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义-刘诚笔名:微光破晓笔记
(2018-06-26 21:11:37)分类: 综合 |
电脑试读 手机百度阅读可以免费读
投资要义,在错综复杂的证券市场中,与其费尽心机地预测未来,不如掌握简单有效的工具,去发现身边低风险获取稳定收益的机会。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的是锁定风险的方法和不打折扣的坚持。
《投资要义》作者将投资体系分为三个层级,首先介绍了系统性机会和系统性风险的识别方法,让读者知道应该什么时间入场、在哪里入场;其次介绍了分散化资产配置的原则,让读者了解入场之后该如何分配资金;末尾介绍了常用的证券投资工具,让读者能够自行计算这些金融资产背后真实的风险与收益状况,认清它们的本质,无需预测未来即能获取稳定的收益。
《投资要义》以精练、通俗的语言解释了投资中的核心与关键问题,可以使具备一定经验的个人投资者理解投资的要义,掌握锁定风险、放大收益的方法。
前言
投资体系的三个层级如下。
第一层级:系统性机会与系统性风险的识别;
第二层级:资产配置与动态再平衡;
第三层级:投资工具的使用。
在投资体系的三个层级中,越基础的层级越简单,同时也越重要。
第一层级,决定了我们能不能赚钱;第二层级,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安全、持久地赚钱;而第三层级,决定了我们能赚多少钱。
我们完全能够在当下立刻判断出市场是否正面临系统性机会或系统性风险。识别的方法,就是估值。
第一章
估值的应用
估值的方法,是两个非常简单的指标——市盈率和市净率。
市盈率的高低与指数值的高低有明显的相关性。市盈率越高,指数未来越容易下跌;市盈率越低,指数未来越容易上涨。
市净率的高低与指数值的高低有明显的相关性。市净率越高,指数未来越容易下跌;市净率越低,指数未来越容易上涨。
1.从市盈率的角度看,当市场整体市盈率低于10倍时,就是明确的系统性机会;当市场整体市盈率超过20倍时,就是明确的系统性风险;
2.从市净率的角度看,当市场整体市净率在1倍附近时,就是明确的系统性机会;当市场整体市净率超过2倍时,就是明确的系统性风险。
当我们在估值很低时进入一个市场,它未来有可能继续下跌,也可能持续几年不涨不跌,反之亦然。
事实上,我们几乎不可能买在最低点,更不可能买在上涨前夜;我们也不可能卖在最高点,更不可能卖在下跌前夜。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应该选择在估值足够低时进入市场,在估值足够高时退出市场,因为这就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通过构建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投资组合,我们可以获取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
第二章
估值的原理
净资产,也叫账面价值。理论上,公司的清算价值与账面价值应当一致,但实际上,账面价值与清算价值只是近似的关系,由于清算费用的存在,多数公司的清算价值略低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不少公司,由于未将资产的增值部分记入报表,导致其清算价值高于账面价值。
第二层级:资产配置和动态再平衡
在第一层级中,我们学会了识别系统性风险,这个技能可以保护我们在熊市中不受太大的损伤。但市场除了系统性风险之外,还有非系统性风险。通常系统性风险是指市场整体的风险,而非系统性风险,指的是单个投资标的本身的风险。
第三章
资产配置
01 资产配置概述
我们要坚守一个信念:低估值,分散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我们将资产配置的级别由低到高分成了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单类资产的内部配置”;第二个维度是“大类资产配置”;第三个维度是“不同市场间的资产配置”。
02
单类资产的内部配置
事实上,想要有效地分散风险,我们必须让自己的资产广泛分布于各个不同的行业。在实际操作中,笔者会对个股和行业的配置设置严格的上限。每只股票不能超过资产的5%,每个行业不能超过资产的20%。
笔者在这里提出一个与流行观念相左的看法:对于99%的投资者而言,分析公司是没用的,甚至可能带来负面的效果。
如果把分析公司看成一门武功,它应该是这样的:这门武功由低到高共分为十层,从第一层到第八层都只能伤害自己,练到第九层可以拥有和普通人相当的战斗力,练到第十层的人也许可以天下无敌,也许仍然不能。
03
大类资产配置
从本质上,资产可分为“股权类资产”和“债权类资产”。这两类资产所包含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如股票、股票基金、分级基金B类、房产等,都属于股权类资产;如债券、债券基金、分级基金A类、货币基金等,都属于债权类资产。
从资产的属性上说,股权类资产怕深度下跌,债权类资产怕恶性通胀。
全球各国绝大部分指数的市盈率的中位数都在10倍以上,而市盈率的最大值更是全部远高于10倍,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股票市场整体市盈率低于10倍的时候,分散买入一揽子股票,或直接买入指数基金,那么赚钱是迟早的事。
