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苏州留园

(2013-07-08 22:08:28)
标签:

旅游

http://s6/mw690/413a57c0t0c93948a2065&690

从每个角度来观看这个院子都是一副完美的山水画。

  前一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关系,一口气跑了八个城市,工作之余,也借机饱览了不少各地的美景,可要说起印象最深的,却是仅仅游览了一个小时的苏州留园。

  6月17日来到苏州,先是受到承办单位的热情招待,等到正式入住酒店之后,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苏州园林居然没有晚上开放的,这也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来苏州之前,自己还是下了一番功夫,准备利用仅有的一点点时间,游一次苏州最小的园林——网师园。网师园里有一个著名的“月到风来亭”,取意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想必明月当空之夜正是赏景的绝佳之时,没想到晚上不开放,这样的美景自然无缘一见。

  在酒店中用手机搜一搜地图发现,自己能叫得出名来的、心仪已久的几个园林居然都在2--4公里的范围之内,顿时想起那句“人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名园近在咫尺,却身不能至”!继续查找发现,网师园等园林均是早8:00开门,只有留园是7:30开门,而第二天早上9:00就要和同事一起去活动现场,上午可利用的时间几乎要以分钟计,立刻决定去留园!

http://s8/mw690/413a57c0te1018b9d1097&690

  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代表了清代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结构紧凑,富丽堂皇。其余的三处分别是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和明代的拙政园。同时,留园也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其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而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则是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留园的门很小,高不过2米许,宽不过1.5米,很不起眼,小中见大,这正是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之一。

  进了门厅,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小天井,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和漏水。在天井后边的建筑是轿厅,顺着边上的过道往前走.弯弯曲曲,前面有两个蟹眼天井,种了一些瘦竹,为昏暗的过道引来一些光亮。这儿也是一个天井,花台里种了桂树、白玉兰,还有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
  这一段过道由小变大,由暗转明,随着空间的变化,“放”、“收”、“再放”、“再收”,让人感觉不到过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同时,园主巧妙地借助这个过道将外界的尘嚣挡于门外,反映了主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受外界干扰的隐逸思想,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http://s10/mw690/413a57c0te0ec1dd42409&690  留园的规模比拙政园小的多,但精巧秀丽却不输。这里还有一个特点:每一栋建筑的窗棂都各不相同,透过不同的窗棂望过去,移步换景,都有不同的细微风景。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仅从此句评价我们也能看得出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鬼斧神工,他所创造的是一片诗情画意,园中有画园中有诗,这种与世隔绝的一片宁静,令人足不出城,便可感受到自然之美。

  苏州园林完全是在营造一种氛围,园林的建造不只是为生活提供休憩的地方,更像是是一种文化和意识的寄托,一片空地,开池堆山,植树种花,每个细小的处理都是经过精心推敲的,不为别的,只为从每个角度来观看这个院子都是一副完美的山水画,而每幅山水画却又充满诗意,得到那种心灵交流的感觉,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与自然精致。

http://s15/mw690/413a57c0te0ec1d97449e&690 小桃源

  又名小蓬莱。它是留园中部水池里的一座小岛,通过两道红栏曲桥相连。曲桥上一株年逾200岁的紫藤生机盎然,每当春天来临,紫藤花枝绽放,将三十多米长的花廊映衬得紫霞尽染,成为春天留园里的一大胜景。

  只不过这次来留园,已经到了夏季,只能想象春季时的绚烂之美了。

http://s2/mw690/413a57c0te0ee0fd71e21&690明瑟楼、涵碧山房

   涵碧山房是田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取自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涵”指水多,“碧”指水碧如玉,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建筑三间,卷棚硬山造,东面紧靠明瑟楼,刘氏时称“卷石山房”,盛氏时名“涵碧山房”,因建筑前临荷池,故通常又称荷花厅,俞樾《留园记》中“凉台燠馆”即是指此。

  “涵碧山房”为中部主要建筑,俗称荷花厅,厅高大宽敞,陈设朴素,周围老树浓荫,风亭月榭,迤俪相属,楼台倒影,山池之美,堪称图画。

    “明瑟楼”两层半间,取水木明瑟之意而名,南面假山构思独特,有峰回路转之妙。体态轻盈造型精巧,取郦道元《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木明瑟”之意而名,楼下取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起名为“恰航”;楼旁的湖石假山非常巧妙地将登楼的踏道藏于其中,边上刻有“一梯云”,取自“上楼僧踏一梯云”,将山石比作可以助人升腾的云朵,使人有一种飘浮于仙境之中的感觉,暗含“月中折桂”的意思。

