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有先生历险记翻译与注释(二)

(2010-05-23 20:28:24)
标签:

教育

【原文】质明始霁,罢甚,然念及亡是公存亡莫卜,欲蚤至山中,不敢息。

【翻译】直到天亮后,天气才开始放晴。(先生)疲倦极了,但考虑到亡是公生死不明,想尽早地赶到山中,不敢停下来休息一下。

【注释】

①质明(天刚亮)始霁(雨[雪]后天气放晴),罢甚(“罢”通“疲”),

②然念及(考虑到)亡是公存亡莫卜(生死不明。卜,知道),欲蚤(通“早”)至山中,不敢息。

【原文】逾午,始入山,山口有茅店,询之,知长者居山之阴,而连山纵横,略无阙处,遂以驴寄逆旅主人而徒焉。

【翻译】过了午时,才开始进山,山口有一家茅店,(先生上前)打听子虚长者的住处,知道长者住在山的北面,可是,群山连绵,纵横在前,几乎没有空缺的地方,于是把驴子寄放在店主家里,徒步而往前走。

【注释】

①逾午(过了午时。古时用十二地支纪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又将一个时辰分为“上时刻”和“下时刻”,均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时”。午时,相当于现在的11:00—13:00[指地方时间])

②始(才)入山,山口有茅店,询之(询,咨询,打听;“之”,代词,代子虚长者的情况,从后文看是打听住地),知长者居山之阴(山北水南称“阴”,这里是山,当指北面),而连山纵衡(多貌),

③略无(毫无,全无)阙(通“缺”)处,

④遂(连词,于是)以(介词,把)驴寄(寄存)逆旅(旅店)主人家而徒焉(徒步行走。焉,陈述语气助词,可不译)。

【原文】山行十里许,忽闻山林中一声呼哨,斯须而强人列阵阻于前。

【翻译】沿着山路走了十里左右,忽然听到丛林中传来一声呼哨,很快就看见一伙强盗摆开阵势阻挡在他前面,

【注释】

①山行(沿着山路走)十里许(用在数量词后表约数,可译为“左右”。)

②忽闻丛林中一声呼哨,斯须(时间词,很快,即刻)而(顺承连词,就)强人(指强盗)列阵(摆开阵势。)阻(阻挡)于前,

【原文】为首者庞然修伟,黑面多须。

【翻译】领头的人又高又大,面色黝黑胡须浓密。

【注释】

为首者庞然(形容高大的样子)修伟(高大健壮;修,长),黑面多须。

【原文】从者无虑数十骑,而步者百余继其后,皆披甲执兵。

【翻译】跟随在后面的大约有几十个骑兵,一百多个步行的士兵紧随他们身后。(他们)全都穿着铠甲,手拿武器

【注释】

①从(跟随在后)者无虑(表估计,译为“大约”“总共”)数(几)十骑(念jì。一人一马叫“骑”)

②而步卒(步行的士兵)百余继其后,皆(都)被(通“披”,穿着)甲(铠甲。戴在头上的叫“盔”)执兵(武器,兵器)。

【原文】其一吼曰:“大王在,胡不跪!”

【翻译】其中一人大声吼道:“我们大王在此,为什么不下跪!

【注释】

其(其中)一吼曰:“大王在,胡(疑问副词,问原因,译为“为什么”)不跪!”

【原文】先生趋避不及,遂就擒。

【翻译】乌有先生想快步躲避已经来不及了,最终束手就擒。

【注释】

先生趋避不及,遂(副词,最终)就擒(被捉住了。)。

【原文】为首者下马坐巨石上,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

【翻译】领头的人跳下马来,坐在大石上面,直伸两脚,手握剑柄,直瞪着他,声音像小老虎一样吼道:

【注释】

为首者下马坐巨石上,两(展(伸直)其足,案(通“按”)剑瞋目,声如乳虎(小老虎,一说育子的母虎),

【原文】“汝来前,孤,山主也。据山称雄,尔来十余载矣,官军不敢犯孤境。若何物狂夫,擅失吾寨,其欲血孤刃乎?”

【翻译】“你给我过来!我是这山寨的主人,从我占山称雄以来已经十多年了,连官军都不敢侵犯我的地盘,你是哪来的狂妄之徒,竟然胆敢擅自闯进我的山寨,难道想让我的刀染上鲜血吗!

