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西南丰曾巩读书岩

(2018-01-20 09:14:38)
标签:

曾巩诞辰1000年

唐宋八大家

南丰

分类: 名胜之地

http://s13/mw690/001c3VrFzy7hw6XMYH24c&690

在今天江西南丰县城南门,盱江的东岸,分布着几座错落的山丘。在正对着县城南门的山丘上,有一个天然的岩洞。这个岩洞宽约四米左右,高则是三米到五米不等,岩洞内的岩壁上面光洁、干燥,背山面水,岩洞里面还有一张石桌,一张石凳,岩前有一块石台,宽阔平坦,石台之上建有亭阁,石柱陶瓦、油漆彩绘、檐牙高矗,民族色彩浓厚。相传这里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及其兄弟读书之处。

http://s1/mw690/001c3VrFzy7hw8lHaAE80&690

http://s1/mw690/001c3VrFzy7hw6Vm6je60&690

当年,曾巩奉父命回家成亲,成家之后的曾巩就在家中一边耕种,一边读书。但是在乡里读书总是会受到影响,所以为了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曾巩就要县城南门外的山腰上找到了一个岩洞,于是他就在这个岩洞里面摆好了桌案、床榻等东西。安排好了之后,曾巩就把自己的弟弟们都叫来,兄弟几人都在这个岩洞中研习经典。当时乡里的人都把这个岩洞称为是“读书岩”,也就是曾巩读书岩。公元1057年的时候,曾巩还有两位胞弟曾布、曾牟一同考中进士。一时间兄弟三人名震天下,所以曾巩读书岩也就随之而声名远播。

http://s8/mw690/001c3VrFzy7hw70xnnNb7&690

http://s1/mw690/001c3VrFzy7hw8nhDl620&690

现在读书岩中还有一座风雨亭,在岩洞的侍婢上还刻了由朱熹亲自写的“书岩”"听月"。读书岩的下面还有一汪清泉,边上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墨池”二字,这两个字也是朱熹的手迹。有诗赞日:"半壁石千秋胜迹,八家遗墨万古勋名","亭上树影江边月,岩下书声石上泉"。

http://s7/mw690/001c3VrFzy7hw71RHJYd6&690

读书岩的风景也是秀丽壮观,山上的松柏常青,修竹婀娜山岩四周林木无奇,少苍松巨柏,亦无奇花异草。岩势也不险峻,平和充实,可轻松攀越。读书岩下,潺潺的盱水向东流,白沙碧水,倒映如画。远远望去军峰山高耸入云,茶园橘海相间,近看九曲回廊,树影婆娑,石径通幽。千百年来,读书岩就这样静静地伫立江边,倦了春夏之浪花,腻了秋冬之江风,习惯了四季之艄公号子,早已老僧入定般不复心生悸动。

http://s6/mw690/001c3VrFzy7hw72Jobz85&690
http://s13/mw690/001c3VrFzy7hw8paHEw3c&690

一位少年经常在这岩上浅浅的山洞里读书,时而埋首沉思,时而低声吟诵。他还经常去岩下那泓浅浅的池水里清洗毛笔,让灵动的山泉水去笔尖旧墨,添书中新意。读书岩那池水,由清澈见底到浓黑成墨,也成为那少年勤学苦读的见证。

http://s10/mw690/001c3VrFzy7hw74kfX3c9&690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北宋散文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出生在一个世代都是学者的家庭中,祖父曾经做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是太常博士,受家中长辈影响,曾巩耳濡目染从小就能够读书写字。而且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十二岁时,曾巩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http://s7/mw690/001c3VrFzy7hw8qZazce6&690

http://s8/mw690/001c3VrFzy7hw7657KL47&690

曾巩18岁时跟着父亲来到了京城,与王安石结成挚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曾巩20岁入太学,此后曾巩和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之后曾巩任太平周司法参军。后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整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

