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2021-06-09 09:25:05)
标签:

浑源

栗毓美墓

大同

河道总督

旅游

分类: 晋陕内蒙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52日,早晨从大同出发,上午先去浑源看几处古建筑。走孙右高速转天黎高速,10:05抵达栗毓美墓。

栗毓美墓在浑源县城,栗毓美是清道光年间的河东河道总督,负责河南山东境内的黄河和运河的管理。其在任上首创以砖代埽”,也就是“抛砖筑坝法”。以往河南一带堤坝一直沿用”,就是用杂草和沙子装入麻袋筑坝栗毓美经过实地调查发现用砖筑坝排远溜势,水维顿缓,效果比埽要好,且可节省大量资金,是治黄史上的一次创新。

道光二十年(1840年),栗毓美病逝于河道总督任上,时年63岁。 道光帝追封为太子太保,谥“恭勤”,并在其家乡敕建坟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在墓园陈列介绍中,对其生平当然不乏溢美之词。有清一代名臣叠出,不论是品级还是政绩声望,应该说栗毓美都排不靠前,但他身后在其家乡却修建了这么一座豪华讲究的墓园,“排面”甚至超过不少王公贵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家族财力殷实,要知道河道总督可是清朝官职中公认的肥缺。

墓园最南边是大门:南启门,为砖券拱门楼,门顶正中嵌砖雕横额:栗氏佳域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门前东西两侧,建有两座碑亭,亭内分别置一座高达5米多的汉白玉巨碑左碑刻神道,右碑勒圣旨“神道碑”篆额“栗公神道碑铭”六字为官至太子太保、南书房翰林大学者阮元所书;碑体铭文为资政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彭邦畴撰写由户部尚书、大书法家祁隽藻书丹。“恩旨碑”碑文为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汤金钊所书。两碑皆书法精品,笔力雄健,刀工精湛。

进入前院,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雕栏石桥,名延泽桥。两侧耸立华表一对,通体雕以蟠龙,其间夹雕云纹,表首蹲吼。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延泽桥耸立汉白玉牌坊。牌坊为三门四柱,左门上崇祀名宦”,右门崇祀乡贤”,中门最上方为一座牌位式刻花石雕,谕赐祭奠”,两旁为面对面的四个石雕狻猊以及石雕云头和火焰。下方横额“宫太保河东河道总督栗恭勤公茔”左右楹联一副:伟绩著宣防传列名臣,瑶阙星辉分昂毕;巍阶尊保傅神安永宅,玉华云气护松楸。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牌坊的四根石柱,前后用抱鼓石柱首蹲立狻猊。中间两根石柱前,立麒磷兽。整个牌坊,不论是前后抱鼓石,还是麒磷兽,均雕刻细腻,栩栩如生

石牌坊北,为墓的中门,两侧“八字墙”前院与后园,以“八字墙”上均嵌巨大的砖雕,图案为传统的梅兰竹菊。八字墙两侧各有碑亭一座,左为“谥法碑”,右为“谕祭碑”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穿过中门,是一条砖铺甬道,道旁分列石羊、石虎、石马各一对,石刻文武人像各二对,也都是石雕精品

甬道尽头是祭,名永怀亭。内有栗毓美半身石雕像,是前些年修复墓园时新雕刻的。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永怀亭北,即为墓冢,也是用汉白玉围砌。墓旁稍北,左右分立两块石碑;左为后土,右刻阡记。右碑图文并茂,备载陵墓建设缘由、结构布局及其墓葬规则,是研究清代墓葬和清陵建筑的珍贵资料。在墓园一侧,则是其家族后人的墓地。

在清朝,对于各品级官员的墓园规制都有严格的规定。栗毓美墓的规模规制,应该是不敢逾制的,所以就把功夫下在细节,尤其是雕刻上。不论是前院的石桥、石坊、华表,还是后园的石像生,皆用汉白玉雕琢,雕工之精,比一些亲王陵寝有过之而无不及很难得的是,整座墓园保存得很好,在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五一大同行(5):栗毓美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