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2021-06-30 09:30:57)
标签:

大同

华严寺

薄伽教藏殿

东方维纳斯

旅游

分类: 晋陕内蒙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来大同的第三天,用了一天时间参观古城内的古迹“国保”担心古城里不好停车,没敢开车,打车到魁星楼,然后步行。依次看了五龙壁、魁星楼、四牌楼、华严寺、善化寺、古城墙、鼓楼、关帝庙、文庙,大部分是“国保”,部分是近年复建。

华严寺、善化寺是上次来看过的,但都值得“二刷”,毕竟是1961年公布的首批18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次就把当时写的游记照录,但照片是这次拍的。上次来参观时正值雨天,光线不好。这次天气好一点,拍出的照片效果不错。

上下华严寺也是始建于辽代的寺院。辽代华严宗盛行,所以在西京大同建有华严寺。明中叶后分为上、下二寺,各开山门,自为一体。说是“上下”,其实是左右并列,现在已经合在一起,买一张门票就可以都参观了。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首先参观的是上华严寺,山门看上去与善化寺的金代山门差不多,但并不是古迹,而是前两年才修建的。进去后,首先看到的是普光明殿,也是新修的。当然这也是大同那个著名的市长耿彦波重修大同古城工程的一部分,不知道在华严寺重建的这座普光明殿有无历史依据,仅从外表看,这座大殿倒是没有一般“假古董”的俗气。

大殿是重檐歇山顶,规制很高,印象很深的是抱厦顶部还做了一个穹隆藻井。整个大殿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木制榫卯结构,并且用了专门的做旧工艺,使建筑看起来颇有古意。足见主事者在修建这座大殿时的用心良苦。

殿内供奉的是华严三圣,中为毗卢遮那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殿内环壁一周是巨幅壁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由中央美院壁画系师生创作的,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其中面对大殿西门的背屏,绘制的是水月观音,参照的是北京法海寺壁画中的水月观音造像。观音菩萨结跏趺坐,头戴宝冠,身着饰满缨落的法衣,神态安详,善财童子双手合十恭敬立于旁侧。

绕过普光明殿,才是上华严寺原先的山门,自然没有新修的山门气派,但门廊上的木雕都是清朝原物,十分繁复精美。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穿过山门,迎面是一座过殿。再往里,便是上华严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也是在建筑学上有极高价值的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两座木结构佛殿之一(另一个是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屋脊上有国内早期古建筑上最大的琉璃鸱吻。

先说其大:面阔九间,53 75米;进深五间,29米,总面积1559平方米。要知道,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故宫太和殿也才2377平方米,而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比这座大雄宝殿晚了好几百年。此外,太和殿用了72根柱子才撑起2000多平方米的大殿,而华严寺大雄宝殿采用减柱法,扩大殿内空间,用的柱子大大少于太和殿。

再说鸱吻:即螭吻,是古代建筑屋脊两端的装饰构件。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华严寺大雄宝殿屋脊上的这对琉璃鸱吻高逾1米,远比其他古建上的鸱吻大得多。其中北边的那个琉璃鸱吻系金代遗物, 历经900年风雨,至今仍色泽艳丽,十分珍贵。

这座大雄宝殿始建于辽,后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大殿本来就体量巨大,且矗立在4米多高的月台上,看起来更是气势不凡。月台两侧分别有钟亭和鼓亭,月台台阶两边的前墙上镶嵌着砖刻的佛经语录。

大殿正面辟有三个形制古朴的门,形状与后来佛殿的门完全不一样,我在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一书看到是这么说的:

“殿正面当心间及左右梢间各设门。两门之间仍甃以砖壁,权衡适当悦目,门额之上为格子窗,下为门,饰以壶门牙子,门颊两侧,施腰串,上下俱装板。门扉每扇具门钉七列,列各九枚。全部形制古朴,在宋辽金之遗物中,此殿门实为难得之原物。”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正中一门上方悬有两块匾,均为明代所立。上为方匾,题写“大雄宝殿”;下为横匾,写的是“调御丈夫”。以前在佛寺从未见过“调御丈夫”的匾额,查了一下才知道,佛祖释迦牟尼有十个尊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和世尊。“调御丈夫”乃其中之一,是赞扬佛陀大慈大智,能以种种方法调御修行者心性,教化引导一切可度者。

 进入大殿,觉得空间比一般的佛殿宽阔。一方面是因为本身体量巨大,另一方面是因为采用了减柱法,扩大了殿内空间。大殿供奉的是五方佛,皆明代原物。而最被推崇的是大殿两侧的彩塑二十诸天立像。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这二十诸天也是明代塑像,身躯皆前倾15度,表示对佛的虔诚恭敬。从力学上来说,这是颇有难度的。相比于善化寺大雄宝殿的二十四诸天,这儿的二十诸天塑像更为精致,每一个尊雕像都是衣带飘动,色泽鲜艳。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大殿四壁还有绘有壁画,总面积达979平米,据说画中人物5千多位。其篇幅之巨,仅次于著名的永乐宫壁画。这些壁画最早绘于辽金,清代重绘,至今保存完好。