在我们的资产配置中,不能只有股票或股权类资产,同时还需要持有如债券、货币基金、分级基金A和现金之类的债权类资产。只有这样,当股市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下跌时,我们才有机会从中受益
有些时候,债权类资产的价格也会因为极端的市场情绪而发生“雪崩”,在这种情况下,股权类资产也能成为债权类资产的“援兵”。
我们不知道目前已经很被低估的资产,未来究竟还会有多深的跌幅。比如根据历史规律和商业逻辑,股票市场的整体市盈率低于10倍就算比较被低估了,但在极端情况下,它有可能跌到3倍市盈率。那么假设我们从股市10倍市盈率时开始配置股票,接下来我们要为后续可能的下跌留出多少资金呢?做出正确的预判是十分艰难的。如果我们总是做最坏的打算,假设股市会跌到3倍市盈率,而事实上这种事可能几十年才遇上一次,绝大多数情况下它并不会发生。如果我们不做最坏的打算,这种事在我们漫长的投资生涯中,又总会遇到一两次。
关于上述问题,最科学的解决方案就是——动态再平衡。
04
动态再平衡
动态再平衡与传统的投资策略相比,有两个重大的区别:
1.它是被动地按照规则去调整仓位,而不是主动地依靠判断去调整仓位;
2.它会按照各类资产间的“比例”去调整仓位。
动态再平衡有很多种策略,受本书篇幅所限,我们主要阐述其中最简单、最基础的一种,就是5:5策略,也叫半仓策略。
半仓策略的规则就是,将股权类资产和债权类资产严格控制在5:5的比例上。当它们之间的比例变成了6:4或4:6,就强行将它们再调回到5:5。在这样的规则下,不论股市下跌到多深的位置,我们永远有钱可以补仓;同时,无论股市涨到多高的位置,我们永远有股票可以减仓。严格执行这个策略,我们可以在股市中被动地进行高抛低吸,这里需要注意,重点在于它是“被动”的,我们不做任何预判,反而实现了多数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低买高卖”。并且,股市和债市的波动越大,对我们就越有利。著名的耶鲁基金掌舵人大卫·史文森使用的就是类似的方法。他的著作《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这种动态再平衡的策略。
随着水平不断提高,我们也可以在动态再平衡策略中加入一些主动的因素。比如基于对估值的判断,我们可以让股权类和债权类资产的比例在7:3到3:7之间回来变化,股票市场估值低而债券市场估值高时多配股票,相反的情况则多配债券。和半仓策略相比,这个策略的波动性要大得多。在判断正确时,我们将得到更多收益,然而一旦做出错误的预判,我们也将承担更加严重的后果。
在某一个市场进入被严重高估的状态时,最好的方法其实是去寻找另一个处于被严重低估状态的市场。
05
不同市场间的资产配置
或许对于本书的大部分读者来说,其目前的投资范围都仅限于我国的A股市场,这样不好。狩猎范围太小,会产生很多的恶果。如果你是一个保守的投资者,并且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个市场中,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你都在等待。为了等待一次大的系统性机会,可能要消耗你5年到7年的青春,并且当机会出现时,你会手足无措,因为这种事对你来说太罕见了,你都不知道该怎么珍惜才好。你怕得不到,一旦错过这个机会,可能还要再等5年到7年,因此你很可能买得过早,或者过多。你怕吃不饱,毕竟你已经饿了7年,因此你很可能卖得过晚,或者过少。
如果你将自己的狩猎范围扩展到A股、B股、港股这三个市场的话,就会发现只有在2014年,A股才是最好的选择。2008年最好的选择是深证B股,2014年最好的选择是上证A股,而在2015和2016年A股的估值比较尴尬时,港股市场出现的系统性机会,其珍稀程度绝不亚于2014年的A股。这些机会通过简单的市盈率、市净率两个指标就可以清晰地识别。
我们只是将狩猎范围从单一的A股市场,扩展到了A股、B股和港股三个市场,所能得到的投资机会的数量和质量就有了明显的提升。要知道,这三个市场所包含的上市公司高度重叠,基本以中国公司为主,这导致三个市场的相关性是比较高的。如果我们将选择的范围扩展到全球,则我们将在大部分时间里(如果不是任何时间的话),都能找到整体估值较低,处于系统性机会期的市场。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只需要一个非常简单的工具——ETF指数基金就足够了。在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我们可以买到大多数世界主要国家的指数基金。然后,你只需要选择其中市盈率和市净率最低的几个就可以了!还记得之前的口诀吗?低估值,分散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06 总结
请永远记住,第三层级要对第一和第二层级负责!所以,最重要的三个问题如下。
1.它的收益和风险对称吗——系统性机会与系统性风险的识别。
2.在该工具上配置的资产,比例是否过高以至于不符合分散化的要求,或比例是否过低以至于它的权重与它的珍稀程度不匹配——资产配置。
3.涨了怎么办,跌了怎么办——动态再平衡。
第三层级:投资工具的使用
第四章
普通投资工具
01 股票 02 新股申购 03 开放式基金 04 封闭式基金
05 货币基金 06 债券逆回购 07 债券 08 债券基金
第五章
进阶投资工具
01 期权 02 可转债 03
分级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