【注释】

①曰:“汝来前!孤(帝王自称,这里是山大王自称),山主也。据(占据)山称雄,尔来(从那以来。尔,指示代词,译为“这”或“那”)十余载(年)矣,官军不敢犯孤境(侵犯我的地盘)。

②尔(第二人称代词,你)何物狂夫(相当于“何狂物夫”,全句大致可译为“你是哪来的狂妄之徒?”“物”与“夫”同义,都是“人”的意思,如“待人接物”、“恃才傲物”中的“物”即此义),擅入吾寨,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欲血(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染上血)孤刀乎!”

【原文】先生蛇行匍匐以进,跽而泣曰:

【翻译】先生像蛇一样在地上爬着前进,然后长跪着哭诉道:

【注释】

①先生蛇行匍匐以进(像蛇一样在地上爬着前进。“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②跽(指“长跪”,跪着时臀部离开脚后跟)而泣曰:

 【原文】“请诉之,愿大王垂听。

【翻译】请允许我说明事情的原委,希望大王垂听。

【注释】

①“请(敬辞,用在说话人自己动作之前,可译为,“请让我”“请允许我”之类)诉(申诉,说明)之(代词,代指误闯山寨的前因后果)

②愿(希望)大王垂(表敬副词,用在听话人动作前面,表示对方高高在上)听。

【原文】小人中山布衣也,友人病危,吾不忍坐视其死,入山诣子虚长者,以延友人之命,仓皇不能择路,是以误入大寨,罪当死。

【翻译】小人是中山一个普通百姓,友人生病,危在旦夕,我不忍心眼睁睁看着他死去,所以才进山去请子虚长者,以便延续朋友的生命,慌忙中走错了路,因此误入贵寨,罪该万死。

【注释】

①小人中山布衣也,友人病危,吾不忍坐视其死,入山诣(拜访)子虚长者,以延(延续,延长)友人之命,仓皇(慌忙)不能择路

②是以(表因果关系的常用固定结构,“以是”的倒装,相当于“以是”“以故”“是故”“故”的意义)误入大寨,罪当(该当)死。

【原文】身死固不足惜,特以不能延医活友为恨耳,唯大王哀之。”言已,涕如雨下。

【翻译】我自己死去原本不值得吝惜,只不过以不能请医生去救活我的朋友为遗憾罢了,希望大王可怜我。”话刚说完,泪如雨下。

【注释】

①身(自己)死固(副词,原本)不足惜(不值得吝惜),

②特以不得延医活友为恨耳(“特……耳”,固定结构, “只是……罢了”,“特”还可换为“但”、“徒”、“直”、“唯”、“第[弟]”等词,意义不变。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恨”,古今异义词,遗憾。)

③惟(句首语气助词,含有“希望”的意味)大王哀之(可怜我,怜悯我。“哀”:悲悯,同情;“之”: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译为“我”)。”

④言已(止,完),涕(眼泪)如雨下。

【原文】为首者曰:“然则,君义士也。”

【翻译】领头人说道:“照这么说来,您倒是一个讲义气的人。”

【注释】

①“然则(既然如此,那么……)

②君(尊称,您义士也。”

【原文】顾谓徒属曰:“杀义士,不祥莫大焉。释之,以成其志,且劝好义者!”

【翻译】(然后)回头对他的部下说:“杀死一个侠义之士,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吉祥了。放了他,以便让他实现自己的心愿,并且,这样也可勉励所有爱好正义的人!

【注释】

①顾(回头)谓(对……说)徒属(古无表示复数的词,常用“属”、“类”、“辈”、“侪”[读chái]、“伦”、“流”、“曹”、“等”等词来表示,大致相当于“们”,准确讲应该是“这些人”)曰:“杀义士,不祥(吉祥,吉利)莫(指示代词中的无指代词,可译作“没有什么[事]”)大焉(比这更大。“焉”,兼词,兼介词“于”[此处表比较,译作“比”]和代词“此”)。

②释(放)之,以成(成全,使完成)其志(他的心愿),且(表递进的连词,并且)劝(勉励,激励)好义者!”