从上华严寺侧门穿过去,就来到了下华严寺。首先看到的是华严宝塔,这是一座四角形的方塔,不久前刚刚建成。与上华严寺的普光明殿一样,虽是新建,但也下了功夫,整个塔通高 43米,完全用纯木榫卯结构,是仅次于应县木塔的全国第二大木塔。用他们大同人的话说,老耿做东西是真讲究。

华严宝塔的形制平时见得不多,也不知道出自何处,感觉有点像在日本东京浅草寺大阪四天王寺见到的方塔,但又不完全一样,日本的佛塔更为纤细飘逸。

华严宝塔东边就是下华严寺真正的看点:薄伽教藏殿。“薄伽”是梵语,意为“世尊”。与“调御丈夫”一样,也是佛祖的十大尊号之一,薄伽教藏殿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是不多见的辽代建筑遗构。梁思成对其评价很高:“殿顶坡度举高不及前后橑枋间距离四分之一,在辽金现存诸例中,此殿为坡度最低者。正脊鸱尾,内缘颇直,而外缘颇方,疑为金代重修时所置。殿内彩画大部分尚为辽代原样式,与《营造法式》及奉国寺大殿多有相同者。殿内塑像大小佛菩萨金刚等三十一尊,为辽代原塑,颇精美。殿内沿左右及后墙皆置经橱,立于须弥坐上,橱上出腰檐,上为楼阁形之佛龛。全部佛龛之建筑部分,为当时建筑之真实小模型,即《营造法式》所谓天宫楼阁壁藏者,足为研究当时建筑形制之借鉴。其鸱吻形制与独乐寺山门鸱吻完全相同,尤为罕贵之辽代遗物。”

梁思成所说的“天宫楼阁壁藏”是薄伽教藏殿最有价值的建筑遗存,建于辽代,但现在已经不让游客绕到佛像背后去参观,所以看不到这处珍贵的文物。在网上找到照片,这是在大殿后壁做了重楼式壁藏38间,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佛龛,下层为藏经的经橱;壁藏在大殿后窗处由一个天宫楼阁及拱桥相连。这个天宫楼阁犹如一精致的建筑模型,在国内还没有发现类似的建筑,堪称“海内孤品”,所以梁思成即为看重,认为“足为研究当时建筑形制之借鉴”。

有意思的是,这个木雕重楼式壁藏和天宫楼阁本是“模型”,但老耿在修建华严寺广场时,把这个“模型”放大,在广场东端建了一处真正的天宫楼阁,与华严寺大门遥遥相对,倒是很有趣的创意。

薄伽教藏殿里还有一个更知名的“宝贝”:合掌露齿菩萨,大殿里保存下的31尊辽代佛像之一。薄伽教藏殿主供的是 “竖三世佛”:过去佛燃灯、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与其他大多数佛寺不同的是,在主供佛旁边的其他菩萨塑像并不是列在佛殿两侧,而是在每一尊佛像的身前两旁都立有几尊菩萨协侍像。

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合掌露齿菩萨”就立于过去佛(燃灯佛)身前左侧,头戴宝冠,上身微裸,仅有披巾绕体,但妙相庄严,双手合掌,身形袅娜,尽显雍容华贵婉丽动人之美。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除此之外,其他塑像也都造型优美,刻画逼真。作为辽代彩塑群雕,在全国保存下来的恐怕也不多了吧。

与上华严寺的大雄宝殿一样,薄伽教藏殿也是建在好几米高的月台上,只是相比于大雄宝殿的雄伟,薄伽教藏殿的体量小得多。月台上除了钟鼓亭,中间还有一个古色古香的牌坊式的木门。

走下月台,院子中间有一个石经幢,也是辽代旧物,上面雕刻的佛像经文已经有些剥蚀模糊。但历经近千年的兵火风雨,还能立在这里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上下华严寺,左右并列,一方面各开山门自成格局,另一方面又连为一体。两座古寺,各以一主殿为中心,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中心,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分别构成南北两条主轴线,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不知道,在国内其他地方还有没有类似的寺庙建筑群。

还有一点很特别,与大多数佛寺都是坐北朝南不同,上下华严寺均坐西朝东。这是因为契丹族的原始信仰中“好鬼拜日”,以东为上,他们的居住习俗也坐西朝东。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五一大同行(13):再访华严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