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潭坊:千年古镇·抗倭名将谭纶故里

(2010-01-26 19:58:10)
标签:

文化

分类: 古迹遗址

 

http://www.jxgdw.com/jxgd/news/jszt/2008zghbh/yzjx/images/00160349.jpg
位于万福桥东的三元宝塔建于明万历年间,塔顶每面镶嵌有铜镜,八角挂有铜铃,是为镇“鼠妖”而建。

http://www.jxgdw.com/jxgd/news/jszt/2008zghbh/yzjx/images/00160350.jpg
千年古樟

  自宜黄县城沿河而下,约12公里处,有一依山傍水的千年古镇,宋、元时称潭溪、长乐市,到明代时改名为潭坊。

  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卵石小路由西朝东款款而行,你便会觉得置身于清静、典雅、古色古香的电影画面般的意境之中。五里小街两侧,有一栋栋青砖土瓦、雕梁画栋的古宅民居,商行店铺鳞次栉比,吱吱呀呀的木质门声和熙熙攘攘的担簦负贩者特有的叫卖声,构成了一曲古朴悠长的琵琶、古筝交响乐。还有那一座座保存完好的石拱桥、石牌坊、三元宝塔和一棵棵葱茏苍劲的老樟树,昭示着这个小镇历史的远古。

  小镇不大,二三百户人家。四面山环水绕,风光旖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它是抗倭名将谭纶的故里。这里曾是一个显赫家族的聚居地,出过兵部尚书、御史大夫、资政大夫、奉直大夫以下大小京官十数人。据有关史料记载,从宋至清,潭坊出进士400余人,占全县进士人数的一半以上。著名的抗倭名将,被戚继光、俞大猷尊称为“恩公”的明朝兵部尚书谭纶(1520-1577),就是那众多进士的杰出代表。明代中叶以来,潭坊盛产蚕茧、丝线、纺绸、大米、藕粉、板栗、黄栀子,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清代后期,丝线和纺绸市场逐渐被机织品占领,加上自然灾害、兵燹,潭坊经济日渐衰落,房屋毁坏不少。历经四百多年的岁月沧桑,昔日豪门大院气派非凡的望族建筑群,大多只剩下断壁残垣,但仍有多处精美遗迹记录着昔日的辉煌,供游人凭吊。

http://www.jxgdw.com/jxgd/news/jszt/2008zghbh/yzjx/images/00160351.jpg
古宅门额图腾

  走进潭坊古镇,那风格别致的古建筑比比皆是。首先落入眼帘的是位于万福桥东的三元宝塔。明万历五年(1577)建造,塔身为八面七层,墙实中空,无梯可上,高12.4米,对角直径2.8米,全用青麻石砌成。据传明万历年间潭坊一带发生“鼠疫”,百姓遭灾。时任兵部尚书的谭纶得知此情后夜不能寐,并敦促家乡官员迅速采取必要措施,于是,有乡民创意建此塔以镇“鼠妖”。因此,正南面开有塔门,门两旁有红石刻字对联:“宝塔镇乾坤隐隐乡民昭福泽,金仙安世界巍巍惠日灿祥光”。塔顶层每面嵌有小铜镜,八角挂铜铃,阳光普照,金光闪闪,轻风吹拂,八面铃鸣。让人景仰,浮想联翩。

  在桥下村王家场巷口,有一座令人惊叹的大司马古牌坊,明万历2年(1547年)建,是当年抗倭名将谭纶取得显赫功名时,神宗皇帝下旨:“省郡各建文武忠孝、威震华夷坊”。宜黄人就在潭坊竖起了这座全石榫卯、结构精致的大司马牌坊。“大司马”是古代军人最高职位,可以理解成“大元帅”或“大都督”,谭纶死后获准建“大司马牌坊”,这是朝廷对他最高规格的纪念。当时明神宗才是一个12岁的顽童,还不知谭纶的功绩,真正起作用的是当朝宰相的张居正。这位“铁血宰相”对谭纶极为赏识,两人建立了深厚友谊,张居正重用了谭纶,而谭纶也不负重托。

  整座牌坊由六根青石为柱,用巨型青石板石匾拼成整座牌坊的屏面,每根石柱底部半米宽见方,高二十余米,重达三万余斤。据说所有石料均采自四川,用时半年才运到。牌坊正反两面,均有题字和各种雕花图案,正中自上而下题字为:上层为直书“恩荣”二字,中层为“大司马”三字,据说为万历神宗皇帝御笔,再往下是横匾:“嘉靖甲辰进士兵部尚书谭纶”。三层额坊间均用浮雕、透雕的龙凤云纹图案和宫廷、戏曲人物华板镶嵌。中门上的“双龙戏珠”、侧门上的“百鸟朝凤”、“鲤鱼跳龙门”、“蟠桃上寿”等特别精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如不是亲眼所见雕刻于石板上,准会误认为是木刻作品。这座牌坊充分体现了家乡百姓对谭纶文武双全、忠君孝民的敬仰。当地居民说,这座牌坊在抗战时期曾遭到日军的轰炸,但炮弹就是炸不塌这座牌坊。

http://www.jxgdw.com/jxgd/news/jszt/2008zghbh/yzjx/images/00160354.jpg
大司马牌坊

  坐落在新中村邹家村东南的贞节牌坊,是清嘉庆十九年(1814)朝廷为乡女邱氏所建。整座牌坊造型优美庄重,采用青麻石材料构建,榫铆结构,宽高各十余米,四柱重檐,自上而下有六层石质横匾。最上面有百花添寿葫芦顶,采用镂空石雕造形,往下是竖笔“圣恩”二字,字体古朴遒劲,清朗俊美,堪称书法佳作。正中是一块文字匾,刻有一段奏请建坊的历史记录,至为详细。自右至左整齐排列着从县衙到朝廷各级官员的官职和姓名,分别是:“宜黄县训训导王适瑞、宜黄县教谕汪土洁、宜黄县知县丁谌、抚州府知府邱生德、江西督粮道李蘧、江西按察使陈蔺森、江西布政司先福、江西提督学院曹振镛、江西巡抚部院秦承恩、两江立总督部堂铁保、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恭阿拉、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王懿修、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德瑛、太子少师户部尚书戴衢亨、太子太师文渊阁大学士庆桂、太子太师文华殿大学士董浩。皇清嘉庆十九年甲戌岁中秋月中瀚毂旦。”这段文字,再往下是主题,刻“旌表监生邹际标之妻邱氏节孝”横匾一块,书法字体以隶书为主,并兼有行楷。在所有题字匾之间和两侧,分别装饰着云龙花卉和鳌鱼等精美图案匾,有双龙戏凤,梅鹤朝阳,文臣武将,鱼跃龙门,仕女飞天等,全部图案用镂空、浮雕、阴刻等雕刻手法,纹脉细腻,线条流畅,胜过工笔画。中间立柱上刻有金体对联一副,为“节励冰霜辛勤鞠子,名镌金石申命临孤”。整座牌坊构思巧妙,雕刻精细,图案华美,书法绝伦,保存完好,是一处珍贵的历史遗迹,又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http://www.jxgdw.com/jxgd/news/jszt/2008zghbh/yzjx/images/00160355.jpg
贞节牌坊

  除上述牌坊外,潭坊还有揽翠坊、庆德流芳坊、“锦文新第”坊、“青宫太保祠”及牌坊等古建筑。故潭坊又被后人称之为“牌坊镇”。徜徉于潭坊古镇,你定会感叹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和文化底蕴的厚实,激发人们尊重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建设美好明天的满腔热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制扇技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