【原文】又谓先生曰:“吾等虽啸聚山林,非草寇之比,君勿惧。

【翻译】接着又对乌有先生说:“我们这些人虽然啸聚山林,但决不是普通强盗一类的,您不要怕。

【注释】

又谓先生曰:“吾等虽(连词,虽然)啸聚(召集,聚集)山林,非草寇(一般强盗)之比(同类),君勿(否定副词,别,不要)惧。

【原文】子虚长者,仁人也,居山之阴,君须跻山之颠而北下,始得至其家。速诣之,以救乃友;

【翻译】子虚长者,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住在山北,您必须登上山顶然后从北坡往下走,才能够到他家。赶快去找他以便救你的朋友;

【注释】

①子虚长者,仁(仁慈)人也,居山之阴,君须跻(登,读jī)山之颠(通“巅”,山顶)而(连词,表顺承)北下,始(才)得(能够)至其家。

②速(赶快)诣之(去找他),以(连词,以便)救乃(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友;

【原文】然长者每采药千山万壑间,吾辈亦鲜遇之,虞君不得见耳。”

【翻译】可是子虚长者常常到千山万壑间去采药,连我们这些人都很少遇见他,可能您也不能见到他哦。”

【注释】

①然长者每(副词,常常)采药于千山万壑间

②吾辈亦鲜(少,读xiǎn)遇之,

③虞(担心)君不得见耳。”

【原文】先生再拜致谢而后去。

【翻译】乌有先生拜了两拜表示谢意,然后便离开了。

【注释】

先生再拜(拜两拜,古人的一种礼节)致谢(表示谢意)而后去。

 

进,山益深,失路。

【翻译】(乌有先生继续)往前走,山越来越深,最后迷了路。

【注释】

进(往前走),山益(越发,更加)深,失(迷失)路。

【原文】先生缘鸟道,披荆棘,援藤葛,履流石,涉溪涧,越绝壁,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力竭而未克上。

【翻译】先生顺着高峻无路处往上爬,拔开荆棘,攀着藤葛,踩着流石,趟过溪涧;翻过峭壁,越登越高,越走越远,人已精疲力竭却仍然没能登上山顶。

【注释】

①先生缘鸟道(顺着高峻无路处往上爬;缘,沿;“鸟道”,喻指高山无人行走只有鸟能飞过之处)

②披(分开,拔开)荆棘,援(攀)藤葛,履(名词用作动词,踩)流石,涉(趟水过河)溪涧;越(翻越)绝壁(陡峭的山壁)

③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弥[愈、越]……弥[愈、越]……”连锁关系的固定结构,现在通常只说“越……越……”)

④力竭(用尽)而未克(能够)上。

【原文】忽见虎迹,大如升,少间闻巨啸,回山响震,林泉战栗。

【翻译】忽然看见了老虎的脚印,像升子那么大;不一会儿,只听见一声巨大的虎啸声,四面山谷回声震荡,树林山泉都战栗起来。

【注释】

①忽见虎迹(足迹,脚印),大如升(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升),

②少顷(时间词,不一会儿)闻巨啸(吼叫声),回山响震,林泉战栗。

【原文】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

【翻译】声音刚刚停止,一只饿虎出现在树林草丛间,贪婪凶狠地瞪着他。

【注释】

①声裁(通“才”,刚刚。《促织》中有“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之句)止,

②而馁(饥饿)虎见(通“现”,出现)于林莽(树林和草丛)间,

③眈眈(贪婪而凶狠地看着的样子)相向(对着他。“相”本是副词,这里偏指一方,有代词意味,可译为“他”,代乌有先生)。

【原文】先生自分必死,叹曰:“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

【翻译】先生暗想这次必死无疑了,(于是)长叹道:“没想到今天竟然死在这野兽的嘴里!

【注释】

①先生自分(料想)必死,

②叹曰:“不意“意”,料想)今乃(竟然)捐(弃,丢弃。与现在的“捐献”不同)躯(躯壳,身体)此兽之口!”

【原文】方瞑目俟死,闻虎惨叫,怪而视之,见一矢已贯于喉矣。

【翻译】先生正闭着眼睛等死,(却)听到老虎惨叫,他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便睁开眼睛看,原来,一只箭已经射穿了老虎的喉咙了。

【注释】

①方瞑(闭)目俟(等)死,闻虎惨叫,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而视之,②盖(句首语气助词,原来)一矢(箭)已贯(射穿)其喉矣。

【原文】寻见一长者挟弓立崖上,衣短褐,著草履,不冠不袜,须眉悉白,颜色如丹,俨然类仙人。先生趋而前,拜谒长者,不敢慢。

【翻译】不一会儿,看见一个老人手拿箭弓站在崖上,上穿短衣,下著草鞋,没戴帽子,没穿袜子,胡须眉毛全都白了,脸色像朱砂一样红润,很像一个仙人。先生急忙跑上前去,拜见老人,不敢怠慢

