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游记(1):长老峰、僧帽峰、雪岩寺

标签:
韶关丹霞山长老峰僧帽峰旅游 |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
丹霞游记(1):长老峰、僧帽峰、雪岩寺
上午7点起床,7点半出发打车到广州站,乘8:22的Z
丹霞山景区很大,分好几个景区,一般来说必看的是两个景区:长老峰和元阳山。在网上查攻略,几乎所有的攻略都说上午登长老峰看日出,下午游阳元山。我不大想看日出,研究地图发现,长老峰的主要景观在上午都是逆光,而阳元山的景观下午是逆光,所以决定不按网上说的,改为下午游长老峰,明天上午游阳元山。
进大门后,乘景区公交车到长老峰缆车站。研究了攻略,确定了长老峰的游览路线:缆车上站—韶音亭—片麟岩—雪岩寺—观日亭—双喜台—福音峡—阴元石—翔龙湖—长老峰登山口—半山亭—锦石岩—摩崖石刻—别传寺—丹梯铁索。
坐缆车上山到宝珠峰,沿步道到韶音亭。
这里其实是一个观景平台,视野开阔,对面僧帽峰峰林尽入眼底,一览无余。
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由680多座丹霞峰林组成。丹霞地貌最典型的特征,除了赤壁丹崖,还有就是“顶平、身陡、麓缓”。而僧帽峰峰林就体现了丹霞的这些特点,山峰虽然不算高,但地势险峻,危崖劲露,气势磅礴,充满阳刚之美。
由韶音亭往回走一点,再由一侧的石阶往下走到一处赤壁。这里有一天然山洞,名为片麟岩—风化扁平洞。标牌上是这么介绍的:“片麟岩是一个顺着软弱粉砂岩层形成的扁平的额状洞,主要是由于洞顶部的片状剥落而形成的。”
而额状洞是丹霞地貌常见的一种形态,“由最形如形成的片状凹槽继续风蚀,向岩壁内延伸,洞顶也逐步增高。因洞口形成早于洞内,风化时间长,剥蚀强烈,形成洞顶由外向内,向中央向两侧渐低、渐窄的半弧形曲面,洞底稍平或向洞口低角度倾斜,洞深数米至十余米,宽几十米至近百米不等。”
片麟岩正是一个典型的额状洞。
额状洞进一步加深,就成为扁平洞。沿着山脊上林中步道继续往前走,路过雪岩寺,这便是一处扁平洞。历史上很多僧道居士进山修行,选择洞窟建寺修行。位于海螺峰东侧基部的雪岩,因崖壁上白色钙化沉淀如雪而得名,明末这里被开辟为佛寺,民国后荒废。如今局部修复,但没有僧人在此修行了。雪岩寺旁有一眼同样建于明末的石乳泉。
很快就来到长老峰的主峰,攀登一段很陡的石阶,登上峰顶。长老峰海拔虽然只有409米,但在丹霞山群峰中算是比较高的了,所以视野比韶音亭更为开阔。这里是早晨观日出最佳的地方,峰顶专门修建了观日亭,但这次没计划早起观日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