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川岛,寻访圣方济各

标签:
台山上川岛圣方济各圣方济各墓园旅游 |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
上川岛,寻访圣方济各
傍晚乘船到上川岛,第二天一早去参观圣方济各·沙勿略遗迹,这也是我一直期待寻访的。说起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前更多的是知道利玛窦,而在利玛窦来到中国之前的几十年,圣方济各就来到中国。不久前在澳门圣若瑟修院教堂,看到供奉在祭坛上的圣方济各手肱骨,了解到他的事迹。
圣方济各·沙勿略出身于西班牙贵族,1534年参与创立耶稣会,1541年被派到印度传教,是第一位到达远东的耶稣会士。后到日本传教,发现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遂萌生到中国传教的意愿。
1552年(明朝嘉靖年间),沙勿略一行抵达广东新宁县(今台山)附近的上川岛,当时上川岛是葡萄牙人和中国人进行走私贸易的一个据点,由于当时明朝实施海禁,严禁在岛上建造建筑物,所以上川岛只有一些茅屋,条件十分艰苦。沙勿略在上川岛寻找各种机会进入中国境内,都未能如愿,不久染疟疾病逝岛上,年仅46岁。
在他病逝30年后,利玛窦终于将天主教传入中国。圣方济各·沙勿略被天主教会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传教士”,也是天主教澳门教区的主保圣人。1622年教皇格里高里十五世将沙勿略封为“圣徒”,他是继耶稣会创始人罗耀拉之后第二位享有这一荣誉的人。
上川岛是圣方济各病逝的地方,所以成为了天主教的“圣地”。
沙勿略病逝世后,先是葬在上川岛海边的象鼻山。不久,迁葬到印度果阿耶稣堂。
1639年(崇祯十二年),澳门耶稣会士在沙勿略原墓地修了衣冠冢。1698年,已经是清康熙年间了,法国耶稣会的特科蒂神父在方济各原墓冢位置建成小墓堂。1869年,在墓地建成一座哥特式钟楼墓堂,并在象鼻山山脚下的新地村建起了上川第一座天主教堂。
沿着海边的小路走到尽头,就是墓园的门。门内,一条台阶通向象鼻山的半山,墓堂就建在半山的一片空地上。
墓堂是哥特式教堂建筑,正面耸立着高大的尖塔。踏入墓堂,看到墓堂最里面,相当于教堂祭坛的位置,立着一根十字架,十字架前是圣方济各的雕像。
墓堂中间是方济各·沙勿略的石棺,不过只是衣冠冢。石棺盖上刻有中葡文字铭文,中文刻的是:
“耶稣会士泰西圣人方济各·沙勿略
尔于
大明嘉靖三十一年壬子之冬升天
真迹
崇祯十二年已卯众友立碑。”
石棺前有一块石碑,是1698年特科蒂神父建成小墓堂时立的,上面刻着中文:“康熙三十八年,方济各沙勿略”。
教堂旁边的草地上立有一座青铜雕像,是抽象的传教士形象,据说是1999年一位外国艺术家创作的。
站在墓堂前的平台上,眼前是湛蓝的大海。台阶中段,一人高的十字架竖立,映衬着大海和绿树,尤如一幅充满韵味的画卷。
1869年建于山下新地村的教堂在抗战时期被毁,但遗址仍清晰可见。从残存的石基础,能看出当年教堂的形状。旁边的神父楼保存尚好。
据说当年新地村全村都信仰天主教,而村名“新地”也与天主教有关,是英语“Sunday”的音译。