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万安飞
万安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11
  • 关注人气:2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特酒创始人—娄修隆

(2010-10-24 11:12:19)
标签:

娄修隆

樟树镇

四特酒

娄源隆

陈明道

文化

分类: 名人贤士

娄修隆(1874-1950)临川城西人,清代光绪年间,在樟树满州街创办“娄源隆”的酒店,在继承本地传统小曲酿造蒸馏白酒工艺的基础上,取众家之长,经多年实践,酿造出了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优质白酒,勾兑出售后,大受欢迎。为了仿止假冒,娄源酒店在装酒的酒缸和酒坛上贴上四个“特”字,作为标志,以便与其他酒店的酒相区别,表示特别优质,“四特”名称由此产生。

   提及樟树市的“四特酒”,可以说有口皆碑。它以‘清,香,醇,纯”独特的风味,蜚声市场。1963年--2001年以来,曾分别被评为省优,部优,国优和江西省首批名牌产品,全国重点推荐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2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但是,对于“四特酒”的酿造者,却鲜为人知。
   其实,“四特酒”是由临川人娄修隆酿制出来的。
   娄修隆,临川县城西乡娄家村人。生于清同治13年(1874年),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其父见他生性聪明,什么东西一学就会,所以,尽管祖辈世代务农,家境清寒,还是省吃俭用让他读了五年私塾。后来实因年成歉收,才不得不忍痛让15岁的娄修隆缀学,经在樟树镇开酒作坊的乡亲介绍到满州街“万成栈”酒店当学徒。娄修隆进店不久,便迷上了酿酒这一技能。由于他诚实朴素,勤奋好学,很快受到了东家和师傅们的赏识,于是悉心给他传授酿造奥秘。在三年学徒生涯中,他起早摸黑,刻苦钻研,虚心求教,熟悉地掌握了酿酒的全部技能。学徒三年期满,按规定继续留店工作一段时间,以示酬谢师恩,始能高就。
   在留店工作期间,娄修隆并没有踌躇满志,仍然在配料,勾兑等工艺方面孜孜不倦的学习和钻研,练就了一门独特的‘把式’,只要用勾子盛出白酒,就能从酒花中判别出酒的度数。因此不仅在同行业中崭露头角,受到社会人士的青睐,而且也激发了他那“闯出创新之路”的雄心壮志。大约光绪20年(1894年),一家“陈源茂”酒作坊的少东家陈明道,素知他的为人,也久慕他的酿酒技能,因而采用优待的办法将他从 “吴万成”酒店‘挖’了出来,合伙开设新的酿酒作坊,所需投股资金慨由陈明道先垫付。这个酿酒作坊的招牌是每人名字中各取一字,称之为“源隆”,并由娄修隆具体主持业务。娄修隆鉴于樟树镇生产的小曲酒风味不够香醇,色泽不够清纯,于是在运用原来酿制工艺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外地名酒特点,重视勾兑,掺入一定数量的南昌高粱,使酿出来的白酒风味较其他酒作坊的酒高出一筹。结果,投入市场,大受消费者赞赏。数年后,陈明道因父病故,要回去主持老店,娄修隆只好归还陈明道的代垫股金。此时,店内银根紧缩,难以为继,幸得其妻周氏大力支持,将其所有陪嫁金银首饰和平日积蓄交给丈夫,始解窘迫,得以继续经营。自此,“源隆”为娄修隆独家经营,并冠以‘娄’字为记。
    娄修隆独资经营“娄源隆”后,深感运用外地白酒勾兑,极为不利,一是‘南昌高梁’难购,易受制于人;二是运输困难,成本太高。有这个限制,在市场上就缺乏竞争力,难以扬名。因此他便致力于酒曲制造的改革,但又感到自身力量单薄,在他的提议下邀请“陈源茂”等几家酒店联合集资开办了酒作坊,取名‘集义’,打算依靠本地的力量酿造出山西汾酒和湖北汉酒型的优质白酒,作为樟树镇十二家酒店勾兑之用,进一步提高樟树镇小曲酒的质量,增强与外地白酒的竞争力。然而,事情往往不能尽如人意,由于缺乏技术力量,经验又不足,加之酒窖新挖,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酒质没有达到理想水平,销路滞呆,结果,股东先后退出,只有发起者“娄源隆”坚持到底,艰难维持下去,自此以后,娄修隆总结了经验教训,认真检查了酿造的每个环节,并从新建县高价聘请酿酒技师,进一步研究了制曲技术,采用高粱,糯谷磨碎作原料,实行固定发酵,精心酿造,延长储存期。由于窖龄已老,酒醅发酵期长,酒曲质量好,酿出的酒格外香醇,色清亮呈淡绿色,既具有汾酒,汉酒的特色,又别于汾酒和汉酒,勾兑出售后,大受消费者欢迎,赞不绝口。从此“娄源隆”名声远扬,销路也越来越好,还远销到袁州,萍乡,临川等地。年产量高达十几万斤。“娄源隆”也就成了樟树镇的酒业巨头。有些酒坊便冒充“娄源隆”的名义外出推销。于是娄修隆便在自家销售的酒坛上贴上两个“特”字作为酒标,表示自己的酒特别优质,风味特别好,同时也跟其它的酒区别开来了。1930年,娄修隆在省垣南昌棉花市开设了一座分店。为了纪念自己在酿酒行业中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便把分店取名为‘义成’。把以前的两个“特”字改为四个“特”字,以示现在的酒比以前更加优质,风味更加好,“四特酒”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娄修隆生产的“四特酒”,一贯讲求质量至上,从不马虎出店。为把好质量关,他事事躬亲,尤其是在勾兑方面,由他亲自掌管,一定要酒花在勾子中堆而不散,方许封缸。直至垂暮之年,还亲临作坊,狠抓质量,抗战以后,虽然由于战乱和反动政府的苛捐杂税,使酿酒业日趋萧条,产量一度大减,但酒质仍保持不便。所以不少外地客商到樟树镇饮过“娄源隆”酒店的‘四特酒’,都极力劝说娄修隆去上海,武汉,长沙开办酒厂。由于当时娄修隆年事已高,不便远行和各种原因,也就没能去成。
   娄修隆殁于1950年,享年七十六岁。他为创一代名酒,可谓奋斗终生,耗尽了心血,终于获得成功,每当人们谈起令人陶醉的樟树‘四特酒’时,都会怀着崇敬的情意缅怀这位名酒酿造者的丰功伟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