  环绕中部水池,涵碧山房、明瑟楼等建筑景观与可亭形成了一个对景。所谓对景,就是从甲观赏点可以观赏到乙,从乙观赏点可以观赏到甲。从这儿望去,明瑟楼就像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船舱,两座建筑组成了一艘形神兼备的“写意抽象式”画舫,微风吹拂,波光荡漾,这艘船就像在水中缓缓航行一般。

  苏州园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筑,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这与苏州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旧时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园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园林的生活气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种建筑形式,有厅、有台、有楼、有阁„„,是苏州建筑艺术的集萃,并可增加园林建筑的层次感,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三是船形建筑介于似像非像之间,符合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要求;四是体现了园主的隐逸思想,《庄子.列御寇》中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不系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成为他们来去自由、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标志;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义,尽管他们希望隐逸,但文人士大夫骨于里的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抛弃不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对老百姓好,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http://s2/mw690/413a57c0t0c9392dcf821&690

 闻木樨香轩

  沿中部水池左侧的路走过去,就是闻木樨香轩。“木樨”就是桂花,这儿四周遍种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飘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悬,倒映水中,随波荡漾。因此,这儿是观赏秋景的地方。

  闻木樨香轩位于池西山上,贴近云墙,为平面呈方形,三面坐槛,卷棚歇山顶的小轩,为中部最高处。两翼有蜿蜒曲折的爬山走廊,分别与南北的涵碧山房和远翠阁相连。轩周围桂树成丛,峰石林立,以植物造景生动地命名为“闻木樨香轩”,轩前有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

  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很讲究,此处的“闻木樨香轩”也包含有深刻的禅理,佛教的禅宗讲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

http://s10/mw690/413a57c0te0ec1ea02b49&690

  闻木樨香轩两侧的爬山走廊,廊壁上嵌有明代镌刻的“二王”法帖。与众不同的是,此处的法帖只收“二王”书法,点评全放在释文的后面,可以让游人,特别是书法爱好者自己欣赏评点。至今,留园保存了359方法帖,为“留园法帖”,堪称园林一绝。

http://s16/mw690/413a57c0te0ed43d789ff&690五峰仙馆

  沿中部水池右侧的路向前走,通过西楼,出廊门,眼前出现一座雄伟的建筑,名为“五峰仙馆”,馆前是一丛假山,这一丛假山是仿造庐山五仙峰而搭建的,假山规模宏大,山顶几座山峰高拔挺峭,山北就是五峰仙馆,馆是单层结构,全是楠木建造而成,当然,不仅仅是梁和柱是用楠木,连内部陈列的家具也是用楠木加工成的。

  五峰仙馆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馆的南侧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厅山,这五座小山峰取李白的“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五峰仙馆是留园三代主人不断修建改造而成,它的台基为青石,是明代遗物。

  五峰仙馆建成后,盛氏将其作为主厅,是举办生日、结婚等重要活动的场所。通过一排沙隔、挂落、飞罩将室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南部为宴饮会客之处,布置十分讲究,以圆桌上的花为分界线,供桌左边为主人,右边为主宾,接下来由中间向两边,由近及远,按长幼尊卑,一一对应就做。

  此馆为园内最大的厅堂,五开间,九架屋,硬山造。由于梁柱均为楠木,故又称楠木厅。此处旧为徐氏“后乐堂”,刘氏时扩建为“传经堂”。盛氏时因得文征明停云馆藏石,属吴大澄书其额,更名“五峰仙馆”。

  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五峰”源于李白的诗句:“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楠木殿厅堂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其中前厅约占了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积。正厅中间朝南设供桌、天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椅。众多家具将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杂,典雅繁美。

