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观展(25):中国古代书画,辋川图、饮饲图卷

标签:
国家博物馆辋川图董其昌沈周旅游杂谈 |
分类: 客居北京 |
国博观展(25):中国古代书画,辋川图、饮饲图卷
下午我跟萍子开车到报社,将车停在报社院子里,我俩骑单车到大望路,乘地铁到国博。约了下午的参观,不到五点就闭馆,只看了一个小时。主要看了中国古代书画展,这是国博的常设展,但展出的书画定期轮换。这次展出的虽然只有52件书画,但都是宋元明清四朝的名家之作,有几幅还是难得一见的稀世名作。
宋摹《辋川图卷》是本期展览最吸引眼球的名画,但这样的一幅“明星”作品,却是一幅“三无”作品:没有作者署名,且前无引首,后无题跋。专家考证认为,这是宋代画家以唐代王维《辋川图》或者其他宋人临摹王维《辋川图》为蓝本摹绘而成的。王维的《辋川图》原作早已不存,所以宋代人的摹本也弥足珍贵。
辋川位于今天陕西省蓝田县,王维晚年隐居于此,“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名句即写作于此。《辋川图》绘有20景,一景一诗,诗画辉映。这次是这幅近十米的长卷首次全卷展开展览,再下一次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了。
宋《果熟来禽图团扇面》:
绢本纨扇设色雅致,工笔细致,有典型宋代院体画特征,与故宫博物院藏宋代林椿《果熟来禽图》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代佚名《苹婆山鸟图》,在构图与设色上均所差无几,概为同本。
任仁发《饮饲图卷》。任仁发为元代画家,尤擅画鞍马、人物,师法唐韩幹及宋李公麟,所画鞍马、人物笔墨苍润,生动传神。
此卷是收录于清宫《石渠宝笈》三编的名作,绘有骏马九匹,圉官四人,僧侣一人,描绘的应该是皇家豢养的名骥。全图造型精准,勾勒劲细,展现了画家臻于成熟的绘画技巧。。
倪瓒《水竹居图》。倪瓒是“元四家”之一,其“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写胸中逸气”的绘画主张,对明清绘画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倪瓒绘画作品传世的有50多幅,这幅《水竹居图轴》不仅是其难得一见的设色山水,且用笔细密、景物设色描写繁密,与其中后期用笔精简、意境疏淡的风格大为不同。
沈周《桃花书屋图轴》《山居图扇面》。沈周为明中期吴门画派开创者,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其作品风貌分为二种,即世人所称“细沈”和“粗沈”。
《桃花书屋图轴》为典型的“细沈”风格,而《山居图扇面》画风近于“粗沈”。
文徵明《真赏斋图卷》。文徵明26岁拜沈周为师,受沈周画风影响甚大,为“明四家”之一。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诗文方面,他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书法方面,他与祝枝山、王宠并称“三大家”。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柯律格对其评价甚高,认为16—18世纪的300年间,文徵明在中国的影响力,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
此卷是文徵明八十八岁时所绘,写友人华夏真赏斋之景。画面上,湖石嶙峋,两株高大梧桐树下,茅屋两舍,左舍之内两士隔案相坐,似展卷评赏,堂前侍童恭立,室内几案陈有鼎彝、书卷,雅静闲适之极。布局主次分明、右紧左舒,石、树、竹、屋构图精妙。图中线条精劲,以石青、石绿、赭石敷染、皴擦,加少许红色以点缀紫薇,清丽雅致,是文氏晚年细笔之杰作。卷末也其小楷《真赏斋铭》,而文徵明的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徐渭《杂画卷》:
此卷分为三段,分绘芋叶湖石、萱花小鸟及高士乘舟,为徐渭花鸟、人物题材极精之作,虽为小品,但自由挥洒,水墨淋漓。
董其昌《北固山图卷》。董其昌可以说是明朝书画集大成者,“烟云流润,神奇俱足,而出以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
此卷系董其昌于舟中所绘京口(镇江)北固山之景象。图中危石耸立,江水衔山,直挂远天,群山披翠,屋舍隐约。山石以“披麻皴”表现质地,施以石绿、赭黄;树木则多加点染。整图笔力圆润,秀润清新。
弘旿《阅武楼阅武图卷》。因为陈丹青在《局部》里的介绍,我对中国传统的长卷画有了新的认识。清代宫廷绘画中有许多纪实性的作品,将清廷的重大政治军事事件和典礼活动,用长卷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如康熙乾隆皇帝南巡图等,《阅武楼阅武图卷》也是这样一幅纪实性的长卷画。
这卷长达2米的长卷画,记录了乾隆二十八年(1763)乾隆帝于西郊阅武楼阅兵的“实况”。作者弘旿为康熙帝孙,封固山贝子,能诗,工书画,他参加了此次阅兵,所绘即其亲眼所见,连现场周边树林中布满岗哨都真实表现出来了。
本次展览还有一个重要“卖点”:三朝四位帝王同场。“三朝四位帝”指的是宋高宗赵构、明宣宗朱瞻基、清康熙和乾隆。展出的康熙与乾隆作品是他们的书法,平时经常能看到这两位皇帝各种“御笔”碑文,就没有太关注了。
宋高宗赵构的是一件《草书七言绝句团扇面》,抄录的是白居易《绝句代书赠钱员外》诗一首。
以前知道宋徽宗是书法大家,其独创的“廋金体”在书法史上有独到的地位。其实,宋高宗是书法丝毫不输其父,他自谓“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父子俩都是“被皇帝耽误的书法家”。展出的这件作品用笔圆劲,清秀中寓老练,为高宗晚年佳作。
展出的明宣宗朱瞻基作品是《三封老喜图轴》。明宣宗就是宣德皇帝,明朝皇帝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不学无术多奇葩。但其实皇帝从小接受的都是皇家精英教育,明朝皇帝中不止一位擅书画,如宣宗、宪宗、孝宗等。其中书画成就最大者当属宣宗,其爱好翰墨,工于绘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均佳,有不少作品流传后世。
这件《三封老喜图轴》,画面上一只喜鹊回首立于湖石之上,三只蜜蜂盘旋其上,石后衬以修竹、兰草数枝。该画粗中有细,劲健中含有工秀。
旁边是《宪宗调禽图轴》,佚名,应为宫廷画家所绘。绘宫廷御花园一角,两棵古树挺立,明宪宗朱见深着便帽常服,其前一名着蓝衣太监双手举以鸟笼,其后一名穿绿衣的小太监捧球杆随之。宪宗正在逗弄笼中的小鸟,看其神情显然心情愉悦。这样的一幅表现宫廷生活的画作,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