http://s2/mw690/001c3VrFzy7hw77XES5f1&690

http://s12/mw690/001c3VrFzy7hw784sCTdb&690

http://s5/mw690/001c3VrFzy7hw77SeHi14&690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深受群众拥戴。1080年,曾巩受到宋神宗的召见,采纳了他的简介,留任在了京城。朝廷认为曾巩的史学能比得上士大夫,适宜掌管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后来朝廷让他做中书舍人,但是曾巩书自己年纪已经大了,希望朝廷另选贤能。1083年四月,曾巩在江宁府去世,终年65岁。

http://s15/mw690/001c3VrFzy7hw8j222a2e&690

http://s16/mw690/001c3VrFzy7hw79Bwppaf&690

曾巩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中坚,散文成就很高。在文学创作方面,他远学韩愈,又师承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宋代以降,许多人将其作品奉为典范,他因此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纵观曾巩一生经历,他不但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实干家,只不过在那个文化重于经济、诗文贵于粟粒的特殊时代,其行政才干被耀眼的文名所掩盖住罢了。

1057年,39岁的曾巩考上进士。在这之后,除了在京城当过几年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外,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浙江、山东、江西、福建等地的基层任职,前后长达10余年,所到之处,打击豪强、抵制兼并、兴修水利、减赋救灾,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成效卓著,颇有政声,是那个时代少有的能臣干吏。

http://s7/mw690/001c3VrFzy7hw7fHLdc26&690

1071年,曾巩调任齐州(今山东济南)知州。知州可是地方上的一把手,曾巩深知责任重于泰山。自古以来,齐鲁便以民风强悍著称,所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齐鲁多勇猛响马之帮”。黄巢起义、宋江落草,乃至清末义和团,皆发端于齐鲁大地。曾巩所任职的齐州,就被评价为:“野有群行之盗,里多武断之家”,是个有名的难治之乡,豪强地霸比比皆是。所以,曾巩这个知州,绝对不好当。他清醒地认识到其难治之处,决定重拳出击,打击豪强,树立威信。

http://s11/mw690/001c3VrFzy7hw8kssbg0a&690

http://s3/mw690/001c3VrFzy7hw7hCBhw52&690

当时有一周姓富户,其子周高为富不仁,横行乡里,民愤极大,但周家“力能动权贵”,与地方官沆瀣一气,百姓敢怒不敢言。曾巩初来乍到,便以此为突破口,搜集证据,迅速将周高法办,百姓拍手称快。章丘一带有一伙叫做“霸王社”的土豪,杀人越货,无恶不做,曾巩派兵将他们悉数抓获,一举端掉了这个犯罪团伙,将31名罪犯判刑,发配边疆。他还在齐州开创了“保伍”之法,以5户为一保,监督出入,实行外来人口登记,有盗贼则鸣鼓相援。通过曾巩的治理,齐州盗、劫等犯罪明显下降,由治安案件多发之州变成了平安之州,风气为之一清。

http://s2/mw690/001c3VrFzy7hw7jbpCx31&690

曾巩不像现在有些官员,眼睛只盯着上面的好恶,专拣上头喜欢的事做,唯领导马首是瞻,“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反倒把本身的守土爱民之责抛却一边,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劳民伤财。曾巩既勤政,又务实,而且凡事能从实际出发。当时,为治理黄河,朝廷从各地调集民工,要从齐州调丁2万。按当时注册的户口计算,3个劳动力里就要调一个,抽调比例高达1/3。当曾巩听说一些地方的户口有漏登、瞒报现象后,马上决定开展人口普查工作,从下至上,层层上报,反复核实,最后发现,9丁抽1就能满足征丁之需。他的这一务实作风,使许多寻常百姓免去了徭役之苦,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其实,曾巩在齐州的政绩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他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刺激了农业生产;修建齐州北水门,解决了困扰齐州城多年的水患问题;疏浚了大明湖,如今它已是济南的著名景点;等等。后人曾在千佛山建曾公祠,还在大明湖畔建南丰祠,都是为了纪念曾巩为齐州所作的巨大贡献。

http://s2/mw690/001c3VrFzy7hw7eCi3v7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