  仙馆东西墙上分别设了一列开合非常大,但是装饰却简洁精雅的窗户。这样的做法是要把窗户外的两个小庭院的风景借鉴进来,拓展厅堂的视觉空间,保证建筑中有充分的光线。所以我们走进五峰仙馆没有像以往走进其他老房子那样,感觉阴暗、压抑甚至还有点阴森森,相反感觉这个厅堂宽敞明亮,宏丽而大气。

http://s2/mw690/413a57c0te0ec3c112e81&690

留园三绝之“楠木殿”、“雨过天晴图”。

  楠木殿

  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可见五峰仙馆在留园中的地位非比寻常。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日军的马棚,饥饿的行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五峰仙馆两面墙壁上有四幅大理石挂屏,红木板上有上圆下方两块大理石,不仅在形状上有变化,而且包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暗含“天人合一”的追求。

  雨过天晴图

  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雨过天晴图”保存在留园的五峰仙馆内。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毫米,这么大尺寸的一块大理石是如何完好无损从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运到这个江南苏州的,真是令人称奇!

http://s12/mw690/413a57c0t7ce469520b9b&690

  出了五峰仙馆之后,很快就到了鸳鸯厅。鸳鸯厅,为一屋两翻轩,由南北两厅组成,南北两厅装修不同。一般的鸳鸯馆也分男馆和女馆,男馆朝南,女馆向北,但这座馆的男馆和女馆正好相反,北为方梁有雕花,是男主人会客的地方;南为圆梁,无雕花,女馆的窗子是四方形的漏窗,窗上仅有几条横平竖直的窗栏杆,而男馆的窗户是八角形的,上面装饰有图形复杂的木刻窗花;北厅地砖也比南厅大,南厅是女主人会客和男主人听音乐的地方。

  鸳鸯厅南部天井前的石库门上有砖额“东山丝竹”四个字,《晋书》上讲,谢安在浙江东山隐居,朝廷几次要他做官,他都不动心。所以后人就用“东山”或“东山高卧”指代隐居,“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天井外边原来是盛家的戏厅,在这里听戏品曲,好不惬意!置身于此,能说园主不是“东山高卧”吗?

  朝冠云峰这边为男厅,建筑华丽,梁架扁方,且精雕细刻。除了“鸳鸯厅”名字外,它还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林泉耆硕之馆”。“林泉”指山林泉石,比喻隐居休息游玩的地方;“耆”指年老的意思”;“硕”指有名望的人;“馆”是四通八达的地方。连起来讲就是:这里是德高望重的社会名流聚会的地方。银杏屏门上的这篇《冠云峰赞》是清末著名的朴学大师俞樾写的,还有全景图后的《留园记》也是俞樾写的。

    馆的北面是留园的精华所在,迎面就是一块巨大的太湖石傲然挺立在眼前,巨石的四周是亭台楼阁,好似众星捧月一般将巨石围绕其中,这就是号称江南三石之一的“冠云峰”,冠云峰周围的建筑均被园主人用冠云峰相关的名字命名,阁叫“冠云阁”,楼是“冠云楼”,亭为“冠云亭”,廊唤“望云廊”,连池水度被叫成“冠云池”。这里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林泉耆硕之馆”的男馆在北面,因为冠云峰就在馆的北面,为了能够时时刻刻观赏自己非常喜爱的石头,园主人不惜打破常规,将北面作为鸳鸯厅的主馆。


http://s12/mw690/413a57c0te0ec1fb0295b&690

冠云峰

  从鸳鸯厅的男厅步出,便可看到留园最负盛名的名石——冠云峰。留园内的冠云峰为北宋花石纲遗物,高约九米,是江南最大的湖石,为太湖石中绝品。郦道元的《水经注》有“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云岭”之句,冠云峰之名即由此而来。冠云峰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与杭州西湖的“皱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南京瞻园的“仙人峰”同称为江南四大奇石。

  冠云峰是“仙苑停云”庭园的主景和构图中心,位居中央浣云沼畔,瑞云、岫云两峰退立两侧。四向林泉耆硕之馆、冠云台、冠云楼、冠云亭和伫云庵围绕巨峰而建而赏。冠云峰为孤石巨峰,屹立在用榫眼相接的石座上,峰高6.5米,独具瘦、漏、透、皱之秀美,(瘦是说这块石头苗条修长;皱指石头的表面有花纹;漏指雨水不会积存在石头上,顺着孔隙很快就会流出来;透是说石头上有很多孔洞,玲珑剔透。文人所以喜欢石头,更是把人的情感赋予石头,对石头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对人自身修养的要求。有人从瘦、皱、漏、透引申出来的顽、清、拙、丑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既雄伟又秀丽,为留园诸峰之冠。