【注释】

①寻(不一会儿)见一长者挟弓立崖上,

②衣(名作动,穿)短褐,著草履,

③不冠(名作动,戴帽子)不袜(名作动,穿袜子),须眉悉(全都)白,颜色(古今异义,脸色)如丹(名词,朱砂),

④俨然(很像的样子)类(类似,像)仙人。

⑤先生趋(小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去),

⑥拜谒(yè,参见)长者,不敢慢(怠慢)。

【原文】长者诘曰:“若何为者也?奚自?何所之?”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以来。

【翻译】老者问道:“你是干什么的?来自何处?将去哪里?”先生把事情的原委和自己是从哪里来等情况一一告诉了长者

【注释】

①长者诘(问)曰:“若(你)何为者(干什么的,“为何者”的倒装,问句中代词做宾语需要倒装)也?

②奚自(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相当于“自奚”,译为“来自何处”)?

③何所之(宾语前置,相当于“之何所”,译为“到哪里去”)?”

【原文】长者笑曰:“子虚者,吾之氏也。寒舍在迩,不可不入。”遂引至其家,杀鸡为黍以食之。

【翻译】老人笑着说:“我就是子虚长者。寒舍就在附近,你一定要到寒舍坐坐。”于是便带领先生到他家中去,杀鸡煮饭来给他吃。

【注释】

①长者笑曰:“子虚者,吾之氏(本义为“姓”,这里指“名”)也。

②寒舍在迩(本义是形容词“近”,这里作名词,“近处”),不可不入。”

③遂引(带领)至其家,杀鸡为黍以食(作动词,“给……吃”;读sì)之。

【原文】先生请曰:“事迫矣,乞长者速往,冀有万一之望。不者,时不逮矣。”

【翻译】先生请求道:“事情太紧迫了!求长者赶快前去,希望有那么一点点(救我朋友)的可能。如果不快去,时间就来不及了。”

【注释】

①先生请(请求)曰:“事迫(紧迫,急迫)矣!乞(求)长者速(赶快)往,

②冀(希望)有万一(万分之一)之望(希望)。

③不者(如果不快去。“不”通“否”),时不逮(来不及。)矣。”

【原文】长者询曰:“病者孰与君少长?”曰:“长仆四岁。”又问病状,曰:“毋庸忧!旦日,吾当与君具往。”

【翻译】长者问道:“病人与你相比,哪个更大?”先生答道:“(他)比我大四岁。”长者又问了病情,然后说:“不用担忧!明天一早我一定与您一同前往。”

【注释】

①长者询(询问,打听)曰:“病者孰与(表比较的固定结构,译为“与……相比,哪个……”)君少长?” 又问病状(状况,情形,情况),

②曰:“毋庸(不用)忧!旦日(明天),吾当(一定)与君具(通“俱”,副词,一同,一起)往。”

【原文】先生言路险,恐迟滞时日。长者曰:“后山有坦途,抵中山,第半日耳。”

【翻译】先生说道路艰险,怕因留宿延误了时机。长者说:“后山有一条平坦的路,到达中山,只不过半天时间而已。

【注释】

①先生言路险,恐迟滞(延迟,耽误)时日。

②长者曰:“后山有坦途,抵(到达)中山,第半日耳(“第……耳”,固定结构,译为“只不过……罢了”。第,副词,在文言中与“徒”、“但”、“仅”、“直”、“唯”同义;有时“第”也写作“弟”)。”

【原文】侵晨,遂携药囊乘健驴与先生同行。无何,至山口,先生取己驴与长者并驱而循大道。

【翻译】第二天凌晨,长者便带着装药的口袋骑着健壮的驴子,与先生一起出发。不久,他们便来到了山口,先生取出自己寄放的驴子,与长者一齐沿着大路策驴飞奔,

【注释】

①侵晨(凌晨),遂携药囊乘(骑。读chéng)健驴与先生同行。

②无何(时间词,不久,至山口,先生取己驴与长者并(一齐)驱而循大道(沿着大路策驴飞奔)。

【原文】二叟同行涂经乡所入兰若,先生因述遇鬼事,指示曰:“此寺,吾之所遇鬼也,予当死之矣。”

【翻译】二叟同行途中经过先前进过的寺庙,先生于是说到自己遇鬼的事情,指着寺庙给长者看,向他说:“此座寺庙,就是我遇见鬼的地方。我当时还(认为)一定会死在这里哩。”

【注释】

①二叟同行,途经乡(通“向”,先前,从前)所入兰若,先生因述遇鬼事

②指示(古今同形异义词。指着[寺庙]给[他]看)曰:“此寺,吾之所遇鬼(遇见鬼的地方)也。予当死之矣。”

【原文】长者笑曰:“嘻,先生不亦惑乎!鬼神者,心之幻景耳,安能受人祸!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

【翻译】长者笑着说:“咦!先生不也是太糊涂了吗!鬼神只不过是心中(妄想变现出来)的虚幻的影子罢了,怎么可能加祸于人呢!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为什么相信这种无稽之谈呢?

