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和宫看藏传佛教法物法器

标签:
雍和宫坛城嘎巴拉须弥山旅游 |
分类: 客居北京 |
除了建筑,雍和宫班禅楼和戒台楼展出的两个展览,也让我大开眼界。由于雍和宫在清代具有皇室家庙的性质,清朝皇室经常御赐佛像、法器,蒙藏地区高僧进京也时常进贡,使得雍和宫收藏有大量珍贵的佛教文物。
在班禅楼陈列的“慧海瑞相——雍和宫法物法器精品展”,展出了各类法物法器119件,分为礼敬类、供养类、称颂类、持验类、护身类和劝导类六个单元。
银鎏金嵌宝石镶翅法螺:
铜鎏金法号:
长寿佛坛城:
铜鎏金六世班禅像:
彩绣八瑞相纹饰象牙璎珞云肩:
银烧蓝藏式佛塔:
粉彩摩尼宝和粉彩金轮宝:
铜鎏金七政宝:
还有各种材质的须弥山、曼扎供、八瑞相供器、嘎乌。
嘎巴拉,指的是人骨制成的法器。其用材一般由已获圆满报身有修为的僧人在死后,将用其头盖骨、腿骨、指骨制作,是密宗法器,被认为有殊胜法力。包括嘎巴拉鼓、嘎巴拉念珠、嘎巴拉碗:
须弥山是梵文音译,意译为“妙高”。它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据说是世界的中心。
佛经认为,世界的最底层是风轮,其上是水轮,再上是地轮。地轮之上有九山八海,须弥山就在这山海之间。须弥山腰有“犍陀罗山”,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咸海,咸海四周还有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芦洲。这四大部洲就由四位天王护持。
曼扎,在藏语中有“坛城”的意思,即须弥山坛城。
曼扎供,即在曼扎盘内盛上粮食或宝石,用来供养诸佛菩萨,由此而积累极大的资粮。曼扎盘一般有四层,最上方为须弥山。其形式多样,材质各异,展出的就有银质、银烧兰、银鎏金、铜鎏金等多种材质的曼扎供。
八宝是佛教常见的吉祥供物,由瓶、伞、鱼、花、螺、结、幢、轮,即宝瓶、华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组成。
在藏传佛教中八宝象征着佛陀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瓶代表颈部,象征财运和吉祥如意,代表财富汇聚和长寿;伞代表头部,象征遮蔽魔障, 代表至上权威和保佑平安;鱼代表眼睛,象征自由和超越,代表富裕和祥和;花代表舌,象征至清至纯的清净,代表神圣纯洁的心灵;轮代表双脚,表示佛广度众生,常转法轮,象征永不停息,代表事业广大而强劲;胜利幢代表身,象征降伏烦恼得解脱,代表事业成功;螺代表语,象征声震四方、遍扬十方的法音,代表名声远扬;吉祥结代表意,象征回贯一切、永无穷尽,代表长命百岁和永恒的爱。
嘎乌,即小型佛龛,龛中供设佛像,通常制成小盒型,佩戴于颈上,于出门时佩戴,一者祈求本尊加持,二者于修法时可取出供奉,为随身之密坛。
嘎乌形状、大小不尽一样,质地有金、银、铜三种,盒面上多镶嵌有玛瑙、松石,并雕刻有多种吉祥花纹图案。
在戒台楼展出的是雍和宫历史回顾展,也展出不少了与雍和宫历史密切相关的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