  就其形似又名观音峰,从石之西北观之,婷婷玉立,犹如一尊送子观音佛像所以有的游人就以送子观音为背景照相留念,以期能早生贵子。冠云峰原为留园之旁的奇石,前园主刘云峰生性爱石而未获,盛旭人得园后,以善价得石,后又购得峰前隙地,筑屋建庭园,前后历时20年之久,冠云峰入园中。相国张之万(字子青)为之书赠“奇石寿太古”五字,俞樾为之赞贺,皆成美谈。

  冠云峰的来历

  宋徽宗在东京修建“寿山艮岳”时,让朱勔帮他搜罗奇花异草、珍木怪石。朱勔利用手中的职权,巧取豪夺,搞得民不聊生,激起了浙江的方腊起义,苏州也发生了石生起义。宋朝的花石纲导致了国库空虚,政治腐败,很快就被金灭掉了。当时有两块有名的太湖石被称为“大小谢姑”,“小谢姑”没有来得及运走,后来被一位姓董的买了下来,他的女儿嫁给了徐家,将这块“小谢姑”作为嫁妆,改名为瑞云峰放在当时的东园里,留园也因为这块石头而更加出名。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苏州地方官为了讨好皇帝,将这块石头运到苏州织造署,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十中,让皇帝玩赏,一直未搬回来。盛康买下留国后,总觉得留园没有瑞云峰就少了几分灵气。因此他花了很长时间和很多银两,终于寻到了另一块石头,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冠云峰,当时搬运它时,真可谓过河架桥,见山开路,房挡拆屋,据说这块石头也是花石纲的遗物。

http://s10/mw690/413a57c0te0ece67466a9&690

留园三峰(冠云、瑞云、岫云)

  冠云峰西边的石头叫岫云峰,东边的石头叫瑞云峰,是当年盛氏寻到冠云峰后为了应景才这样布置的。后来,盛康的儿子盛宣怀还将他的三个孙女分别取名叫冠云、瑞云、岫云,为留园平添了一段佳话。冠云峰前面的池子叫浣云沼,冠云峰的倒影投落在清澈的池水中,似乎主人要用这池水来清洗冠云峰。实际上也就是说,做人也要向冠云峰一样,时时洗涤身上的“尘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自身修养的要求。池子里边种有睡莲,水池里边养有金鱼。冠云峰的北面有冠云楼,东面是冠云亭,还有冠云台、储云庵等几个建筑,当时主人为了烘托冠云峰的高大,有意控制周围建筑的高度。

http://s1/mw690/413a57c0t7ce4697fd8a0&690

又一村

  陆游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一村”三字盛氏时即有,开始系指东面一片,即“花好月圆人寿轩”,“少风波处便为家”,“亦吾庐”这一范围,后开辟西部,通常指西面一带。因广植梅林,并有绿杨、桃杏、菜畦、豆架,富有田园风味,故名。

http://s3/mw690/413a57c0te101e17d2072&690

自在处

    宋陆游诗“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此处景色与诗意相同,借以为名。前侧一峰名“朵云”,对面置有青石牡丹花台,雕刻精美,为明代园林遗物。

http://s9/mw690/413a57c0te0ec1f628418&690
  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诗与景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后改名含青楼,盛氏时名“远翠阁”。阁实质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山造。
 
“又一村”中的景致。
http://s15/mw690/413a57c0te0ec1fde879e&690
    在一路经过的亭亭阁阁,都能听到悠扬悦耳的苏州评弹或者苏州昆曲,要么是琵琶弹奏,还有苏州书唱,这些全是留园都有的文化节目,使游人在游玩园林,欣赏自然或人为实物艺术的同时,又能够欣赏到无形的艺术。
  由于上午9:00还要跟同事一起去忙工作上的事情,所以从早上7:30进园,到8:30离开,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
    这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已经将留园大体上走了一圈,留园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很多细节部分值得我们仔细观赏和品位,这一次只能算是走马观花,匆忙之间也留下了不少遗憾:例如冠云楼中的留园三绝之一的“鱼化石”就忘记看,濠濮亭、远翠阁、曲溪楼、石林小院、“鹰斗猎狗峰”、揖峰轩、还我读书处等景观也没能仔细品味,我想留园我不会只来一次,待到下次换个季节来留园,一定还会有一些新的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