【注释】

①长者笑曰:“嘻(叹词,表示惊奇)!先生不亦惑乎(“不亦……乎”,固定结构,译为“不也太……吗”;“惑”糊涂)

②!鬼神者,心之幻景(通“影”)耳(“而已”或“罢了”),安(怎么)能受(通“授”,给,施加)人祸!

③足下(尊称,您)知(通“智”)者,曷为(介词宾语前置,相当于“为曷”,译为“为什么”)信此哉(表疑问的助词,译为“呢”)?”

【原文】适寺旁有田父五六人,辍耕坐陇上,长者偕先生就而问焉,并述向之所见。

【翻译】恰好遇到寺庙旁边有五六个农夫,他们停下耕种,坐在田埂上休息。长者陪同先生走上前去向他们打听这件事,并讲述了前天晚上看到的事情。

【注释】

①适(恰好)寺旁有田父(念fǔ,古时对老年男子的称呼;“田父”,农夫)五六人,

②辍(停止)耕坐陇(通“垄”,田埂)上。

③长者偕(作动词,可译为“陪同”)先生就(靠近)而问焉,并述向(先前)之所见。

【原文】田父掩口胡卢而笑,曰:“君误矣!彼缢妇者,吾村王氏妾也,不为恶姑、嫡妇所容而自经焉。

【翻译】农夫掩着嘴,呵呵地笑,说:“你搞错了!那个吊死的妇人,是我们村上王某人的小妾,不能被凶恶的婆婆和丈夫的正妻所容,因而在庙里上吊自杀了。

【注释】

①田父掩口胡卢(形容笑声)而笑,曰:“君误矣!彼缢妇者,吾村王氏妾(小妾,侧庶,俗称“小老婆”)也,

②不为恶姑(对丈夫的妈妈的称呼,俗称“婆婆”)、嫡妇(正妻,与“庶”[俗称“偏房”]相对)所容而自经(上吊自杀。“经”,动词,上吊)焉(兼词,译为“在那里”)。

【原文】子所见女鬼者,吾村李氏妇也。

【翻译】您看见的那个“女鬼”,是我村李某的妻子。

【注释】

子(尊称,您)所见女鬼者,吾村李氏妇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

【原文】家素贫,今岁饥,赋敛又重,衣食不给,

【翻译】家一向贫困,今年又歉收,赋税又重,没吃没穿的,

【注释】

①家素(向来)贫,今岁饥(荒年歉收),

②赋敛(赋税)又重,衣食不给(读jǐ,足够,丰足),

【原文】夫新丧,其子昨日又夭矣。

【翻译】丈夫刚刚死了,她儿子昨天又短命死了。

【注释】

夫(丈夫)新(新近,刚刚)丧(死),其子昨又夭(夭折,短命而死)矣。

【原文】妇抢呼欲绝,悲极而入邪魔,夜半病作,发其子之坟取尸以归。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

【翻译】她呼天抢地,悲痛欲绝,由于悲伤过度,着了邪魔,半夜三更狂病发作,挖开她儿子的坟把儿子的尸体抱回家。她自己说自己的头被庙里的鬼打伤了。

【注释】

①妇抢呼(头撞地口呼天,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抢”念qiāng)欲绝,悲极(到极点)而入邪魔,

②夜半病作,发(打开,挖开)其子之坟取尸以(连词,表顺承,可不译)归。

③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为……所”,表被动)。

【原文】君无问,何由知其乃先生为也?”言已,皆大笑。

【翻译】您如果不来问这件事,怎么会知道事情原来是先生干的。”说完,大家都大笑不止。

【注释】

①君无问,何由(介词宾语前置,相当于“由何”,译为“从哪里”“凭什么”、“怎么”)

②知其(代词,代“李氏妇为寺鬼所伤”这件事)乃(副词,用在判断句谓语前以加强语气)先生为(作名词,做的(事),干的)也。”

