策研究。”这样我在人文景观环境建设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2010年,天津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申报指南中专门有城市建设方面的课题,于是,我从中找了一个课题名字跟人文景观环境相关的课题写了申请,即“天津城区人文景观环境的现状与美化对策研究”。这个题目我开始是没有信心的,毕竟我院没有相关人文景观专业,自己也不是这个专业,但自己已有的科研成果和经验却都是这方面的,所以只好一试。最后出人意料,申报成功。由此得出的经验是:一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二是研究要有连贯性。这个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只有早点准备,一直朝着这个方向走。说到这里,我就想起我们这次在安徽写生,我们几个老师说到科研问题时,李老师说听过刘东的那次讲课比赛内容,觉得刘东对中国红(中国绿)研究比较深入,可以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也顿悟,开玩笑说,那我研究中国黄。建议亚东研究中国黑。亚东笑了。大家都乐了。以前我有过很多申报失败的经历,胆子也比较大,从校级到国家级都申报过。屡战屡败,但没有放弃每次机会。这里我们不会忘记以前张根柱书记说过的话,那就是首先得申报数量上去,被选取的可能性就大了,选中的几率也就高了。比如说报了10项,那有可能选取5项。如果只报了2项,撑死也就只有2项。当然,这是站在学院管理角度来说的。对于个人来说,都喜欢申报成功,这最终还得靠质量取胜。对于我们年轻的老师,因为科研经验少,资料少,理论基础若,所以主要靠拟题要新,视觉角度要新,要对上面的胃口,了解上面的科研发展需求,而且要有可行性。如果只是很有创意和创新,但你根本没条件没资历去实现,那肯定也不可以。所以这两方面要把握好,思考这个题目适不适合,我们到底具备哪些科研条件。课题研究一般分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三种,我们一般做应用研究课题,强调课题的实用性、参考性、新颖性和指导性。研究的方法一般是比较研究、案例研究、问题研究、对策研究。这是有次我听张兴会校长说过的,主张做课题最好还是做比较研究。具体大家可以去查找下已申报成功的课题名称和课题研究内容。了解如何命名的,他们在关注哪些问题。
(3)、积极主动参与各类级别的其他老师的课题研究,积累科研经验、科研条件,为自身申报打下基础。下面结合我在北京参加的一次课题申报与论文写作研修班的经历具体介绍一下申报课题的建议。(薛永年、美术史论家,书画鉴赏家。。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研究生部主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会员书画碑帖组召集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一)、选题三个要素
第一,选题要有的学术前沿性,应是本学科领域影响全局的新问题。大家知道这个问题了,但还没解决。可以是世界性的,也可以是中国特有的,也可能是纯粹美术学科的,也可能是跨学科的。如中国女性艺术史、20世纪北京绘画史、北京美术史。晚清金石博古画的研究。后现代主义之后艺术的发展。第二要有现实性、战略性、针对性。如考察、选择、复制古代优秀的石刻来取代西方雕刻的石膏教具问题,当今美术基础教育有没有问题呢。到国内各个庙宇找好的雕塑和泥塑作品,翻成石膏进行推广,打破传统只用西方石雕教学的局面。这个选题受到政府的关注。他认为20世纪中国的美术教育的颠覆,是有问题的,是完全西化的,从石膏入手是个战略措施,找到了突破口。接着,在此基础上,继续申报了中国传统雕刻的复制与当代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反思整个20世纪中国从西方引进的美术教育体系问题,从教具的改革入手,来重新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通过解决基础教学中造型观的问题来研究建立中国新的美术教育体系问题。通过这个课题弘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走自己的路。科研经费追加1000万。另举例关于中国不同时期画院特色的研究,画院是中国独有的艺术机构。第三,选题要有适宜性,是否合适。是否具备条件。每个大学都会有不同条件和优势,应根据自己的条件、资源进行选题。艺术本体研究,研究团队,所在单位能否有这个条件。跨学科、跨文化的你具备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等。我们学校的优势主要就是职业师范教育、工科背景和动画专业优势。
(二)、选题的几个角度:
(1)、内向观的角度。艺术有自己的特点。艺术有自己的独创性、形式上有自律性、独立性。如研究大师是怎么成为大师的。
(2)、外向观角度。影响他发展、制约他发展的政治的、经济的因素。
(三)、课题写作
1、掌握以前的成果,学术史调查,在前人的基础上有发展,用已有的知识生产新的知识,是一种精神生产,避免重复,哪些是已经做了的,做了的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是没做的?创作经验与心得的调查,采访、问卷,对已有的材料进行梳理和评论,总结其你看过谁的,用的什么理论,什么方法,什么资料,得出什么结论,不同人对同样课题有什么见解和发展变化。有哪些得失,哪些建树,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特别要找出他们没有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调研提出假设性的结论,尽可能的详尽的占有资料。一切要靠证据说话。证是引用的理论,据是引用的实例和统计数字。研究途径和研究角度,是个案还是综合的研究,是跨学科的还是本体的。归纳法,演绎法。
