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水神堂,塞北水乡与百工图壁画

标签:
广灵水神堂百工图暖泉古镇旅游 |
分类: 晋陕内蒙 |
广灵水神堂,塞北水乡与百工图壁画
中午12点离开暖泉镇,要穿过镇子的集市,很费劲。加上导航指示走近路,穿过镇子上高速,在镇子里饶了半天,走不出去。干脆下决心往县城方向开,绕路上高速,驱车往山西省广灵县水神堂,才20多公里,很快就到了。
水神堂就在广灵县城的边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扩建,改名水神堂。现貌为清代规模,主要建筑有灵应宝塔、圣母殿、禅房、文昌阁、山门、钟鼓楼、老君殿等。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到水神堂,先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在普遍缺水的塞北地区,竟然能看到这样一幅水乡景象。
水神堂所在壶山位于壶泉湖中央,大树参天,郁郁葱葱,四周环水,就像一个绿色岛屿浮在水中,故有“塞外小蓬莱”之誉。所以在水神堂山门有清代知县朱休度书“小方壶”竖匾,寓意此地可与海上仙境“三岛”媲美。
经过一座石砌拱桥,上到壶山小岛,水神堂便位于小岛中间。建筑总体平面呈八角形,总面积并不大,整个布局十分紧凑,门、廊、厅、室八面环筑,浑然一体。
“八合院”的中间,坐落着水神堂的建筑主体圣母祠和观音庵。两座庙,其实是一座建筑,面南为圣母殿、面北为观音殿。
圣母殿祀水神九江圣母,殿内东西两壁绘有圣母施雨和回宫图。观音殿供奉观音菩萨塑像,两侧墙壁上方有“西游记”西天取经题材的彩塑,出现在寺庙中似不多见,看色泽应该是新近塑造的。
大殿东侧有文昌阁,为双层四角攒尖楼阁式木构建筑,造型轻盈,画栋飞檐。
西侧为百工社,单檐硬山式,为三教九流祭祀师祖之所在,故塑像为老子、鲁班与孔子。外观看起来“其貌不扬”的百工社,进到里面发现却藏着“宝贝”,东西两面墙壁上绘有完整的《百工图》,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清代手工艺和工商业,以及当时人们的市井生活。
东西两壁“百工图”各有四层,每层5幅画,共40幅,画有244个人物。东墙有塑匠、画匠、农耕、医疗、私塾、油漆匠、砖瓦匠、铁匠、石匠、酒店、碾坊、醋坊、麻绳匠、油坊、篓匠、帽坊、粮店、银匠、锡匠和席匠。西墙依次为皮绳店、棉店、翻砂匠、木匠、泥瓦匠、帽铺、布店、饼铺、染坊、香坊、屠匠、饭馆、杂货铺、当铺、书画店、剃头、绱鞋匠、水磨、牲畜市、豆腐坊和熟皮匠。所有图画均为彩色,人物鲜活、场景生动,展现了一个繁华而自足的小农社会,堪称清代版“清明上河图”。
在网上查了一下,全国现存以“百工图”为题材的壁画并不多,更有名的是与广灵县相邻的河北蔚县西合营镇夏源村关帝庙,保存有类似的壁画,也是绘于清代。
水神堂的主题建筑是圣母祠和观音殿,但在湖畔远看,最显眼的是“鹤立鸡群”的灵应宝塔。
灵应宝塔位于水神堂建筑群的东南,高17.5米。塔基为六角形石砌平台,塔身七层,仿木结构,呈六角形锥体,自下而上,逐层减缩。造型玲珑俊逸,精巧朴实。整座塔,通体砖雕。第一、二层环以风格样式各异的砖雕隔扇假门,三至五层为半圆形砖劵空心门,各层均砖雕斗拱,精致繁复。
水神堂亭殿阁塔,错落有致,水神堂外树木茂盛。在小岛临水处,看到了壶泉的泉眼。泉水从两个石雕龙头的口中喷涌流出,注入湖中。
在水神堂附近,不仅有这么一个壶泉湖,还看到了好几处湿地、水塘,看来这一片泉水丰沛,在严重缺水的塞北殊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