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古代里坊“活化石”

标签:
三坊七巷严复故居沈葆桢故居林则徐旅游 |
分类: 东南形胜(沪苏浙闽) |
看时间还早,又去了三坊七巷。每个城市基本上都有体现本地历史文化的老城区,三坊七巷不仅是福州最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极富盛名。论历史、论“出身”,三坊七巷也担得起这“盛名”: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乃至近代民国,一直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坊巷之中,现存的名人故居比比皆是,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历史名人都是从这里走出。
论文物价值,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2006年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又有几座民居作为扩展部分,被列入第七批“国保”。
“三坊七巷”是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胸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塔巷、宫巷、吉庇巷。在这片街区,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鳞次栉比。
时间关系,没有逐巷走访,只是沿着坊巷中轴线南后街一路走过去。这才体会到三坊七巷真正的价值:保存完好的古老坊巷格局肌理,堪称古代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三坊七巷正在南后街两侧分布,西侧为三坊,东侧有七巷,形成以南后街为中轴的“非”字形布局。
而作为“中轴”的南后街,则成为老福州的一条主要商业街,街道两侧商贾云集,铺面林立。不过现在这条南后街是翻修过的“新貌”,街道显然是拓宽了的,过去老街道是没有这么宽的。
即便是走马观花,也看到了很多处名人故居。以我的观察,在各城市中,三坊七巷名人故居的“密度”应该是首屈一指。几乎是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座名人故居,甚至两位历史名人就是“隔壁邻居”,甚或一座宅子先后走出过两位历史名人。
比如,位于南后街街口的冰心故居、林觉民故居就是同一座建筑。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将此宅出售给了冰心(谢婉莹)的祖父谢銮恩,冰心童年时在这里居住了几年。
再比如,创建福建传政学堂的晚清名臣沈葆桢,其故居与林则徐次子林聪彝的故居就同在宫巷,彼此隔壁,据说两宅间还有小门相通。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亲戚,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