2、问题意识,做学问要善于提出问题,是在前人的肩膀上来攀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因此要树立问题意识。直接关系到学术创新,没有学术高度就没有问题意识,不是常识性问题,是你不知道而不是学术界没解决。小孩子的问题不是学术问题。学术问题是学术界整体上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你自己不了解而去解决的问题。学术界的问题,新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三种创新,观点要新,方法要新,视野要新,资料要新。新的材料能得出新的认识。三个发现问题的角度,一个是现实实践的问题,原由理论的问题,是学术界有争论的问题。
二、论文发表(以《装饰》杂志为例)
在论文写作方面,我没有什么好经验。对于发核心期刊,这是全国教师的难题,问题不在教师,在制度。为此我写了一篇“解析学术论文的发表问题”文章并发表了,文中总结了现在论文写作与发表的现状,批判了当前收取高额版面费、不给稿费、录稿不透明,不及时,学校指定刊物、以刊物级别为评判标准,而不看论文实质内容质量的体制等诸多问题。有利的是老师们养肥了杂志社,不利的是写论文的老师,花钱花精力买罪受,实在不合理。所以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够早日正视和处理好这个问题。问题和现实既然存在,作为老师无法改变这个现状,只能坦然面对,我的办法是积极寻找杂志官方网站,了解情况,主动投稿。
主编说是,不需要文刍刍的,需要新意。
1、稿件基本要求
o
o
o
o
o
2、选题要求
o
o
o
o
1)、选题方向指南:
o
o
o
2)、选题常见问题
o
o
3、点睛的标题
o
o
o
o
o
不好的标题范例: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好的标题范例: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4、容易忽视的内容摘要与关键词
o
o
o
o
o
内容摘要与关键词范例:
o
o
5、怎样选择写作材料
o
o
o
o
o
6、文章的主体结构
o
o
o
o
7、学术规范的重要体现——注释与参考文献
o
o
o
注释与参考文献常见问题:
o
o
o
o
o
注释格式规范:
o
o
o
o
o
注释格式范例 :
o
o
o
o
o
* 注:文章中引文相应位置的序号应与文后注释一一对应。
8、案例分析
o
o
o
o
修改前后详细分析:
修改前 |
选题:分析加藤彩部分作品,总结其作品的一些总体特征。 |
标题:初稿题目含混,没有直接点出加藤彩插画的特点,也相对俗气一点。(文中红字) |
材料选择:局限于加藤彩为日立设计的“梦貘”品牌形象,不具有代表性。(文中红字) |
文章结构:看似结构严整,其实内在逻辑不清晰,用词也很不严谨。 (文中红字) |
修改后 |
选题:通过加藤彩与比亚兹莱插画异同的分析,分析其貌合神离的视觉面貌,阐释原因,进而看出两人个性上的差异和数码时代插画的一些特征。选题视野开阔,且带有问题意识。 |
标题:题目比较有气势,提示了文章是1个世纪前后的两个插画家的对比,且落脚点还是在加藤彩上。(文中红字) |
材料选择:从她早期的插画谈起,与比亚兹莱的作品做对比,有一些形式层面的细致分析。(文中红字) |
文章结构:始终围绕着两位插画家的异同来展开分析:首先是两者的创作手法和作品的表现力;其次是整体颓废气质的异同,分析其成因;再次,更进一步,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分析其相关特征;最后指明加藤彩插画的意义。(文中红字) |
9、《装饰》杂志主要栏目
信息时空 |
李云 |
设计实践 |
田君 |
特别策划 |
流动与特约 |
史论空间 |
周志 |
纸上展览 |
赵华 |
教学档案 |
朱亮 |
学人问津 |
赵华 |
民俗民艺 |
黄德筌 |
海外来稿 |
流动与特约 |
个案点击 |
李云 |
故事、随感 |
朱亮 |
院校风采 |
周志 |
栏目介绍与分析:
o
o
o
o
o
o
10、投稿与联系方式
o
o
o
o
o
o
o
o
o
o
11、重要声明
o
o
o
o
o
o
这些年来,我们艺术学院虽然老师少,而且偏年轻,资历浅。但在院长的带领下,我院已主持完成了多项省部级课题,逐步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实力,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特别是形成了很好的科研作风,由以前没什么人报,到现在大家都积极主动申报。这是一个很好的风气。大家做科研,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科研水平和理论水平,壮大了艺术学院的实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是获得了一定的科研经费,解决了评职称所需要的条件问题。总之,科研工作是艰辛的,需要时间,需要精力,需要思想,更需要钻研和发现问题的眼光。我们一方面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而是要以一种扎实严谨良好的科研态度真正做一些有意义的有突破性的课题。我的课题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和参与,特别感谢他们。我虽然做了几个课题了,但深知自己还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好,研究还没有深度,还很不严谨。这是告诫自己要努力改正的。我想只要我们的确是认真去做了,肯定是有好结果的。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科研体会,仅供大家交流。以后还得向各位多学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