③言已(说完),皆大笑。

【原文】及反,亡是公犹未醒。

【翻译】等到(乌有先生)返回中山,亡是公还没有醒转来

【注释】

①及反(通“返”),

②亡是公犹(副词,还)未醒。

【翻译】【原文】长者诊之,曰:“是非疾也,困于酒耳。

子虚长者为他诊断后说:“这不是病,只是被酒醉倒了。(这种)酒产于中山,喝醉一回千日不醒。

【注释】

①长者诊之(为动用法,译为“为他诊断〔病情〕”),

②曰:“是非疾也(否定性判断句。“是”,指示代词,译为“这”;

③“非”副词,表否定;

④疾,文言中指小病,与现代汉语中的“疾”表重病不同[注意:“病”在文言中表示“重病”]),⑤困于酒(被动句,即“为酒所困”)耳(表限止的语气助词,译为“[只不过]……罢了”)。

【原文】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饮之,故无异;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桮杓也?”

【翻译】(这种)酒产于中山,喝醉一回千日不醒。你经常喝这种酒,所以没有什么异常反应;这个老头是外地人,怎么能够受得了这种酒呢?”

【注释】

①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习惯,经常)饮之,故无异(异常);

②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杯杓也?”(“安能……”,表反问,译为“怎么能够……呢?”;“胜”,禁得起;“杯杓”,酒杯和杓子。借指饮酒)

【原文】取针刺血数处,又然艾炙之。

【翻译】于是,取出针来,这几个地方刺血治疗,又点燃艾草炙烤穴位。

【注释】

取针刺血(古代的一种治病方法,用针或其他尖锐硬物刺破皮肤,使血流出来,从而在这种刺痛中刺激神经,引起身体的应急反应,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数处,又然艾炙之(“然”通“燃”,动词的使动用法,“燃艾”,即“使艾燃”;也可译为“点燃”。“艾”,一种草药,通常于端午节时采摘来插在门上,等它枯干后团成米团状等用。治病时将它点燃,呈阴火状态,靠近病者相关穴位炙烤以刺激相关神经,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叫“灸”)。

【原文】须臾。公觉,谢曰:“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

【翻译】片刻之间,亡是公苏醒过来,他感谢道:“承蒙长者救活我,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大恩大德,我怎么能够报答得了?

【注释】

①须臾(很快,片刻),

②公觉(古今异义词,意思是“醒”),

③谢(感谢)曰:

④“蒙(承蒙)长者生我(“生”,使动用法;“生我”即“使我生”,意即“救活我”),再造之功(“再造”,即“再生”;“功”,功德,恩德)也,

⑤恶(疑问副词,怎么;读wū)能报?”

【原文】长者曰:“公本无疾,老朽何功之有?”

【翻译】长者说:“您老本来没病,老朽有什么功德可言?

【注释】

①长者曰:“公本(本来)无疾,

②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

③何功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功”的倒装;“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原文】先生以金帛奉长者,辞不受,

【翻译】乌有先生拿钱奉送长者,(长者)一再推辞,不肯接受,

【注释】

长者先生以金帛奉(送)长者,辞(推辞,拒绝)不受,

【原文】曰:“吾家世业医,止济世活人耳,何以金帛为?余岂好货贾哉?”

【翻译】他曰:“我家辈辈代代以医病为职业,只不过想济世救人而已,还要金钱做什么呢?我难道是一个贪爱钱财的商人吗?

【注释】

①曰:“吾家世业医(以医疗为职业;“业”,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职业”),止济世活人耳,何以金帛为(“何以……为”,固定结构,“要……做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

②余(第一人称代词,我)岂(表反问的语气副词,难道)好货(爱财,贪财)贾(gǚ,商人)哉(表反问的语气助词,可译为“吗”)?”

【原文】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

【翻译】最后送了几付药给他们,没要药钱就离开了。

【注释】

①     遗(留下,念yí;也可讲成“赠送”,念wèi)药数剂(量词,相当于现在的“付”),

② 不索(要,索取)直(通“值”,这里指药钱)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就”)去(离开)。

【原文】亡是公复留兼旬而后别,唯不敢纵饮矣。

【翻译】亡是公又留宿了二十来天,然后才与乌有先生辞别而去,只是从此后再也不敢不加节制地喝酒了

【注释】

①亡是公复(副词,又,再)留兼旬(时间词:一“旬”是10天,“兼”即“倍”,所以,“兼旬”指20天)而后别,

②惟(副词,只不过)不敢纵(放纵,不加控制)饮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