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2020-04-07 09:55:29)
标签:

潮州

韩公祠

湘子桥

开元寺

旅游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离开潮州窑,回到江边,往北走几百米到韩公祠。韩公祠也在笔架山,山脚下就是韩江,美丽的湘子桥横跨江面,直抵对岸的潮州古城。

我们从湘子桥步行过江,由永济门进入古城,一一寻访古城内的几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到开元寺。

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都是2009年我第一次来潮州时就参观过的,这是当时记下的:

到潮州,如果不到韩公祠,就无法理解韩愈之于潮州的意义。就建筑而言,韩公祠并不巍峨雄伟,作为主建筑的祠堂主殿也不是很高大,正中是韩愈的塑像,四壁有历代碑刻,记载的当然都是歌颂韩愈治潮业绩的诗文。有意思的是,从大门到殿堂上高悬的层层匾额:“三启南云”(林若书)、“百世师”(刘海粟书)、“泰山北斗”(饶宗颐书)、“百代文宗”(周培源书),表达的正是千百年来潮州人对韩愈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崇敬。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整个韩公祠是依山而建,沿石阶而上,最上方是建于高台之上的侍郎阁,高台基座上刻有书法大家赖少其题写的“吾潮导师”四个大字。站在高台上,可以俯瞰山脚下的韩江以及江对岸的潮州城。永济桥“浮”在宽阔的江面上,是那样的古典而优美。

其实,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刺潮仅仅8个月,但就是这短短的8个月却让潮州人永远记住了他。当时的潮州还属蛮荒之地,韩愈对潮州有“开化”之功,大力办学、振兴文教,皆成效斐然,使潮州这个曾经的蛮夷之地变成了“海滨邹鲁”。有个数字,说潮州在唐朝只出过3个进士,但至南宋时,登第进士激增至170多名。所以才有“贬潮方8月,江山尽姓韩”:河被称为“韩江”,山被叫做“韩山”。看到网上有一篇梁衡的散文,我觉得是很精辟的概括:

“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自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种人物在这里奖韩公不知读了多少遍。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出韩公祠,对面就是广济桥。被当地人称为“湘子桥”的广济桥,确实太独特了——全长虽只有500多米,却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因而被认为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孤例”。之所以会有如此奇特的桥型,是因为这座桥自宋朝开始修建以来,首先是一座浮桥,此后历朝历代不断从两岸向江心筑墩架梁,但河中间的近百米河道因水流湍急无法再筑桥墩,保留了“以舟代梁”的形式,专门修造了18艘船,用铁链拴紧连为浮梁,遇洪峰或巨轮驶过,浮桥可开可闭。历经300余年,终于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格局,茅以升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桥梁。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后来桥面上又建造了24对亭阁,兼作经商店铺,因而又有 “一里长桥一里市”的说法。前些年,广济桥虽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桥上这24对亭阁年久坍塌,都已经不存在了,大桥中段的浮桥也于1958年改为钢架桥。前几年,潮州市决定修复广济桥的原貌。侨居海外的潮州巨商当然踊跃捐巨资襄助盛举,现在他们的名字都可在每一座亭阁的石柱上。

不过,广济桥的修复工程没有让这些捐输巨资的乡亲失望,做得很是精致。现在的广济桥重新恢复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24对亭阁样式各异,竟没有两个是重复的,简直就是中国古典亭阁的一个集中展示,并且是集中在一座长不过一里的桥面上。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而在河道中间,是由18艘船组成的一个浮桥。现在,还保留着早晚开启的传统,每天上午大约10时至下午6时,用铁链将这18艘船连接在一起,供行人通行,其它时间则开启供轮船通行。

我们参观时,浮桥刚刚可以通行。修复后的广济桥已经不再承担交通功能,而成为单纯的景点,行走在桥上的都是慕名而来的游客。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走过广济桥,我们便来到广济城楼前。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上楼参观,而是到江边眺望广济桥。“十八梭船廿四洲”横卧在宽阔的江面上,特别是24对亭阁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真的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其实,在南方类似的风雨桥并不罕见,但规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多样,却是独一无二。

潮州城里的开元寺是我拜谒的第二座以“开元”为名的寺院,另外一座是2006年在泉州参观的开元寺。但这次我才知道,之所以全国有多个开元寺,是因为唐玄宗崇佛,他曾下诏天下各州郡都要建一大寺,用其年号“开元”为名,所以全国留下了不少开元寺,而这些寺庙算起来都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不过,论规模,潮州的这座开元寺比泉州开元寺小多了。但共同的是,都地处城区,并且都是当地名刹。潮州开元寺自古便有粤东第一古刹之称,其建筑虽称不上高大宏伟,但据说其建筑风格至今仍保持着唐宋风格。不过,开元寺建筑最惹人注目的还是层层屋脊上那漂亮的嵌瓷。

嵌瓷是潮州最具特色的民间工艺,是用各种色彩的碎瓷片在屋脊上嵌贴成花鸟、龙凤之类的图案,也是一种独特的雕塑。其他地方建筑上的屋脊,多为彩绘或泥塑、砖雕,只有潮州有嵌瓷这一独特的建筑艺术。与彩绘相比,嵌瓷不但无褪色之虞,而且色泽更为晶莹光润;与泥塑或砖雕相比,嵌瓷的色彩更加缤纷绚丽。而在潮州之所以能诞生这样一种美丽的民间工艺,首先是因为潮州自古盛产陶瓷,瓷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算是“性价比”很高的装饰艺术。

不过,历史上的嵌瓷精品大部分都在“破四旧”、“文革”期间被毁,像开元寺里的这些嵌瓷佳作,都是近些年的作品,但也做得精致而生动,像孔雀身上的一根根羽毛、菊花得一支支花瓣,都做得十分细腻,令人惊叹。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潮州古城(2):韩公祠、湘子桥、开元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